选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党史通讯》,1985年第1期。
李维汉(1896—1984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在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方面的著名理论家和卓越领导人,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长、国务院第八办公室主任、中共统战部部长。时任中央军委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
1934年11月11日,在文明司接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签署的命令:
(一)一、九军团后方部及二十二师于11日晚或12日晨到达文明司地域。
(二)他们配置于现地第一纵队的宿营位置。
(三)罗迈同志为文明司的卫成司令并负责分配宿营地域及一般秩序。
为了钳制敌人,九军团、二十二师处于比五军团更后的位置,所以经常掉队,在文明司宿营,就是为了等他们。我接到命令后,就按命令分配部队的宿营地,维持军队的秩序,进行军容风纪的教育。11月初,我们突破敌人第二道封锁线后,继续前进。11月中旬,解放了湖南的宜章县,突破了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在宜章我们住了几天。我是分管长征沿途的白区工作和地方工作的安排的,所以到宜章后,就派了一部分人进去工作。宜章县原有我党县委组织,我送给他们一些人、枪,组织他们打游击。我们离开宜章后,他们在县委领导下,也打了一段时间的游击战,后来终因敌强我弱而失败,游击队也不存在了。
过湘江是在夜里,部队走得很慢,等他们过去了,我们才开始过。我对前面的消息很少知道。后来才知道“左”倾机会主义的领导者要到湘鄂川黔根据地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敌人估计到这一点,就调兵40万分三路围追堵截,构成第四道封锁线,企图把我军全歼于湘江边。因此湘江一仗打得很艰苦,红军损失过半。长征出发时,中央红军有8万多人,这一仗打下来,只剩下3万多人。这就引起人们的深思,为什么一、二、三、四次反“围剿”都胜利了,而第五次反“围剿”却失败得这么惨呢?
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经湖南、广西边境的苗族、壮族居住的越城岭山区,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前进。
越城岭又名老山界,是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第一座难走的大山。过老山界时,军委命令我们随左边的三军团行动。这时彭德怀给我纵队来电说,明天他们要打仗,我们如果跟他们军团,整个纵队要出问题,会有危险的。他已向军委发电报,建议二纵队跟一纵队走,由五军团殿后担任警卫。要我派人到军委领新的命令。我接到彭德怀来电后,立即派人到军委去。军委批准彭德怀的建议,叫我们跟在一纵队后面走。多亏彭德怀的建议,不然我们跟着三军团后面走,三军团与敌战斗,会招致很大的损失。我们纵队过老山界,是夜间行动。在漆黑的夜晚,翻越崇山峻岭,一级石阶一级石阶地往上攀登,山高路陡,马不能上山,只好把马扔掉。一纵队走在前面,我们跟在后面,走几步,停几步,行动缓慢。敌人追得很紧,五军团在后面打仗,挡住敌人,保卫我们。他们也催我们快走,以便甩掉敌人,减少兵力的损失。我赶到前面了解情况,才知道一纵队的电台队的工作人员实在太疲倦了,他们边走边睡觉,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影响我纵队前进。一纵队首脑部门早已走远,丢下电台队在后面,他们也不知道。我们催他们快走,他们才紧追上去。过了老山界,下山就快了,我们追上了第一纵队,到了宿营地休息。五军团在过老山界时,吃了很大的苦。老山界一仗,进一步暴露了长征初期我军的被动情况。
过了老山界,因为没有敌机骚扰,我们多半是白天行军。广西一带的房子都是木结构,很容易燃烧。阶级敌人为了制造所谓“共匪”杀人放火的舆论以破坏红军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扰乱红军的宿营,使红军得不到休息,就偷偷放火,妄图诬陷红军。我们在广西扑灭了好几处火,并捉到放火者加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