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
第29个国际家庭日,
“明姐姐”巾帼宣讲员
陈霞通过视频号
“云宣讲”,
结合全国首个
家庭教育宣传周
为广大家庭送上
家庭教育宣传周的
家教知识
“大礼包”。
在三明,像陈霞这样的“明姐姐”宣讲员有600余名,组成了13支“明姐姐”宣讲小分队,打响具有三明特色的巾帼宣讲品牌。
5月16日,市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在三元区徐碧街道东乾社区开展“大爱三明 巾帼同行——近邻·爱心敲敲门”家庭月活动,巾帼志愿者与社区老人一起包饺子、过集体生日,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在三明,这项活动已开展逾10年时间,服务队从成立之初的几百人到如今逾万人……
多年来,市妇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牢记重要嘱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动员全市127.4万妇女群众发挥“半边天”作用,在推进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展示新担当、彰显新作为。

市妇联“近邻·爱心敲敲门”巾帼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妇联获评全国妇联系统先进集体,宁化县革命纪念馆获评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明溪县沙溪乡梓口坊村巾帼志愿阳光站获评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
市妇联连续两年在三明市“五比五晒”竞赛活动考评中获市直二组二等奖……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唱响三明好声音
4月29日,永安市妇联组织“燕城最美之声”巾帼宣讲员走进燕西街道中山社区,开展“巾帼心向党 喜迎二十大”专题宣讲活动。
当前,全市上下掀起喜迎二十大群众性宣传教育热潮,各级妇联全面启动“三明巾帼心向党·同心喜迎二十大”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依托村居社区、妇女之家、妇女微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以分享妇女典型故事、快板、文艺展演等方式向妇女群众开展宣传宣讲。
2021年以来,已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宣讲1000余场次,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
“明姐姐”以快板、文艺展演等形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
“明姐姐”巾帼宣讲队成为“三明巾帼心向党·同心喜迎二十大”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中的一支活跃力量。“明姐姐”巾帼宣讲队创新“庭院宣讲”“巾帼宣讲+居民夜谈”“云宣讲”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成为覆盖市县乡村的巾帼理论宣讲“轻骑兵”。线上宣讲视频在“学习强国”专栏刊播,“明姐姐”IP形象及微信表情包登上中国妇女网,三明巾帼宣讲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同时,市妇联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一区六城”、推进“四个再出发”、打好“八大攻坚战役”等中心工作,以“她力量·明姐姐故事汇”为载体,创新开展“明姐姐话+”沉浸式主题分享活动,深入基层一线挖掘、选树典型。近两年,新培育全国和省、市级三八红旗手(集体)241个,巾帼文明岗82个,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先进集体)4个,新增全国、省级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1个,省级巾帼示范基地5个。
聚焦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开展巾帼建功行动
前不久,市妇联联合有关部门在泰宁县梅口乡启动2022年寻找“美丽庭院网红打卡地”活动,全市各界妇女代表汇集在一起共同交流经验。
近年来,全市妇联组织联动开展“美丽庭院是我家”主题活动、寻找“美丽庭院网红打卡地”活动,创新“庭院+经济”“庭院+引领”“庭院+文明”等模式,现有各级美丽庭院示范户近5000户,策划生成美丽庭院精品示范线12条,推动美丽庭院示范“点、带、圈”同步提升,打造美丽庭院创建升级版,助力乡村振兴再出发。
巾帼宣讲员邱彩立在自家庭院宣讲“一碗擂茶”故事。
市县妇联把寻找“绿色家庭”与“美丽庭院”创建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垃圾分类宣讲、家庭园艺分享会等,引领广大妇女和家庭带头践行移风易俗、引领文明新风。近两年,全市新增省、市级绿色家庭100余户。
成立“碳汇+科技助农巾帼服务团(站)”,开展“碳汇+科技助农巾帼行”活动,组织女科技工作者与巾帼示范基地精准对接,赋能绿色经济。
全市妇联组织在巾帼创业就业中深化“她服务”。
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参与新业态发展,创新开展短视频电商直播人才培训,孵化一批本土新媒体和电商女性人才,促进女性在电商领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常态化开展家政培训,促进妇女群众在家政领域就业增收,助力家政服务业补短板,开展家政公益培训,2021年共举办各类巾帼家政培训73场次,培训妇女3635名;
充分发挥“沙县小吃”品牌影响,开展技能和创业培训,帮助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一批沙县小吃技艺巾帼传承人成为新时代“沙县小吃娘子军”。
弘扬“大爱三明”精神
推进“家家幸福安康工程”
5月13日,市妇联联合市教育局、市关工委举办“大爱三明——家教伴成长,福见千万家”家庭教育宣传周主场活动,线上+线下同步现场直播,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家庭教育的浓厚氛围。
类似这样的活动,在我市已经常态化。
市妇联持续深化“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推进家庭文明创建工作,成立全省首个家庭教育联盟,开办“网上家长学院”,深入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最美好婆媳”、创建“五好家庭”、推荐“文明家庭”、“大爱三明 法进万家”家教宣传活动,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近两年涌现出全国、省、市各类家庭典型300多个。
市妇联率先在全省市县民政婚姻登记窗口成立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创新打造情理相融的“妇”字号综合维权阵地,实现市县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全覆盖,创新“三员三色”分级纠纷化解机制,相关工作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市县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共接待拟离婚夫妻7565对,县级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劝和率近40%,市婚姻家庭辅导中心调解率58%、劝和率52%,2021年市区离婚率大幅降低,登记离婚数量同比下降近50%。
市妇联着力聚焦“一老一小”急难愁盼问题,常态化开展家庭关爱服务。
重点实施“近邻·爱心敲敲门”巾帼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全市已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2094支,2000多户空巢独居老人、残疾人、留守流动儿童、困难家庭得到帮助。
深化“雏燕关爱·爱心家长”项目,2020年以来开展关爱活动500余场次,结对帮扶孤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1900余人,受益家长和儿童1.1万余人。
深化“春蕾计划”“母亲健康1+1”公益项目,募集救助资金200.3万元,救助困难妇女、学生1434名。
市妇联开展“雏燕关爱·爱心家长”主题活动。
坚持党建引领
迸发妇联改革活力
市妇联坚持党建带妇建,通过以强带弱、供需对接、资源共享,灵活多样组建片区妇联、产业联盟妇联、楼宇妇联、科技园妇联等,构建立体化、多层面的妇联组织体系。推动组织覆盖“破难”。目前,全市共组建各类片区妇联43个,各级各类妇联组织近3000个。
市妇联把“妇女微家”建设作为妇联组织建设改革“破难行动”的突破口,紧扣当地妇女群众就业创业需求,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建设,在沙县小吃产业链上、茶产业链上、旅游产业链上等建“妇女微家”,为助力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凝聚巾帼之力,构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身边一个家”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
目前,全市共创建各具特色的创业微家、亲子微家、维权微家、公益微家等 650余个,解决妇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万个,惠及妇女群众53万人次。
市妇联聚焦提升组织运转效能,推行重点工作项目化机制,围绕中心工作策划生成市县妇联重点工作项目,通过“清单式”设计、“工程式”推进、“指标化”考评推动工作落实,工作案例获评全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推行活动联办、项目联做、服务联动、资源联合的“四联”机制,充分释放“1+11”市县妇联组织活力。
记者:骆志雄
通讯员:陈丹
新媒体编辑:王丽华 陈昕洁(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