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展红旗如画|相聚红色土地,感受先烈情怀!湘江战役红三十四师闽西后人在宁化共祭先烈!

e三明   2019-12-27 15:27:07     阅读

 

历史不能忘记。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是湘江战役85周年。

12月21日,

湘江战役红三十四师龙岩、

宁化籍烈士后人集结于宁化这片红色土地,

回顾长征光辉历史,

缅怀先烈丰功伟绩,

感受先烈革命情怀。先烈后人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jpg

先烈后人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


先烈后人在烈士英名录上签名字留手模.jpg

先烈后人在烈士英名录上签名字留手模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在宁化革命纪念园,90多名烈士后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向为革命斗争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他们中有的虽不是红军先烈后人,却积极组织联谊;有的已80多岁高龄,拄着拐杖前来;有的远在贵州、湖南,不远千里而来。克服种种困难,相聚在长征出发地宁化,为的就是共同向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表达自己的无限敬意。

红军先烈为中国革命流血牺牲,被人们永远铭记。先烈后人又应如何延续红色血脉,积极主动作为,不辜负先烈的期望?利用活动间隙,记者采访了参加活动的部分人员。 

邱学军:在寻找中感悟初心


先烈后人在红三十四师将士林纪念碑前拍照留念.jpg

先烈后人在红三十四师将士林纪念碑前拍照留念

帮助120多名红三十四师龙岩籍烈士找到后人,两次组织红三十四师龙岩籍烈士后人远赴广西祭奠先烈,这次又组织30多名红三十四师龙岩籍烈士后人来到宁化开展集结联谊活动,龙岩电视台记者邱学军与红三十四师结下不解之缘。
  1934年11月底,为了掩护主力红军渡过湘江,由闽西子弟组成的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长眠于湘江之畔。为红军将士寻找亲人,成为很多人的心愿,其中就包括邱学军。
  寻亲路漫漫。作为一名女记者,所遇困难可想而知。其中,仅帮助红三十四师幸存者林中辉的儿子林福建找寻回家的路,她先后8次奔赴湖南省道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邱学军的协调下,林福建最终回到上杭县官庄畲族乡蕉坑村安家,并住上新房。
  “帮助烈士找到后人,或是帮助烈士后人找到先烈。这是几代人的心愿。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多年愿望。虽然累点苦些,也是值得的。”邱学军说,作为一名记者,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尽一些社会职责。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汲取到力量、收获到快乐。
  追寻红色印记,激发红色力量。邱学军说,令她欣慰的是,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和她一起去“追寻”。比如,为了帮助烈士后人前往广西祭奠先烈,龙岩的企业家为此赞助了五六万元。“明年清明节前后,三明、龙岩两地,可以考虑一起组织烈士后人去湘江战役所在地祭奠先烈。这样既能缅怀先烈,又能增强烈士后人的责任感。”她建议。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湘江战役红三十四师烈士后人集结联谊活动,专门安排了烈士后人在烈士英名录上签名字、留手模的环节。“缅怀是为了传承,通过这样的环节,让烈士后人感受到荣光。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先辈为革命付出了牺牲,因此被人们永远铭记。有为才有位。如今,烈士后人也要根据自身实际,为家乡和国家建设,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才对得起‘烈士后人’这个称呼。”邱学军认为。
  踏上宁化这片红土地,和红三十四师龙岩、宁化籍烈士后人一起开展联谊,邱学军平添了几分感动。她说,三明、龙岩同是中央苏区,宁化、长汀同是长征出发地。两地同根同缘,在红色遗址的挖掘保护、在红色文化传承宣传和在特色产业的培育壮大上,可以加强协作、促进融合,让红三十四师的故乡发展得更快更好。
  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帮助烈士后人寻找先烈、帮助先烈找寻后人,这是我一直的心愿。在寻找中感悟初心,我还将坚持。”邱学军告诉记者。

唐盛利:长征历史值得永远铭记

 

先烈后人向为革命斗争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jpg

先烈后人向为革命斗争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

宁化是红军长征出发地。又一次踏上宁化这片红土地,湖南省蓝山县的唐盛利、兰桂英夫妇感觉是那么的亲切。
  85年前,宁化县治平畲族乡红军战士兰发连,踏上了漫漫长征路。枪林弹雨中,兰发连和战友一路向前。在蓝山县,因身负重伤,兰发连掉队了。后来,他多方找寻红军队伍,遗憾一直没有结果,无奈之下只好在蓝山落脚安家。兰桂英、唐盛利正是兰发连的女儿、女婿。
  长征凝聚革命精神,历史永远不能忘记。今年11月,唐盛利、兰桂英夫妇沿着当年父辈走过的足迹,从宁化治平出发,到了瑞金、赣州、于都等地重走了一回长征路。“每到一地,我们瞻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和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聆听红色故事,接受革命教育。”
  唐盛利介绍,在蓝山县文物管理所,保存着一个陪伴岳父多年的竹筒。每当看到这个竹筒,他和家人都会心生敬意。“岳父14岁就参加了红军,他始终忠于革命。这个在长征途中用于吃饭喝水的竹筒,见证了他的革命历程,更见证着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作为红军后代,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一定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好红军精神。”
  正是受到岳父的影响,唐盛利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当地的护鸟组织,为保护野生鸟类一直在奔走忙碌。他还加入禁毒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禁毒宣传志愿者。
  作为红军后代,唐盛利有着深深的红军情怀。近几年来,他在蓝山县境内,找到4处红军烈士的遗骸,并找到了散落在蓝山的5名老红军的后人。
  “我是红军后代,有义务、有责任,去了解挖掘发生在蓝山的红色故事,去找寻当年牺牲在蓝山的红军烈士遗骸,去帮助更多的失散老红军寻找到他们的后人和远方的家。”唐盛利如是说。  

李增员:走好新长征的每一步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长征的每一步。”家住上杭旧县镇梅溪村的退伍军人李增员介绍,他有一个曾任红军团长的爷爷。
  李增员的爷爷李明辉生于1908年,1929年参加红军,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3月,李明辉所在部队独七师并入红十九军。1933年6月,红十九军整编为红三十四师。在短短几年的革命生涯中,李明辉迅速成长为红三十四师一○四团团长。1934年,他随部队参加长征,在湘江战役中壮烈牺牲。1955年,李明辉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李明辉参军前已结婚成家,妻子钟六妹为他生了一儿一女。新中国成立后,儿子李大钦在政府的帮助下成家立业,当上了生产队长,入了党。他为民办事公正无私,广受群众赞誉。今年88岁的女儿李菊娣,从小听母亲讲起父亲的故事,接受红色教育,为人热情,乐善好施。
  今年68岁的李增员,于1970年参军。担任空军地勤后不久,他入了党。在江西九江、重庆等地服役时,他主要负责修理飞机,1977年,李增员复员返乡参加生产,从此扎根农村,从没有向组织伸过手。
  今年8月,李增员一家将李明辉生前佩带过的红袖章,捐献给了龙岩市重走红三十四师长征路主题活动采访团。目前,红袖章已陈列在龙岩市博物馆。
  

段小权:革命烈士证成了传家宝


先烈后人手拿烈士证书合影.jpg

先烈后人手拿烈士证书合影

“保卫苏区有责任,禾口淮土比参军,禾口扩红一千个,淮土一千多两人……”80多年前,这首扩红歌谣在宁化大地广为流传。在如火如荼的扩红运动中,段小权的爷爷段继东毅然参加革命,1934年随部队挺进江西境内后音讯全无,传闻已在湘江战役中牺牲。
  “爷爷当年是村里的干部,他号召村民参加红军时,自己也报名参军。”段小权感慨道,和爷爷一起参军的,还有村里和附近村庄的年轻人,很多没有成家的年轻人都跟着红军走了,走后音讯全无。
  段小权今年56岁,是一名泥水匠,从小听父亲讲起爷爷的革命故事。父亲今年90岁,曾是一名民间篾匠,爱打抱不平。
  1911年,段继东出生于宁化县城关,1934年入伍成为红五军团七连战士,后任炊事班班长,1934年跟随部队长征。段继东参加革命后,留下妻儿相依为命,妻子过世前还念叨着丈夫,说要等段继东回来团聚,最终等来的却是一张革命烈士证明书。
  段小权说,受到爷爷的影响,父亲从小教育他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干一行爱一行。段小权谨记父亲的教诲,一生勤俭节约,乐于助人,日子过得十分温馨。
  昔日长征地,今朝展新颜。作为一名泥水匠,段小权见证了宁化的飞速发展。他感慨道,爷爷的一生是短暂的,却有着不平凡的革命经历。
  如今,革命烈士证明书成了段小权一家的传家宝。

蔡有富:军人世家真自豪

先烈后人瞻仰宁化革命纪念馆.jpg

先烈后人瞻仰宁化革命纪念馆

“85年前,我的爷爷从宁化出发参加长征;41年前,我离开家乡来到三明参军;如今,我的两个侄儿全都在部队。”来自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蔡屋村的蔡有富说,家族三代都是军人出身,这让他十分自豪。
  蔡有富的爷爷蔡开铭,是红三十四师的一名战士。“爷爷参加红军时,我父亲才7岁。听父亲说过,奶奶曾告诉他,当时爷爷的一个战友受伤返乡,想叫爷爷一起回家,但爷爷坚决不肯回来。”蔡有富说,爷爷表示既然选择了当红军,就要为了长征的胜利而战斗,这个目标是一定要实现的。就这样,蔡开铭一直跟着部队向前进,直至在湘江战役中壮烈牺牲。
  蔡有富说,他一直为“绝命后卫师”对党忠诚、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所感动。当年在三明参军时,他没有忘记自己是革命先烈的后代,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并连续3年获得部队嘉奖。
  松毛岭战役是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在福建的最后一战,也是异常惨烈的一战。这一战,1万多名红军战士牺牲在松毛岭。蔡屋村就是坐落在松毛岭的山脚下。1981年退伍回到家乡的蔡有富,依然保持着军人本色。
  从开拖拉机搞运输干起,到开加油站,再到重新当农民种植了1000多亩的油茶、1000多亩的脐橙,如今,开了3家贸易公司的蔡有富,事业红红火火。为打造品牌,扩大影响,他还为自己的油茶注册了“松毛岭油茶”商标。“一年下来,家庭收入100多万元。”
  军人世家,薪火相传。儿子蔡伟月,也和父亲蔡有富一起发展特色种植。今年,蔡伟月被评为“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由于能力突出、踏实肯干,蔡伟月深受村民信任,还连任村委会主任。

陈子惠:盼望英雄父亲魂归故里

陈子惠今年82岁,家住龙岩市新罗区曹溪镇石粉村,是一名退休教师。他的父亲陈炎秀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红十二军排长,后加入红三十四师,1934年在湘江战役中牺牲。
  离家时,陈炎秀青春年少、一腔热血。如今,作为陈炎秀的儿女,也已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父亲的热血洒在哪?他长眠在哪?这成了陈子惠的挂念,他是多么想在有生之年让父亲魂归故里。
  多年来,为了寻找父亲的长眠之地,陈子惠多次前往相关部门查询,都无功而返,但他从未放弃。他带着儿子陈卫忠辗转红三十四师曾经走过的路,一路追寻、一路追思。湖南道县陈树湘烈士墓、广西灌阳水车村无名烈士墓、桂北全州县文塘金山墓地……每到一处,陈子惠都要抓一把泥土装进玻璃杯里带在身边。
  “父亲离家80多年了,一定很怀念故土,很想回家。我在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抓一把泥土带回家,撒在家乡的土地上,让父亲魂归故里。”陈子惠动情地说。
  湘江烈士纪念碑园,陈子惠在纪念碑前找到父亲的名字后,扶着墓碑热泪长流,用纸巾一遍又一遍擦拭着墓碑上父亲的名字。随后,他走到一处裸露的泥堆前,双手颤抖着捧起一把泥土,郑重地装入衣兜,仿佛重新感受到父爱的温暖。
  今年6月,陈子惠跟随70多位红三十四师闽西籍红军后人,辗转千里前往广西、湖南,在先辈们战斗牺牲的地方祭奠缅怀。11月,他带着儿女又踏上了漫漫追寻路,走向湘江之畔,缅怀革命先烈。
  陈子惠告诉记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环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殊条件,但要有一颗不变的初心。“趁自己还走得动,想带着孩子们多去走一走父亲生前走过的路,一路追寻、一起缅怀。”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远明 赖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