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历史上的今天——1935年4月2日

e三明   2021-04-02 16:08:47   阅读

Chang Zheng Li Shi Shang De Jin Tian

长征历史上的今天

1935年4月2


红四方面军渡过嘉陵江之后,继续兵分三路,以疾风扫落叶之势,席卷沿江敌军。当日,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和第九十一师一部,分别进抵剑门关下,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了剑门关。

图片

剑门关


剑门关位于横亘剑阁、昭化之间的剑门山上,扼川陕大道。整座山地势北高南低,七十二峰峰峦绵延,似七十二头雄狮面北而卧。高耸入云的峭壁,犹如刀削斧砍一般。山间只有一条小道,其隘口悬在几丈深的绝壁中,古称“剑门天下险”。关口有座三层门楼,楼上设置瞭望哨,底楼装有两扇大铁门,在刀矛剑戟时代,若有敌寇闯关,守关兵卒紧闭铁门,便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而一旦攻破关口,就会一泻千里。正因为它地形险要,又处“由川入陕,由陕进川”战略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是敌邓锡侯江防部署的支撑点,其部队长期在此驻守设防,地堡成群,堑壕密布。邓锡侯派其宪兵司令刁文俊率三个团兵力防守在这里,企图凭险堵住红军的进攻。敌人曾声称:“你红军过得了江,不一定过得了关。”为确保不失剑门关,刁文俊专门用十几匹骡子驮来了四万块银元囤积在关口阻击阵地上,制定了“勇者赏,退者杀”的奖惩规定。


上午11时,红军全线发起猛烈进攻。第三十一军向隘口东侧敌军进攻,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向隘口西侧敌人进攻。攻打关口两侧主峰的红军反复同守敌较量,一次又一次地发起冲锋,川军凭借险峻的地势居高临下地阻击,战况异常激烈。天空乌云由淡变浓,毛毛细雨越下越大,地上的水顺着山沟往下淌。担任前锋的红二七四团伤亡不断增加,战斗却没有进展,这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十分焦急。

图片

王树声

这个威震川北的著名红军将领,这一年,年仅30岁。他参加革命前是一个小学校长,19岁时,已成为湖北麻城农民协会组织部部长,曾率领过上万农民自卫军抗击地主武装的进攻。他是黄麻起义的领导者和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第三十一军是他亲手带出来的老部队,他和战士们彼此拥有的信任使这支部队经受住了无数战斗的考验。


红军的攻击部队又一次退了下来。红二七四团二营营长陈康来到了王树声面前,年轻的营长只有一句话:“该我们上去了。”二营是王树声从几十人的游击队带出来的部队。自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开始之后,他们作为军预备队,一直跟随在王树声的身后,他们知道,关键的时刻,副总指挥会用得上他们。


在炮火的掩护下,二营的攻击开始了。在险峻的剑门关主峰上,川军的火力十分凶猛,二营刚一开始攻击,就被敌军火力压制在一个土坎下。激战中,二营营长陈康的左臂中弹了,政委鲍英和他的通讯员由于冲在最前面,胸部连中数弹,牺牲了。王树声急了,命令迫击炮连把炮打得再准一点,把敌人的火力压制住。


红军炮兵调整好弹着点后,再次集中火力,准确地将炮弹射向敌军工事。一时间,一发发炮弹在敌军工事里开花,泥土四溅,血肉横飞。战士们端着刺刀,高喊杀声,直冲敌阵。只见漫山遍野红旗招展,军号齐鸣,战马长嘶,夹杂着惊心动魄的枪声,犹如山倾海翻,震天动地。


据守剑门关的川军团长杨倬云在几个卫兵的护卫下,顺着剑门关主峰悬崖往上爬。当他们爬上崖顶的时候,却看见关口前面的山路上杀声四起,红旗飞舞。几天前,军长邓锡侯视察这里的时候曾经问过他:“这道绝壁有多高?”当时他的回答是:“一块石头丢下去,要一袋烟的功夫才能落地。”——前面是冲来的红军,身后是万丈绝壁,无路可走的杨倬云,一转身,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黄昏,红军终于攻克了关口东西两侧制高点,全歼守敌三个团,占领了被称作“插翅难飞”的剑门关要隘。剑门关一失守,敌整个江防土崩瓦解,守敌几十个团纷纷溃逃,一溃数百里。


关于攻占剑门关,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晚年在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中这样记述:“由于红四方面军主力是在剑阁以南渡过嘉陵江,由此,对剑门关的攻击方向也成了由南往北的态势,守关川军由原来的面北防御,变为面南防御,其结果,雄关变成了坡地。”这就是军事家的素养和战略眼光。红四方面军渡过嘉陵江后能够很快站稳脚跟,与出奇制胜迅速攻占剑门关有相当大的关系。


当日,中央红军前锋逼近贵阳:红一军团以一部佯攻息烽,主力进占扎佐、狗场地区;红三军团经石洞向猫场、狗场坝前进;红五军团先随红一军团,后经王家坪、大寨、底寨前进;军委纵队分随红一军团,后在红一、红三军团之间前进。


红九军团在乌江北岸活动,与黔军犹国才部魏金镛旅连日均有接触。红九军团将3个团缩编为3个营和1个教导营,以充实基层连队,但对外仍称团。


当晚20时,中革军委主席朱德致电红一、红三、红五军团首长,再次明确:“我野战军任务仍是迅速通过息烽、扎佐路线,以脱离敌人而向东南机动。”为此,中革军委将中央红军分为三个纵队行动:红三军团为右纵队;军委纵队为中央纵队;红一、红五两军团为左纵队,该纵队由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统一指挥。


来源:《红军长征史》、根深叶茂教育公众号

新媒体编辑:林红

来源:《红军长征史》、根深叶茂教育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