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以来,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工人业余工学院、福建商业专科学校、中国纺织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省内外高等院校均于三明市设立函授站,面向各系统招生,为三明各行各业培养专门人才。
1980年,第四届全国运动会棒球预赛在永安赛区举行。北京、上海、江苏、甘肃、湖南、河南、福建7省市棒球代表队参加比赛。
1980年9月1日,三明市机砖厂从上海建筑科研所引进106水溶性建筑涂料生产工艺,创办三明市建筑涂料厂。
1981年,上海同济大学20余名师生来永安协助规划部门重新制定城市总体规划。
1981年8月沙县越剧团改编剧目《洞庭浪》再度赴沪演出,获好评,尹桂芳、秦瘦鸥等知名艺术家曾在《新民晚报》发表文章给予肯定,上海电视台还播放了《洞庭浪》演出录像。
1982年,三明市铁器工具厂在上海口岸所属四类出口产品的13家企业中,该厂被评为质量信得过企业,出口产品占年总产量的90%。产品原材料和燃料均由外贸部门提供。产品主要由中国五金机械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销往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1982年,由尤溪县纺织器材厂生产的压缩木梭纳入国家纺织工业部计划产品,命名为闽星牌压缩木梭,产品除满足本省各地纺织厂家需要外,还销往上海、山东、安徽、江苏、辽宁、河南等地。
1983年,三明市涂料厂开发新产品,从上海建筑科研所引进801建筑胶水、803内墙涂料、777-2地面涂料生产工艺。
1983年11月,三明从上海引进西德长毛兔,分散在大田等县农户饲养。
1983年,尤溪县管前公社与县科委、县供销社联办管前金橘制品厂,总投资22万元,年加工300担金橘,生产金橘等食品罐头,销往北京、上海等地。
1983年,三明市台板厂生产民用缝纫机台板远销上海、南京等地。1980年,将乐县台板厂生产的工业缝纫机台板除部分与缝纫机配套出口外,其余销往无锡、上海、福州等地。
1983年,三明市五交化站家用电器维修中心职工8人,与上海、广东、佛山、苏州、成都、重庆等地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收录机等13个生产厂家建立特约维修关系,肩负三明等4个地区的保修维修任务。
1984年,永安市钢锉厂与上海钢锉二厂实行横向联营,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1984年12月,三明市政府决定上马煤气工程项目,成立三明市焦炉煤气领导小组,下设三明市民用煤气筹建处,依托市自来水公司负责具体的工程实施建设。工程委托上海市城市经济学会城市煤气咨询部进行初步设计。
1984年,尤溪县管前电石厂把1800千伏安炉改为提炼结晶硅。同年,永安市大炼铁合金厂利用本地丰富的石英石生产结晶硅。当年生产结晶硅40吨,产品销往上海。
1984年,三明市三福皮革有限公司生产“PU”底旅游鞋。当年产量11.51万双,其中出口3.53万双。同年9月,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获省二轻厅科技成果三等奖。产品首次投放香港市场,并在广交会上获得好评,成为中国出口这种产品的第一个厂家,同时畅销上海、北京、天津、辽宁等省市。
1984年10月15日,1984年度全国棒球联赛第二阶段比赛在永安市举行。有北京、天津、四川、甘肃、上海、辽宁、陕西、福建8支球队参加比赛。
1984年2月,宁化县沪宁电视机厂筹建。同年12月,该厂与上海新歌无线电厂联营生产35厘米和44厘米新歌牌黑白电视机。
1985年1月29日,三明市与上海黄浦区结成友好市区。沙县与上海青浦县结成友好县。
1985年三明全市供销社开办16个集体总店,增设16个专业门市部,以适应市场发展,同时还与上海、南京、杭州、南通等地十几户厂家建立联营或联购分销的业务联系。
至1985年,三明皮革厂共生产鞋楦14.57万双、毛坯14.26万双,产品销往山东、浙江、上海、江西、北京等省市。
1985年,三明市石棉水泥制品厂与国家建材局苏州水泥制品研究院、上海及嘉兴石棉水泥制品厂、福建维尼纶厂等单位开展科研技术攻关与协作,以纤维尼纶丝替代30%石棉纤维原料获得成功。
1986年11月6日,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赴闽考察团一行6人到三明市进行经济考察活动。
1986年11月15日,三明市与上海市吴淞区签订结成友好合作市区。
1986年,三钢化产回收系统由上海化工设计院负责设计。
1986年,永安生产清水笋罐头616吨,产品远销四川、上海、湖北等省市,出口日本52吨。
1987年4月13日,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老区建设委员会赴闽老苏区考察组抵宁化县、泰宁县进行考察。
1987年5月15日,三明市政府邀请上海青年厂长经理协会、上海青年“东西互助”促进会一行12人到三明市考察,寻求企业对口协作,发展横向经济联系活动。
1987年6月底,中国电子学会会员、上海涂料研究所工程师季政明带领北京、上海36个单位48名代表,在三明市举办全国电子产品装饰工艺交流会。
1987年8月,沙县机砖厂改厂,成立沙县第二化工厂(归属三明市化工系统),引进上海京华化工厂技术,建成年生产能力1500吨立德粉生产线。
1987年12月26日,三明成立福建建明建材企业集团公司。该集团以福建水泥厂为核心,由三明、福州、莆田、上海、武汉、苏州等地市的15家水泥企业、2家机械企业、10家其他建材企业、4家建筑施工企业、13家建材供销企业、2家金融部门和2所大学(科研单位)组成,是紧密型、半紧密型、松散型等各种联合类型并存的复合型、高技术、行业性的大型经济实体。
1988年3月,宁化县无线电厂生产微型学生录放机,投产不到半年共生产1200余台。同年6月,该厂又从上海多灵电子公司引进技术,生产多灵牌PC1400型便携式收录机。
1988年8月,沙县与青岛汽水厂协作建成两条生产线,班产各7.5吨,年产1000吨。明溪从甘肃引进沙棘原汁,从上海、张家港引进一条生产流水线生产沙棘可乐,1990年生产46吨。
1988年,三明织毯厂经过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后,开发出提花棉绒毯、提花棉童毯和腈纶毯等新产品,适销对路,深受客户欢迎。产品销往江西、广东、云南、贵州和上海等省市,出口到中东和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家。
1987年11月,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的梅列大桥动工建设,1991年10月竣工。该桥连接沙溪河两岸,主桥长329.05米,桥面车行道宽12米,人行道宽各3.5米,荷载汽-20吨,工程总投资1960万元。该桥由省公路一公司负责主体施工。
1987年8月25日,由上海雕塑院艺术家陈道坦设计制作的位于宁化县城瘿瓢园内的黄慎塑像落成。该塑像身高9米,底座高2米。
1988年12月,在上海举办的“’88福建三明“绿之旅”展览”中,展出136幅旅游宣传图片和3部风光录像,散发10种宣传品5000多份,并展销10多种旅游产品、土特产,现场制作地方风味“擂茶”,吸引观众3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