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年•红色三明 | 三明苏区的鼎盛

e三明   2021-03-18 10:56:17   阅读

随着建泰将、宁清归苏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东方军的两次入闽作战,三明苏区进入鼎盛时期,战略地位也越发重要,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中央苏区东北战线前哨阵地的作用。


闽赣省的成立


1932年10月至1933年1月,红一方面军相继取得建黎泰战役、金资战役的胜利后,在建黎泰及其以东的闽赣边界及江西信(江)抚(河)之间恢复和开辟了大片新苏区,打通了中央苏区与闽北、赣东北苏区的联系,使之连成一片。

为了使这一区域成为巩固的苏区,1933年2月5日,苏区中央局决定划建宁、黎川、泰宁、邵武、光泽、南城、南丰、金溪、资溪、贵溪等县成立闽赣边省(后称闽赣省),并组建省委、军区和省革命委员会。4月2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四十次常委会决定将“建黎泰、金资光邵、闽北苏区,以至信抚两河间一带地区划为闽赣省,立即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5月上旬,闽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临时代表大会在黎川县湖坊召开,宣告闽赣省成立,正式成立了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和中共闽赣省委,邵式平任革命委员会主席、顾作霖任省委书记。6月4日,闽赣军区也宣告成立,萧劲光任军区指挥(司令员)兼政治委员。7月,闽赣省各级机关由黎川县的湖坊迁驻黎川县城。

闽赣省先后管辖过26个县,三明域内的建宁、泰宁、将乐、沙县、黎南、宁化、清流、归化、彭湃、泉上等10个县隶属之,占总数的30%(其间1933年8月4日,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第四十六次常委会决定,从宁化、建宁划出泉上、安远、均口等地增设彭湃县;8月中旬,又根据临时中央政府第四十八次常委会决定,划宁化县和彭湃县的泉上、巫坊、庙前等区域,增设泉上县;1934年1月,中共闽赣省委将黎川县的南部地域和建宁溪口、泰宁新桥等地域设为黎南县)。


东方军两次入闽


1933年5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又在着手准备第五次“围剿”。而此时,以博古为首的“左”倾中共临时中央被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过高地估计革命形势和红军力量,错误地认为由于红军主力“集中于一个单独的作战单位,即方面军,这就不能从各方面配合作战”。因此,6月中旬,决定将红一方面军主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后称中央军)在抚河、赣江之间地区作战;一部分称东方军,入闽作战。企图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同时取胜,进而夺取抚州、南昌等中心城市,实现革命在江西和邻近省区的胜利。7月1日,中革军委发布《关于东方军之组织及干部配备和指挥关系的指示》,决定由红三军团(暂缺第六师)和闽赣军区第十九师组成东方军,任命彭德怀兼任东方军司令员、滕代远兼任政委,并指挥福建军区第三十四师及闽赣军区、宁清归军分区所辖武装协同作战。

东方军第一次入闽(1933年7月至9月)

7月上旬,东方军分两线入闽作战,红三军团围攻宁化泉上;闽赣军区第十九师在泰宁、将乐地域策应红三军团在宁化的作战,配合闽赣军区其他部队解放了泰宁县城及泰宁、将乐的大部分地域。7月中旬,十九师从将乐南下随红三军团作战。至8月4日,东方军结束入闽第一阶段作战任务,先后在闽西流延祥阻击战、归化城战斗、泉上战斗、连城莒溪朋口战斗和连城永安的姑田——小陶追击战等战斗,收复了泰宁、清流、归化、连城4座县城,恢复和开辟了宁化泉上和泰宁、将乐、清流、归化等苏区。8月16日,东方军从连城取道归化,北上沙县、将乐、顺昌地域,开始执行入闽第二阶段作战任务。至9月下旬,先后攻占沙县夏茂、高桥,顺昌洋口、峡阳和延平王台等镇,围攻将乐、顺昌、延平3城,解放了泰宁、将乐、沙县、顺昌、延平之间的地域。此时,第五次反“围剿”开始,9月28日,黎川县城失守。中革军委急令东方军北上黎川作战。29日,东方军启程北上,第一次入闽作战结束。

东方军第二次入闽(1934年1月)

1933年11月,蒋光鼐、蔡廷锴等率领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公开举起抗日反蒋的旗帜,在福州发动了福建事变,12月,遭到蒋介石从江西、南京和上海抽调的11个师的大举镇压,很快瓦解失败。为减轻蒋军对福建苏区的威胁,促进和吸收被蒋介石打垮的十九路军士兵到红军中来,1934年1月2日,中革军委发布命令,决定由红三军团第四、五、六师和红七军团第十九、三十四师重组东方军,再次入闽作战,令红三军团于3日离赣入闽,相机协同在泰宁的红七军团第十九师占领沙县。随后,红三军团和第十九师分别从广昌、泰宁南下,围攻沙县县城,以“围城打援”战术,击溃了延平援敌,并乘胜攻取敌卢兴邦在尤溪湆头的兵工厂和尤溪县城,25日攻克沙县县城。此时,蒋介石已经镇压了福建事变,并令在江西的“围剿”军向建宁、泰宁“进剿”。1月26日和2月10日,红三军团第四师和第五、六师奉命先后撤离沙县县城,北上阻击南进之敌,结束东方军第二次入闽作战。

东方军的两次入闽入明,使原本在国民党十九路军和地方军阀的分割下还未能真正连成一片的闽西北(三明区域)、闽北苏区及闽西苏区连接在一起。东方军入闽作战,沉重打击了闽西北、闽北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恢复和发展了大片革命根据地。东方军所到之处,还积极帮助组建和发展苏维埃政权,深入开展群众工作和分田分地斗争,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福建苏区尤其是三明苏区的发展,扩大了三明苏区的版图。尤其是1933年8月,根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人委)的会议决定,从宁化、建宁划出泉上、安远等地增设彭湃、泉上两县。至此,三明苏区红色政权日益巩固,经济建设蓬勃发展,三明苏区进入鼎盛时期。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新媒体编辑:林红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