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陈丕显、朱德先后视察重机厂

e三明   阅读

耿世民

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在三明重机厂任副书记。当时工厂还在建设之中,全厂上下在困难时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不断加快建厂的速度。这期间,当时的华东局书记陈丕显和朱德委员长曾先后到我们厂视察,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1959年,三明重机厂金工车间正在紧张地施工,厂房用了200多根钢筋混凝土预制的大柱子,每根六七吨重,是工人靠土办法用人造简易木质杠杆硬吊竖起来的,大柱子矗立成两排,显得十分壮观。就在这期间,省委叶飞书记、伍洪祥书记和省军区皮定均司令陪同华东局书记陈丕显同志来三明重机厂视察,随行的还有省府秘书长张遗、计委主任赵宗仪、机械厅厅长石瑞和三明市委书记张维兹等领导,我和吴良杰、吕洪源副厂长负责接待。当他们看到金工车间工地上矗立的两排高大水泥柱时,叶飞书记对吴副厂长说:“很好嘛!有的人把三明说得一无是处,应该加把劲,把它搞上去,可以参观。”皮司令拍了一下吴良杰,说:“干得好,表扬啦!”吴良杰说:“我们目前还不是确保项目,有劲使不上,曾经想先上几跨,也好让生产离开竹棚搭的车间。”叶飞书记听了,就对张遗、赵宗仪、石瑞三人说:“给安排,促上去!”吴良杰就对张遗他们说:“24米的跨度,按设计需要40厘米螺纹钢。数量不多,华东几个省缺货,省里给我钢铁指标,我就亲自到华东协作办,带手续去鞍钢专办此事。”陈丕显书记在一旁听了就说:“求人不如求己,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经过领导交代,不久我们就在区内解决了螺纹钢的问题,金工车间终于建成了,从而使三轮压路机和其他重型高级产品也可以源源生产,也促使一机部后来将我们厂纳入部属工程机械厂。

1961年2月12日,朱德委员长来我们厂视察,陪同视察的有中共福建省委叶飞书记、梁灵光书记,三明市委张维兹书记、郑重书记等领导,厂里由我和吕洪源副厂长负责接待。这天,我们在金工车间装配跨门口迎候,只见朱德委员长身穿蓝灰色制服,手拄着浅黄色的竹拐杖,面带着和蔼慈祥的笑容向我们走来。我忙上前握手迎接,并介绍说:“这里是重机厂一期金工车间,装配跨24米,50吨行车,全车间14000平方米。”委员长说:“这么大的工厂,生产什么?”我说:“按设计,年产重型机器产品2万吨和大型冶炼专用设备,像高炉、转炉、轧机等。”我们一边走一边谈。我还向委员长介绍说:“厂里许多设备是进口的。”吕洪源说:“有法国、日本、捷克、匈牙利、波兰、朝鲜等国家。”走到铸工车间时,委员长在路边上站住了,他向四周看了看,面朝着生活区.对大家说:“这是梅列么?当年打沙县时我住过这里,这里是国民党时的特种营管区。打完沙县后,我们经过雪峰转战到别处。”我指着坐落在徐碧村头、我厂食堂旁边的一个大石头门框说:“那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大监狱,现在是我们的养猪场。”有人问:“养得怎样?”我说:“还可以,就是饲料缺一些。”正说着,只见一辆铸造车间的炉料车直向我们开过来,这时候,旁边闪出一位妇女,她一边大叫:“快让开!”一边迅速把朱德委员长拉到一旁。我忙问这女的是谁,梁灵光书记告诉我:“她是康克清同志。”我才恍然大悟。后来我批评了那位冒失的运料工,险些撞出乱子来。他歉疚地说:“我只顾着想看看委员长。”委员长来视察的消息很快传开,厂里一片欢腾。视察途中,朱德委员长触景生情,当场吟了一首诗:“上饶集中营,拘留尽群英。军渡长江后,迁移到三明。多少英雄汉,就地遭非刑。青山埋自骨,绿水吊忠魂。将此杀人地,变成工业城!”虽然集中营迁移之事与史实有些出入,但这首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很快以《快报》的形式发到了全厂各车间,并迅速在市、县传开。

(沈国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