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姑娘在电厂

e三明   阅读

唐艾华

提起上海来的姑娘,人们不觉地会联想到着装时髦,打扮俊俏的人儿。不,你的那套看法已经太陈旧了。这里将有三位倔强的上海姑娘展现在你的面前,她们就是三明热电厂的管道徒工李根娣、潘慧铃、李娥娥。

两个月以前,当我去访问这三位姑娘时,她们正在30公尺的高空上进行炉管衔接,姑娘们工作得那么认真,一个个被太阳晒得黝黑,看上去都不过十七八岁左右,虽然她们装得像大人似的,但脸上的孩子般的稚气还是隐蔽不了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几个个儿不高的小姑娘就是管道工。原来她们其中最大的李娥娥也只不过18岁,潘慧铃17岁,而最小也是最能干的李根娣今年才16岁。我想,如果在家里,这般姑娘不正是在爸妈跟前撒娇的孩子吗?她们第一次离开爸妈不想家吗?我的访问首先从这里开始。

 

走 向 生 活

去年的今天,姑娘们高小毕业后,正在夜校里念书。当福建省工业厅在上海招收学工时,这对姑娘们来说是个多么难得的机会啊!年轻人是闷不住的,他们早就有这个愿望。做父母的虽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工作,但又怕女儿离开自己;做女儿的尽管雄心很大,一旦离开爸妈、弟妹总有些恋恋不舍。但是这些倔强的姑娘终于还是踏上了独立生活的大道。

 

当上了管道学徒

来到福建,在南平经过了一个短时间的学习。姑娘们多么盼望早一些分配工作啊!她们为自己的未来在脑海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学习时间不长,9月间来到三明,姑娘们分配在热电厂先进生产者乐克勤组里当管道学徒。管工这行工作,可比不得热电厂搞电气、仪表;这是件既脏又艰苦的活,不论刮风下雨,照常要在露天里通管道,爬上30公尺高的高空作业也是常事。你说,姑娘们对这没考虑,那是不现实的;大热天,汗流浃背,管子也很不好弯,特别是第一次上高空时,确实有些着慌,心里不沉着,操作时两手也好像不听指挥了。每当这时,她们就暗暗责备自己:“怕吗?还能算个管道工吗?”加上乐克勤师傅在旁边细心地照顾并告诉她们:“刚上去要慢慢地从远看到近。”的确,什么事都是练出来的。日久天长,高空作业对姑娘们来说就像上楼梯来得那样轻便,她们也挺爱高空作业。

 

倔强的姑娘

三明的物质生活条件比不得上海。当姑娘们刚来这里时,热电厂的厂房刚开始动土,住处就连一间像样的工棚也没有,用水可就更困难了。倔强的姑娘们可没因此动摇;17岁的潘慧铃告诉我说:“那时每天起床只用干毛巾擦一擦脸就去上工了,谁也顾不上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唯一的信念就是学好技术,‘没有今天的艰苦,哪有以后的甜呢?’我们小姊妹几个总是这样互相勉励。”

在学习上姑娘也是表现得很顽强,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看讲义;提前上工边准备工具,边熟悉业务,晚上也经常跟师傅加班到深夜。因而技术学习进步很快,测验都在80分以上,难怪乐师傅逢人就说:“我的几个学徒可实在好,干活、学习不比小伙子弱。”

 

不学好技术决不回家

当我问起姑娘们,在这么艰难的环境里,你们都怎么写信告诉爸爸妈妈呢?她们都抢着说:“我们告诉家里,这里吃的住的和上海一样。”我问她们想家吗?姑娘连连摇头,坚决地回答:“学不好技术,决不回家。”听,姑娘们的雄心多大啊!

如今这些姑娘们已能独立操作了。

(原载1959年10月20日《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