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永凤口述 丽蓉整理)
国营8450厂的诞生地在福建漳州,是由漳州仪表机床厂易名、搬迁发展起来的。1970年,漳州仪表机床厂改归福建省国防工业办公室管辖,易名为“福建电信专用设备厂”。1971年又易名为“东海机电厂”、代号“7785”、“8450”,这就是8450厂的由来。
根据党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的方针和毛主席对“小三线”建设的指示:“靠山、隐蔽、分散”的六字方针,上级主管部门决定把雷达整机厂即本厂迁往福建内地山区(小三线)——三明。1973年7月工厂由漳州搬迁到三明原国营8470厂厂址。
我第一次来三明,是三明刚解放时,那时住在三元招待所。第二次来三明是来参加“三线”建设。1971年省国防工办派我到三明参与8450厂搬迁筹建,并负责厂的基建工作。那时,厂区一片荒凉,到处是荒山野岭,时有野兽出没,我们住的是茅草屋,连电灯都没有。当地缺少基建用的材料,国防工办就派了部队来支援,用火车从漳州拉砖头、水泥、沙子、木头等建筑材料和厂房设备,我们在原有极其简陋的厂房的基础上,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扩建,到1973年底,厂房的筹建和搬迁工作基本完成,大多数的干部职工都随厂迁来三明。
“先生产、后生活”,迁来三明初期,我们的生活很艰苦,住宿条件很差。先生产、后生活,我们就建厂房,生活设施非常简陋,许多职工住在用毛竹搭起来的工棚里,全家五六口人只住24平方米的房子,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也只住32平方米。厂区周围路况又差,连一条水泥路都没有,每天雨天,到处都是烂泥路,雨天走在路上,一不留神就会滚到“水泥路”上。又因远离市区,道路没有路灯,晚上到处黑灯瞎火。食堂的设备也很简陋,工厂连澡堂都没有,劳累了一天全身被汗水浸透了,很想洗个热水澡解解疲劳,也没地方洗。那时条件很艰苦,但大家没有叫苦,那时,大家只要一提到毛主席说的“三线建设搞不好,睡不着觉”,大家什么都忘记了,每个人照样干劲十足地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副食品供应紧张,职工们想方设法、自力更生解决一些问题,自己开荒、挖鱼塘、种菜等,自给自足。孩子们没地方念书,厂里就自己派教师、自己修路、修桥,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念上书。同时,令职工们感动的是,厂领导与职工同甘共苦,只要有工人加班,厂领导必定到场和工人们一起劳动,工人们看到领导来了,就干得更欢了。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和工人们同吃同住,没有架子,工人们深受感动,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没有人叫苦叫累,大家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不分白天黑夜加班苦干,心往一处去、劲往一处使,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生产任务、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关。
该厂改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产军用品雷达。1970年后,我厂军品生产的品种不多,但持续的时间较长。1970年至1978年是“322”型炮兵侦察雷达的试制与生产阶段,这时期,企业除了一些小批量的产品外,基本上是围绕军品试制与生产开展工作的。
1970年1月,企业主要负责人王书田同志参加省革委会召开的国防工办工业系统的有关会议。会上,王书田同志将生产雷达的任务承接回厂,同时,也接回另一电子工业设备单晶炉的生产任务,这可算是一个壮举。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的一些主客观原因,“322”雷达的试制工作历时五年多。到1975年才生产出第一部整机,尽管如此,但毕竟证明了本厂完全能够胜任军品整机的生产,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工办、军区的表扬,全厂上下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到处锣鼓喧天、燃放鞭炮来庆祝这一成功,并在这台样机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改进技术、制定新措施,于1976年2月份又生产出一台雷达。同年6月我厂开始投入小“322”型对海侦察校射雷达的批量生产,至1978年本厂生产小“322”型校射侦察雷达已经三年了,三年中,由于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本厂在成批生产军用雷达方面已粗具规模,其技术力量、仪器、仪表、机床设备等方面也逐渐适应批量生产的需要,整个企业生产方向逐渐明朗,受到上级有关方面的肯定和支持,这样,总参谋部等有关方面就把小“322”雷达的生产任务交给本厂实行定点生产,到1980年胜利完成“322”雷达的生产任务。在雷达生产中,天线的生产新工艺还受到总参谋部及电子工业部的表扬,在这之前,还试制成功了全省第一台单晶炉。1978年10月,总参、省电子局又正式把“378”型地面活动目标侦察雷达的试生产任务交给本厂,1979年,厂里试制成功了“378”地面活动目标侦察雷达,1979年度和1980年度安排了小批量“378”雷达生产任务给我厂,后来,产品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提高,厂检、军检都能顺利通过。1981年,与福建省电子研究所联合,成功地研制了全电子式电传打字机等。
1980年以后,企业遵照国家关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总方针,由单纯的生产型转为生产经营型,实行自负盈亏,以前单纯的军品生产,其经济效益已不可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民品的开发与生产已显得十分必要。目前,民品生产已达十几个品种,产值约占年总值的80%左右,其中微型电机生产线的引进,使微型电机成为主要的民品。
(作者系原8450厂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