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觅古老的痕迹,
探访神秘的客家祖地,
穿梭于神奇的天鹅洞群,
收获一份心境。
客家祖地祭祖大典 叶嘉勇/摄
01
宁化有仙境般的美景
隐匿在人间的仙境
天鹅洞群风景区,素有“神州第一地质奇观”之称,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脉东麓,总面积248平方公里。
天鹅洞洞内钟乳石丰富密集,岩溶造型奇特精巧、种类繁多,被称为“福建省首屈一指地下岩溶艺术博物馆”。
神风龙宫地下河水中石林深藏于天鹅洞山下的地下长河,以数公里长的河道堪称福建唯一,更以林立于河道内的水中石林为中国仅有。
泛舟河内,宽处如浩瀚西湖,窄处又如蜿蜒曲折、奇险的长江三峡。天鹅洞洞内深阔,恒温性好,洞内温度基本保持在18℃左右,冬暖夏凉。
大洋梯田海拔800米左右,沿途连片梯田绵延万亩,是客家先民辛勤劳作的写照。每年9月,秋高气爽,一块块青黄相接的稻田,错落有致地给大地披上了彩妆。
东华山山上树木苍翠,物种丰富,生长有名贵树种樟树、红豆杉等。环山风光秀丽、气象变化万千,入夜风涛鼓荡,恍如万马奔腾,是观日出、云海和雨淞的绝佳去处。
还有更多的如画美景↓↓↓
水茜岩石寨
蛟湖
鸡公岽
02
宁化是有故事的地方
“客行万里,今日回家”。宁化每年都举办客家祭祖大典,自1995年起,宁化石壁已连续举办25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吸引了世界各地100多万客家乡亲来石壁寻根谒祖、走亲访友。
宁化是红军长征起点县之一,当时全县13万人口,参加红军的就有13000多人。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宁化进行过革命实践活动。
宁化象一个内涵丰富的长者,它建县于唐开元十三年,到今天有一千多岁了。在这个老人的膝下,围绕着一群博学多才的客家子孙,年纪较大的呢,有南唐会诗词曲赋的郑文宝,明代状元张显宗,年纪较小的呢,有被黄宗羲称为“明代文脉”的方志学家李世熊,有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有书法名家伊秉绶。不仅如此,它还是被联合国地名组织认证的“千年古县”,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03
宁化夜景 璀璨翠城
开心摄影/摄
开心摄影/摄
银哥/摄
悠然/摄
04
宁化是吃货的天堂
宁化不仅有山水之美,更有美食之味。
宁化生鱼片是“福建十大名菜”。薄如蝉翼的生鱼片沾上酱油、芥末等,鲜爽的口感会让你为之叫绝。“闽西八大干”之一的田鼠干,是大自然馈赠的补肾佳品。
宁化著名的客家小吃,山乡野味的"老鼠干"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福建著名的"闽西八大干"之一,客家人招待贵客的名特佳肴。
宁化客家烧卖源于一名张姓女子,早年中原汉民大举南迁,来到宁化石壁一带,也将"烧麦"引入宁化。
客家勺子粉顾名思义与勺子有关,相传明末年间的一个春天,粉干厂老板妻子张三娘,为了不让湿粉干发霉变质,将其装进漏勺放进锅里烫熟。起锅后加入盐巴、酱油等调料,发现湿粉干比干粉干更滑,更柔润,口感更好。勺子粉就这样诞生并延续至今,宁化客家几乎所有的乡镇墟场,都有数家专营勺子粉的小吃店。
米包子,又叫"韭菜包",在客家小吃中与烧卖齐名,在客家宴席上是极为重要的。细腻柔软,晶莹剔透的米包子,其原料是大米和韭菜,使用优质大米制作才会清香四溢,状如一弯新月。
宁化客家的"松丸子",是宁化人年节中必备菜肴。松丸子有一个美好的象征,在正月初一和立春时辰,吃"松丸子",取其"松"之意,寓意一整年轻轻松松。
黄粿又名黄金粿、黄米粿,宁化老区极富特色的客家小吃,用肉丝、青菜、冬笋等爆炒。不仅色泽晶莹、清香柔韧,更是美味可口,滋味清香,传统文化中吃黄粿表示本年的大丰收,也预示着来年的希望,每逢春节和正月会期、过烊,黄粿都是不可缺少的食品,象征着安康、团圆、幸福。
何谓“八大碗”?“八大碗”即白斩鸡、伊府面、炒燕、炖底肉、糖醋鱼、八宝饭、兜汤、红枣米仁汤。八大碗是宁化客家祖地,传统的宴席菜谱。
来源:宁化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