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爱茶,
泰宁当然不例外,
茶已经是泰宁人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泰宁旅游,
不设法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似乎就缺少了那么点情趣。


泰宁有三茶:擂茶、岩茶、藤茶。泰宁古城不大,但茶馆多。不管状元街还是尚书巷,隔三岔五,便有一家茶馆。找个午后或夜晚,寻觅几家幽静的茶馆,一一品过。
泰宁岩茶

好山好水出好茶,泰宁岩茶是福建岩茶的后起之秀,因“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而得名。属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泰宁岩茶集山水之浸润,得天地之灵气,色香味俱佳。它性和不寒、耐藏耐泡;外形条索紧结、稍扭曲;色泽油润或乌润,汤色橙黄艳丽,叶底“绿叶红镶边或似蛤蟆皮状”;滋味浓而醇厚,啜之有骨(物),润滑爽口,饮后齿颊留香,香气馥郁隽永,具幽兰之胜,锐则浓长,清则幽远,独具幽兰之“岩韵”。

泰宁岩茶在沿袭传统制茶工艺基础上争取做到标新立异,坚持走精品、珍品、极品茶产品路线。目前已开发状元茗、小峨眉、禅悦、霞客、尚书、水上奇丹、霞踨、世外等,茶叶品牌已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茶叶在业界专家级评审比赛中屡屡获奖,“禅悦”2017年8月份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绿色博览会金奖。
状元擂茶
擂茶在泰宁,已有千年的传统了,是山里人招待客人的上等饮品。有民谣歌曰:“走东家,跑西家,喝擂茶,打哈哈,来来往往结亲家。”

至于擂茶原料,民间喝的擂茶花样繁多,各乡镇不尽相同。上青乡是纯草药擂茶,取用茶叶、菖蒲、绞股蓝、川穹、鸡爪草等草药,冲以开水即成;开善乡也多为草药擂茶,但冲入的是“荤水”,即各类肉汤;大田乡多用茶叶、花生、芝麻、黄豆等擂成,在喝时配有炒米花、爆黄豆等“搭茶”。
最讲究的是大龙乡,在取料上必有三种,一为茶叶,二是花生、芝麻、豆子、红薯片等粮食类食物,三是油炸锅粑、油渣、腌菜茎,甚至是炒好的青菜等菜肴。将这些东西混入擂钵中擂碎,再冲入大骨头汤,浓郁芬芳,香气四溢,引人垂涎。
如今在旅游市场上出售的“状元擂茶”,采用的原料有茶叶、花生、芝麻、陈皮、菖蒲、金银花、甘草等,冲泡出来的擂茶汤色洁白,味道清香,既保持了传统擂茶的制茶工艺与保健功能,又摒弃了民间擂茶的苦涩或油腻。在古城,喝一碗香擂茶,听一段梅林戏,别有一番情趣。
乡野藤茶

藤茶同样是泰宁民间瑰丽的“茶宝”。藤茶与我们所说的传统茶叶并不相同。从严格意思上说,它是一味草药,清热解毒,降暑解渴。有研究表明,藤茶含有丰富的黄铜、氨基酸、维生素,尤其富含硒。硒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抗病毒、提高人体免疫力……

姑且不论藤茶的药用功能。在泰宁民间,它可是乡野人家必备之物。藤茶生长在密林深山、凝云积雾之中。在春末,摘下嫩叶,用手搓揉成一个个丸子般的小团,晒干。之后,大人小孩裤袋里常兜着这么个硬梆梆的藤茶丸,像吃零食般,得闲时便掏出来啃一两口。若说它的味道,像吃青橄榄:初时咀嚼但觉微苦,可一旦咽下,清甜无比,回甘无穷。乡野人家这么“吃”藤茶,原汁原味,一点不浪费。
岩茶、擂茶、藤茶。
这泰宁“三茶”,
茶茶独特,茶茶有味。


“状元红”岩茶产于闽西北武夷山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AAAAA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泰宁大金湖境内。已有800多年的茶文化历史,属中国岩茶排行之最,被称为中国历史名茶。

“状元红”岩茶来自于武夷山九龙窠“大红袍”之家族,与大红袍同种族、同根生,古传:
汉平帝元始中(1-5),梅福知王莽篡权,乃遁避尘世隐名于泰宁,在上清溪的栖真岩学道练丹,后采制丹崖神草修练成仙。挂念苍生的梅福出山后悬壶济世18年,云游至临安(会稽)九仙山,终将泰宁丹草在当地种植了18篷茶叶。之后他的子孙世代植茶为业,这一稀世珍品即今天举世闻名的“龙井茶”。
乾坤轮转八八六十四个18年,在梅福采制丹药的泰宁神草山谷里,迎来了一个采药耕读的青年客家学子——泰宁开泰公九世后代邹应龙。邹应龙出生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自幼聪慧,四岁便能诵诗书。宋庆元二年,邹应龙在乡、会试连捷后上京赶考。路经武夷山时,家贫体弱的邹应龙病倒在路上,幸好被天心庙的老方丈相救。老方丈见邹应龙脸色苍白,体瘦腹胀,便从一个精致的小锡罐里抓出一撮茶叶,放在碗里用滚水泡开,让邹应龙喝下去,邹应龙见那茶叶在碗中舒张,片片绿叶红镶边,染得水色黄中带红,如琥珀一样光亮,一股带有桂花的清香味沁心透肺。邹应龙大口地啜了几口,立觉腹胀消退、精神爽快。邹应龙哪里知道,他喝下的竟是皇上赐名的“大红袍”。
不久,才识卓越的邹应龙高中状元,宋宁宗赵扩恩赐他衣锦还乡。邹应龙不忘老方丈救命之恩,一身素衣到天心庙还愿报恩。老方丈十分感激,想到应龙老家泰宁与武夷山气候相宜,地貌相似,便盘算偷一株大红袍到泰宁。他把这个想法告知邹应龙,邹状元觉得应该光明正大地向皇上请愿。果然,在费了一翻周折后,宋宁宗恩准他挖了株大红袍。邹状元怕皇上反悔,就连夜把大红袍茶苗送到百里外的泰宁,并种在长年云蒸霞蔚、烟雾缭绕的金溪大赤壁上。
此茶来之不易,邹应龙虽然在京城做官,却经常惦记茶树的生长情况,便交代当地县令每年要报折向他汇报,并高薪聘请茶师养护,将制好的茶叶送到京城独自享用。茶师心存杂念,每年偷偷将修剪下来的少量枝条插在梅口老家的后山,日久天长,竟然也种出了一小片茶园。此茶因泰宁状元邹应龙而来,后人称之为 “状元红”。
邹公一生刚直爱国为民,官至端明殿学士,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经四个18年,卒于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又18年的景定年间 (1264) 升仙位为“昭仁显烈威济护国广佑圣王”。史志和泰宁县志多有记载,他18岁背负斗米走过的18盘古道为“状元岭”,他采药制茶兼读诗书的岩穴为“状元岩”, 而那丹岩野茶神草后人称为“状元红”。
至今人们仍将 “药”“茶” 作为通称,如吃药抓茶等等。泰宁旅游开发后,神草山谷和状元岩已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而泰宁“状元红”茶开始广泛移培种植,正款款走进市场。


乾隆三十四年《泰宁县志》记载:“茶出峨嵋峰者佳”。可见,历史上,泰宁产的茶叶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

泰宁相关古籍中,很难找到有关于茶的记载。清朝乾隆版《泰宁县志》物产卷有这么一句话:“茶,出峨嵋峰者佳。”寥寥几个字,像是一则有头无尾的谜语。
峨嵋峰在泰宁县北部的新桥乡境内,海拔1732米,是福建省少有的高峰之一,山间有珍稀动植物,山巅有保存完好的高山沼泽与天然大草坪,周遭风景奇秀,被誉为“高山仙境”。但那上面早已不产茶叶了,所以峨嵋茶的品质如何?产量多少?以及是怎样加工的?团团疑问,就像那山间随时飘起的云雾一样让人迷惑。
接下来是1993年版《泰宁县志》针对于茶叶的记载,开头即写道:“解放前,县内所产销茶叶多系野生,产量低。解放后,茶叶生产有很大发展。”其实这只是一家之言,因为在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泰宁茶叶的生产都处于低效、粗放和无序的状态,所产茶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概念。当然,更没有形成品牌。但是这部县志里的第一句话是很诚实的,因为在泰宁许多乡村的田间地头,确实生长着很多野生的茶树。春季,有农妇采摘嫩茶叶,经晒干后放到石磨中碾磨成粉,置罐内密闭存放,若有客人登门,最常见的接待方式就是,于罐内取出茶粉,放容器中用热水一冲即成茶饮。除此之外,对待饮茶相对隆重的地方要属大龙乡一带。这一带的乡村有饮擂茶的习惯。将茶叶、芝麻、花生仁等放擂钵中擂成糊状,开水冲泡,加茶油,然后加糯米制成的硬米花,与其说它是茶,还不如说它是八宝粥更为恰当。

泰宁乡间传统的所谓喝茶,喝的多是些土茶,茶的成分都是具有一定药效的草本植物,如金银花、夏枯草、车前草以及部分蕨类等。解渴之余,还带有清肝、利尿、明目的效果。
进入二十一世纪,部分茶商乃利用泰宁的气候、土壤、地质条件等,进行乌龙茶的生产,如泰宁状元茗茶有限公司利用武夷山传统工艺,创制的泰宁状元茗岩茶,就在相关茶叶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泰宁状元茗岩茶宣传画册里的一句话很有意思,曰“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是秦国丞相李斯《谏逐客书》中的一句名言。然而,这句话用在岩茶之中,只能针对于它的品质,相对于岩茶的生长环境,却与此言大相径庭。
严格地说,岩茶只能产于福建武夷山一带,因其生长环境,对地质、土壤、气候等因素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一般而言,岩茶产地必须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左右。土壤方面,则以丘陵地带的红壤为优。而最为挑剔的是,它必须生长在丹霞地貌地区。
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地区,这种地方多悬崖绝壁,茶农遂利用崖畔、石隙进行茶树种植,由此形成“岩岩有茶,非岩不茶”的说法,岩茶也因此而得名。
关于岩茶的品质特征,有个说法,叫“岩骨花香”。顾名思义,就是既具有岩石峻拔的风骨,又具有花香馥郁的柔肠。中国文人讲求风骨,岩,峻峭,孤耸,有君子之风;花,淡雅,清幽,有致远之意。茶与中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岩茶自问世以来,就备受推崇。然而,它从葱绿的树叶,变成橙黄的茶饮,中间要经过许多道细致而玄妙的工序,诸如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拣剔、归堆、复焙等,如此这般,中间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茶叶就会失去它特有的清、香、甘、活,转而变为烟、涩、苦、焦。个中味道的改变,全凭手上娴熟的感觉与心中纯净的意念,其谨慎的态度,犹如君子不可亵渎。
泰宁的地理地质与气候环境与武夷山类似,特别是这一地区所特有的丹霞地貌,更是与武夷山如出一辙,状元茗岩茶因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之工艺得当,品质与武夷山原产地相当,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其品质最突出的是有馥郁的兰花香气,且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


一年之茶在于春,若要品味春茶的甘美,又可赏罕见的水上丹霞奇观,那么,就去金湖赴一场春茶之约。

人间最美四月天,倘佯于泰宁境元生态观光茶园,在天然氧吧里深呼吸,上山采茶,俯瞰金湖,吸仙寿之灵气,品岩茶之兰香。
泰宁境元生态观光茶园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景区大金湖的核心区域,湖光山色、青山环绕,绿树葱茏、景色宜人。园区总面积138公顷,项目总投资6000余万元,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艺、茶食、茶宿、茶文化”等体验互动性为一体。

置身于茶园,脚下山樱花开得正盛。抬眼而望,大金湖景区的丹山碧水便在眼前,左边是十里平湖,右侧是仙寿奇山,景色十分优美。自在境元茶舍,可设席茶,鼎焚百合之香,瓶插常春之蕊,观湖光山色,听风瑟鸟鸣,引来山泉,煮此山之茶。行走在茶园的仿古木栈道,既可远观大金湖景区的丹山碧水,又可呼吸生态茶园清新的空气。飘落的山樱花点缀在茶园的山道上,一路行来,诗情画意。
境元生态茶园,借助泰宁独特自然、人文资源的为品牌底蕴,打造独具特色的“水上丹霞原生态茶”。历史上,泰宁产的茶叶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如今形成了以杉城、龙湖、梅口三个乡镇为茶叶主产区的茶园基地。目前,境元生态茶园已开发禅悦、小峨眉、霞客、霞踨、世外等,茶叶品牌已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禅悦”既有纯正武夷岩茶的品质,又有泰宁独特禀赋,其岩韵、花香、奶香显,回甘好。该茶叶在业界专家级评审比赛中屡屡获奖,2017年8月份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绿色博览会金奖。
春茶飘香,
是时候去金湖赴一场茶山之旅了。
不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只为邂逅最美的泰宁春茶。
来源:泰宁县融媒体中心
新媒体编辑:欧贝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