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废弃矿山如何复绿“重生”?三明这么做→

e三明   2021-06-08 07:31:29   阅读

5月28日傍晚,在大田县前坪乡山川村川石矿区公园里,几个村民正在悠闲地散步。微风习习,满目青翠,公园里的绿树和草坪间点缀着彩色的小花朵,空中不时飞过一两只不知名的鸟儿,呈现出一幅惬意的农家生活画卷。

图片4.png

矿山公园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郑宗栖 摄)

“现在村里环境好多了,特别是矿区公园更是成了我们村民休闲的好去处。公园在县道边上,很多过往的车辆时常被公园美景吸引特地停下来,到公园溜达一圈,放松一下,呼吸新鲜空气。”在矿区公园边上经营小卖铺的村民张新琴开心地说。

张新琴介绍,近年来,通过废弃矿区的治理,曾经满目疮痍、沟壑纵横、渣土满天飞的矿区重披“绿装”,草木茂盛,植物的叶片不仅可以洗尘、滞尘、吸收有毒物质,释放有益健康的杀菌物质,使空气得到净化,而且发达的根系可以固定砂土,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贮水能力,矿区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和净化大气的功能。

图片5.png

矿区公园成为老年人的文化场所。 (郑宗栖 摄)

矿区治理不仅带来生态效益,还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矿区治理,进一步消除了矿区对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活生产的威胁,有效地保护村民的切身利益,改善了矿山与周边村民的关系。

图片2.png

川石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三期 A治理点。 (丁长池 摄)

川石矿区公园为福建省银川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一个治理点。这是大田县废弃矿山复绿,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

在大田县银锭岬旧矿区的福建省绿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里,工作人员正忙着将采摘好的芹菜打包装车,运往城关批发。

“今天芹菜每公斤3元,每次可以运300公斤左右,已经卖了六七批次了。”公司负责人范晓燕介绍,公司蔬菜大棚里6亩多的西红柿已经结出青色的果子,5亩多的辣椒正开花,一些应季的绿叶蔬菜在不断上市。

图片3.png

治理后的银锭岬矿区绿植茂盛。(林生钟 摄)

她说,经过治理,这里环境好、海拔高,适合发展蔬菜种植。为保证蔬菜质量,范晓燕特地从外地购买香菇菌渣和木屑作为蔬菜的种植用土。加上昼夜温差大,蔬菜的口感好,种植的蔬菜很畅销。

由福建省创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的前坪乡蛋鸡项目也位于银锭岬旧矿区。目前,育雏区、产蛋区和有机肥加工区均已建成投产,存栏蛋鸡40万羽,年产无公害鸡蛋7300吨,鸡蛋主要销往福州、漳州等地。

“由鸡粪加工成的有机肥,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更加绿色安全。本地和外地的果农和菜农纷纷前来订购,供不应求。”项目负责人薛名财说,去年,有机肥产量达5000吨,收益300余万元。

去年,银锭岬旧矿区又吸引了福建银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驻。公司已建成养殖场,还将发展种植、有机肥处理、屠宰厂、冷链和物流等多个项目,整个项目占地4000亩,计划投资10.33亿元。今年5月中旬,公司引进的2980头丹麦种猪顺利通过为期45天的隔离检疫,已投入生产中。

在废弃矿区上发展农业、产业,得益于大田县的废弃矿山治理。银锭岬废弃矿山治理项目,是福建省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之一。福建省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大田县废弃矿山项目,是作为全省接受国家部委现场检查论证的两个现场点之一。项目于2017年7月申报成功。项目规划设计治理总面积3000多亩,预算总投资约1.5亿元。

大田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项目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采取缓坡平整、修建截洪沟、排洪沟、沉淀池等手段,消除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采取土壤改良、种植树木、播撒草籽及设立景观等方式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今年3月,省级专家组对项目进行终验,大田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全部通过验收。

图片6.png

画家在川石矿区公园写生。(林生钟 摄)

近年来,大田县面对矿山水土流失点多面广、流失严重、恢复期长等这些“硬骨头”,坚持标本兼治、精准施策,矿山恢复治理率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全县矿山裸露面积从2011年的3.45万亩下降至0.14万亩;累计投入5.1亿元,治理矿山水土流失面积3.31万亩。

同时,大田将矿山水土流失治理与土地综合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逐步将废弃矿山建为公园、家园、现代农业园、光伏园,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收获了“金山银山”。

记者:罗珍华

新媒体编辑:欧贝妮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