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人的性格

e三明   阅读

三明人有什么性格特征?这是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不像闽南人那么典型:爱拼才会赢、豪爽、义气;也不像莆田人让人印象深刻:精明、勤俭、抱团;更不像山东人具有标签式的性格特征:忠厚、侠义、勤勉。因此,有人认为三明人的性格是“四不像”,内敛,中规中矩,标识度不高;也有人认为,三明人集聚了福建各地的性格优点,是“全都像”,走到哪里哪里“靓”。

不同的看法,说明了三明人的性格还处于混搭、融合、特征时隐时露、渐趋成熟的阶段,这与三明的族群结构、区位和地域文化有直接的关系。

 

“小三线”与“湖海襟怀”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三明定位为“福建重工业基地”,开始了十万大军的移民运动,市区成为多样性文化和多种性格的交汇点和展示地。

移民人口比例最多的,是本省的闽南、福州、莆田;外省的次之,以上海、浙江为主,加上解放初期山西、山东、江苏、湖北的部分南下干部。小小的三明,成为各种性格交融、碰撞、磨合的大熔炉;在以部门、工厂为单位的空间里,具有群居性,融合度很高;又因为部门、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密切,交往密度也非常高,形成了性格互补;大家在交往过程中,找到了共同的交流工具——普通话,以致知名作家冯敏飞爱上三明的理由是:“因为这里讲普通话,容易交流,包容、不排外。”

可以说,这场“小三线”的大建设,不仅带来了“福建重工业基地”的光辉成就,使三明人有了“五湖四海”的胸襟和开阔眼界,也给“山里人”第一次导入了“海派基因”。在与各种文明“杂交”后,这里的人逐步生成了包容、善良、实干、坚韧和敢于突破的“三明性格”,为以后的系列改革和重大成就的取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三明人=四种福建人?

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三明地处福建中部,不少县、市的地域文化,原本就归属于闽南、闽北、闽西、闽东四种地域文明。无法更改的地理位置、多元文化的长年浸润和融合,让三明人日积月累出多种性格特征。这样看来,能不能说,一个三明人=四种福建人?或者说是多种性格的复合体?

70多岁的民俗专家宋经文,在三明生活了五十多年,身上聚集着福建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他好像是“三明的百科全书”,会说福建各地的主要方言,还包括会说三明各县,甚至是一个村的两种方言,而且说得十分地道。这不仅仅是他的先天禀赋,也因为他生活在三明这个多种文化的“大熔炉”,得以长年地滋养、历练。其实,他是地地道道的杭州人,也确确实实又成了“三明人”:多种闽文化的修为,让他左右逢源、四处快乐。

三明人还有温厚、平和的一面,这得益于常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性情养成,也与这里的生态地域有关——资源丰厚,衣食无忧,加上到处的青山绿水,养眼润心,让你有火气也发不出来。

在这里,你看不到暴发户的张扬。他们安详平和,没有高大上的生活,小日子却过得像五香豆似的,嘎嘣嘣、香喷喷。特别是一些 “老三明”,更是过得活色生香:“小确幸”天天有,大幸福不愁无。

善良、务实与韧性追求,是三明已形成多年的城市性格,这些也都广泛影响了这里的百姓和干部。近年来,三明连续多年在“中国好人榜”、“福建好人榜”的上榜率,始终居福建省前茅;三明曾向全省输出过不少干部,普遍的反映是“好用”:听话、肯干、善思考。

服装和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外衣和性格表征。在三明,街头极少奇装异服,但和时代同步;近年开建的青少年宫、文化中心、碧桂园园林社区、万达广场,改变了过去中规中矩的风格,显露出三明人外向、自信的性格,颜值正“步步高”。

 

“士兵突击”与“三大品牌”

士兵突击,不仅要有排除万难、敢于担当的精神,还要有坚韧、智慧的品格。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至今,三明蜚声全国的三大品牌——精神文明创建、林改、医改,就是这种“士兵突击”精神品格的生动演绎。

30多年来,不论遇到什么情况,三明的“文明城市”之誉就没有回落过,体现的不仅仅是三明人的智慧,更有坚忍不拔的性格。

林改是三明人的又一个典范。永安洪田村被誉为“林改小岗村”——1998年,几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自发组织,走出了林改的“第一步”,并在政府的引导下,不断深化和完善,影响深远,有了此后中央领导的“三明林权制度的改革,其重大意义不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业承包”的高度评价。

也有人认为三明人“保守”,但为什么内敛、内向的“山里人”,却敢于破解“医改”这样的世界难题,并得到老百姓、国家领导人和联合国官员的高度肯定呢?

——在多年改革开放和多种文化的融合滋养中,三明人不仅具有包容、勤劳、善良的品格,也形成了“士兵突击”的果敢和威猛,善于突破和穿插,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实现跳跃式发展。

在民间,敢于闯江湖、打天下的性格,也在明溪人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上世纪90年代,只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自发组织,闯荡欧洲。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明溪成为福建著名的“新侨乡”。目前,在欧洲的明溪籍华侨有一万多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0%。

 

城市性格=市民性格的总和。

在时间的炉膛里,三明人的性格正在熔炼、升华和凸显,并“规定”着这座年轻城市的命运、发展轨迹和生活品质。

 

三明土生土长的“铁路诗人”马兆印的一首诗《有一种铁,绵延千里》,很好地表达了三明人的胸襟、眼界和奋然前行的钢铁意志:

有一种铁/一直绵延千里/它穿越的城镇乡村/有比铁还硬的内核/男人跟着铁前进/女人则刚柔相济/紧随一声汽笛/抵达远方

铁就是铁/在酷热的夏天/输送铁的品质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