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城:幸福冒着热气

e三明   阅读

image.png

三明站在北回归线边上,南亚热带海洋性兼内陆性气候特征,充足的阳光和雨水,造就了复杂多样的物种和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武夷山脉、玳瑁山脉、戴云山脉支脉的触角不约而同向这个城市靠拢,虎头山、瑞云山、紫云山在城市的怀抱里,绿肥红瘦的轮回过程中演绎着一座城市季节不老的童话。著名诗人蔡其矫为这座城市写下炙热胸膛的诗句:“有冰冷的河弯过木屋/那热切的脸向我凝注……”

这座城市枕着世界上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区——三元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沙溪水流从永安栟榈山而来,途经自然保护区,穿越这座城市,然后汇入闽江。40公里长的城市绿色栈道仿若又一条绿色的河流在城市里流淌,她把贵溪洋公园、虎头山公园、麒麟山公园、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妙元山郊野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连为一体。她以突出生态型、大绿量、乔灌草、四季花,既造林又造景的生态定位,将绿道建设成为生态健康步道、生物多样性廊道、旅游景观通道和森林文化走廊。绿色栈道成为城市一道清新亮丽风景线,建设者们在山上修栈道、修桥建亭筑塔,精雕细凿,给自然以眉眼,让城市入画。

年轻的三明城不必费尽心机建湖造园,只要青山不老,只要绿水长流,就是生态宜居的家园。城市的后花园是山峦、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飞瀑、流泉、溪涧蜿蜒曲折其间,只要一转身,就走进了大自然。或者说,城市本身就在大自然里,人们每天都在大自然中生活着。即使是冬天,山上顶着积雪,阳光出来,雪块消融,依然满城清爽,翠绿诱人,那雪水哗哗地从山上下来,从城市脚下哗啦啦流淌着,带着冰清玉洁的草木气息。这在许多城市是一种奢靡,对三明人来说,却是举手可得的天降福分。

三明已在市区青少年宫旧址,翻建图书馆、艺术馆、青少年宫等建筑,不断艺术化的夜景工程,写满了城市的笑容。江滨公园、新的体育场、博物馆、江滨两岸的客家文化园、民俗文化园、万寿岩人类遗址公园,古老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虎头山下刚刚建成的城市绿道,天天晒着市民日渐富足的日子。

“对岸墨绿色的麒麟山,山上的塔、雪白的税务大楼、三明影剧院,它们的倒影在满河的霞光里摇曳,安安静静的。天慢慢暗下来,有人在河里游泳,有人在垂钓,有人穿着裤衩坐在草地上,让一束灯光长久地将身体照亮。列东那边的歌声通过河风传递过来,满河灯光灿烂。”“沿着沙溪河岸,流水无声,河上有一小舟,俩渔人,顺流而下,瞬间转山消失而去。”这是2013年仲夏山水之城的某一个瞬间。

精神文明已经内化成为这座城市的性格,街头的面孔熟多生少,行人不急不躁、面带笑容;邻里相处,温言软语,真心相助;外来人也不会有陌生感——他们日子过出层次感,白天作老板、公务员、农民、打工者,夜里,摇身一变,个个成了生活家,丰俭随意、活色生香,幸福像五月的春光,一抓就是一大把。

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实力日增,加上风景绝美,“小城故事美”,让这里的人,不论早来还是晚到,都有着落地生根的归宿感和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