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文化:航自三明

e三明   阅读

2007年9月17日上午,在两岸三地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海内外高僧大德的朝拜礼赞中,台湾历史上第一尊肉身菩萨的分身圣像回归祖庭安座开光仪式,在泰宁县庆云寺隆重举行。这尊圣像的原型,就是三明籍高僧——慈航法师。

慈航(1895—1954年),俗名艾继荣,字彦才,三明建宁人。17岁时,在泰宁县峨眉峰庆云寺剃度出家。第二年秋,到江西九江能仁寺受具足戒。此后遍访名山大寺和大德高僧。1927年入厦门闽南佛学院修学,师从太虚大师,后云游长江流域弘法。1930年驻锡缅甸弘扬汉传大乘佛法。

1939年,慈航法师随太虚大师组织的中国佛教国际访问团赴缅甸、印度、斯里兰卡、新加坡、马来西亚访问,宣传抗日救国,后驻锡马来西亚、新加坡弘法。1948年秋,他应邀赴台办教,驻锡台北汐止弥勒院授课。

慈航法师佛学造诣深厚,曾三次闭关,数年阅藏,专攻唯识,兼修禅学,经圆瑛大师传法授记为曹洞宗第47世宗师。他一生爱国爱教,致力僧伽教育,倡导人间佛教,主张以“文化、教育、慈善”为振兴佛教三大理念,先后在南洋和台湾创办了佛教团体、教育院校30多个和《人间佛教》、《中国佛学》等多种刊物,培养了上百名佛教精英,并都已成就为台、港和东南亚以及美国、澳洲佛教界领袖和中坚。

1954年5月6日,慈航法师在汐止弥勒院坐化,圆寂后肉身不朽,成为台湾历史上第一尊肉身菩萨。他遗有《慈航大师全集》130万言巨著传世。佛教界称其为“佛教教育先驱”,相信他是“弥勒应世,玄奘再来”。根据其遗愿,2007年9月,台湾和东南亚弟子及大德高僧上千人护送其金身回祖庭供奉,在泰宁庆云寺举行了“恭迎慈航菩萨圣像回归祖庭暨海峡两岸和平与发展祈福大法会”。

从2006年开始,三明和台湾以慈航祖庭、慈航故里为平台,以慈航文化研究为主题,互访活动日益频繁。每年台湾组织高僧进香团到泰宁慈航祖庭朝圣约3到5批,上千人次。在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12月上旬,世界佛教僧伽会秘书长、新加坡毘卢寺住持,印尼雅加达大丛山西禅寺方丈慧雄大师率印尼、新加坡43位方丈、大师到泰宁慈航祖庭谒祖。2012年10月下旬,应台北市文经发展对外交流协会的邀请,泰宁县慈航文化交流团赴台开展交流活动,拜访了台湾“中国佛教会”名誉理事长净良长老、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宗长、佛光山教团方丈心培大和尚等大德高僧;回访了台北汐止弥勒内院监院释法成法师,朝拜了慈航肉身菩萨,进一步加强了两岸慈航文化交流。

近年来,三明先后举行了首届海峡两岸慈航文化论坛、“慈航圣像回归祖庭恭送大法会”、慈航文化节等活动,编辑出版了《慈航文化论文集》、《三明市慈航论文集》等学术专辑,在海内外佛教界特别是台湾佛教界产生了积极影响。泰宁作为慈航祖庭,与台湾以及海内外佛教界共同打造“慈航文化园”,正在积极申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努力打造海峡两岸寻根谒祖、顶礼膜拜和文化交流的圣地。建宁是慈航法师的出生地,千年古刹报国寺是慈航法师的启蒙寺院,目前正积极推进福建省对台(慈航)文化交流基地项目建设。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