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曾樾:法国总统向周恩来打听的奇才

e三明   阅读

image.png

黄曾樾(1898-1966年),字荫亭,号慈竹居主人,永安人

永安才子黄曾樾几乎是一个“全才”:数学、土木设计、法国文学、国学等等方面的造诣都很深,还短暂当过福州市长;国民党败退台湾时,许予台北市长、教育部次长的职位,他选择留下来。1973年,时任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中国,在周恩来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向周总理打听黄曾樾的下落,才得知他已在文革被迫害致死七个年头。

他幼年聪颖好学,长大后多才多艺。1910年,他考入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学的是舰艇制造。1920年公费留学法国,先进入法国朗西大学数学系,补习半年数学,后入里昂工业专科学校土木工程系,获工程师职称。可是他对文学情有独钟,又转入法国里昂大学攻读,这次他读的是文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写的却是哲学:《老子、孔子、墨子哲学的比较》,在法国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被里昂大学收入《大学丛书》,精装出版。

1925年10月黄曾樾回到阔别5年的永安,不久被派任京汉铁路工程师。此后他辗转任过许多职务,从事过交通、邮政、后勤等方面的工作。

image.png

1942年6月,黄曾樾离开四川回到福建省临时省会永安。第二年5月福建省政府任命他为省驿运管理处副处长,主要任务是统筹管理粮、盐运输事宜。

1945年5月15日,驻榕日本兵退走,黄曾樾随军第一批进入市内。同年,出任福州市长。他着手整顿市政,恢复工商和教育,拨款修复校舍,并立即发放教职员工资,尽先复课。他定期接见和听取教育界人士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因而深得福州中小学教师的拥护。但后来因清正廉洁、不徇私情而受人排挤,一年后辞职。

1949年,国民政府垮台,教育部长杭立武劝黄曾樾逃往台湾,许以高官,他留了下来;1949年8月,他在国立福州音乐专科学校任教,担任教务处主任,主讲中国文化史课;1950年10月,调任福建师范学院任教授,在数学系教授投影几何;1951年调到中文系,担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讲外国文学;1957年1月,黄曾樾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62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州市委员会委员……

黄曾樾留学法国的时候,和房东伯拉奢交谊深厚。伯拉奢有个外甥叫蓬皮杜,帮助过艰苦度日的黄曾樾,是当时里昂市议员,后来担任法国总统。

黄曾樾还是一个诗人。他本人有不错的家学渊源。他的祖父黄汝铭是清同治末年贡生,曾任尤溪、长乐、福清等县县学教谕。黄曾樾6岁入私塾,少年时曾受教于永安拔贡、知名诗人聂诗维先生。留法回来后,拜在大诗人陈衍门下,诗艺大进。

陈衍,福州人,是近代诗派同光体的代表性诗人。黄曾樾的《陈石遗先生谈艺录》193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记录陈衍晚年谈艺,火候精纯,很有价值。陈衍如是介绍黄曾樾:“永安黄荫亭(曾樾),弱冠毕业法兰西里昂大学,而夙耽旧学,其师法国老博士某,甚器之,使著《中国周秦诸子哲学概论》,著录巴黎图书馆,得赠哲学博士,中国人未有也。归国从余游,致功诗古文词者甚挚。”

黄曾樾的诗风颇为凄苦、沉郁,诗中少有空疏豪迈句,语言看去平实,却暗藏波澜。贯通他诗歌的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的创作言之有物,以简约工稳的诗歌语言表现出来。在同辈诗人里,他无疑是最出类拔萃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