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霁霖(1935年-),宁化人,畲族
他师从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由山娃子变为“海鱼痴”,演绎着动人的“人鱼之恋”:50多年里研究了22种鱼类,8种实现产业化,其中“多宝鱼”带出全国年产值数十亿元的大产业。他就是“中国多宝鱼之父”,从客家祖地宁化走出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
雷霁霖,著名的海水鱼类养殖学家,增养殖理论与技术的主要奠基人,工厂化育苗与养殖产业化的开拓者,荣获过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杜邦科技创新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功勋科学家奖等荣誉。
我国北方沿海的年温差很大,冬春季低水温期长达半年之久,所有温水性养殖鱼类都不能在自然水温条件下度过漫长的冬季,所以当年不能养成商品鱼,更难形成规模化产业,而使鱼类养殖长期落后于藻、贝、虾类的发展速度。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雷霁霖认识到必须从改变种质入手,走“冷温性良种养殖的发展道路”,最终选定了把欧洲刚刚开发成功的冷水性良种——大菱鲆(又称“多宝鱼”)引进我国,并将其培育成为我国北方工厂化的主要养殖对象。
1992年,雷霁霖首次将大菱鲆引进我国。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克服了欧洲原产国的技术封锁,经过7年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育苗平均成活率达到17%、年出苗量超过百万尾的国际先进水平。如今,他带领一个160余名研究人员的团队,负责国家级大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下属的“鲆鲽类体系”的研究,项目涉及到十多个省市数十个实验区、实验点。
2012年11月,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三明举办,雷霁霖荣膺首席“城市骄傲”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