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三宝”:林、药、水

e三明   阅读

image.png

好山好水好风情,数一数二数三明。

三明的“山”是“绿野青山”,森林覆盖率达到 76.8%,举目都是林海、竹海、花海。三明的“水”是“源头活水”,朱熹名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三明水的真实写照,水量足、水质好、水景美。三明的“景”是“美中胜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叠加相乘,在大地呈现“醉美三明”的画卷,生态“三宝”的“林、药、水”,也写进三明的山山水水。

 

点木成金,释放改革“红利”

作为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全国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唯一试点和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三明目前拥有林业上市企业、品牌数量居全省第一。

全国知名的永安林业,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龙头。大型的造纸企业青山纸业闻名周边,永安森源家具等10项亿元以上项目加快推进。如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正推动着这里的林业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以竹木为主打的特色现代林业,开创了新的领地和空间。

近年来,三明积极推进林业电子商务:把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打造成“天天林博会”;2013年11月6日创立了全国首家专注林产品的网上商城--“林品汇”;同时大力开展林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森林食品产业,一些产品、工艺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出口欧盟、北美等地;三和食品公司水煮笋出口占中国对日本出口总量的25%。

 

以药为“药引”,挖“第二桶金”

在列为全省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的前后,三明就以生物医药为“药引”,在绿野青山挖“第二桶金”。

三明野生药用资源占全国资源种类数量的15%。在全国重点保护的76个野生药材物种中,三明就拥有27种。药用、特用植物种植品种30多个,中药材及特用植物保有面积超过36万亩,其中红豆杉、草珊瑚、雷公藤、黄精种植面积全国最大。先后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复旦大学等36所高校、科研单位实现科企对接,建立了2个博士后工作站、10个生物组培中心和10个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已初步形成天然植物提取、保健食品及制药、精油香料及生物利用、生物制造、医疗检测试剂等产业类群。

目前全市共有福建汇天生物药业、福建南方制药、福建三泰生物医药等规模以上企业56家,通过GMP认证的制药企业有9家,产值超5亿元企业3家、1亿元企业35家。作为三明市重点培育的6条特色产业链之一,近四年来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幅在18%以上,突破100亿元。

 

靠水兴业,靠水美城

三明是闽江、汀江的发源地,三条主要水系16个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98%,其中金溪、尤溪水系达标率100%。因此,靠水兴业,靠水美城,在水系发达的地方开发旅游项目成为必然。

大金湖的面积是日月潭四倍,只要把它开发好、运用好,它的价值空间还是很大的。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我们现有资源运用好,让生态存在变成优势,发挥它的意义和价值。

三明的林和水,三明的山与石,构成了一幅灵动的生态旅游胜地画卷,碧水、丹山、溶洞、森林、田园、古文化融汇于原始古朴的苍茫绿野。全市拥有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2个世界级品牌和国家级、省级旅游品牌各50多个,数量和等级名列全省前茅。

这三篇生态文章,是生命共同体,高度关联,因此,把既有的优越条件变成一种优势,生态宝库就会变成“金库”。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