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 晓 迎
三明有土堡,有文字记载的土堡,最早的是宁化巫罗俊所筑土堡,始建于隋末唐初,成熟于两宋,盛行于明清,并一直延续至今。土堡为何物?因为土堡(土楼)是中国五大民居之一,指的是一种占地面积大、空间体量大、防御功能强,以防御为主,对外实行封闭、对内又可提供族人(村民)生活一段时间的防御性乡土民居。它是中国、尤其是闽西北地区乡土建筑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明现存土堡分布范围以大田、尤溪、永安存留最多,全市存留总数达200余座。
土堡的调研
二十一世纪初,当福建省永定与南靖等县正紧锣密鼓地以“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位于闽西北的三明正关注着下一个申报世遗的项目:福建土堡。2001年6月,随着永安市安贞堡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明徐徐拉开了土堡保护、抢救和申遗的序幕。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三明土堡得以保护利用的重要时期。
2006年5月,根据市委宣传部的部署,由三明市文化与出版局及所属有关县(市、区)文体局共同组织了有关专家组成的“三明土堡调研组”,我担任课题组长,负责组织对全市境内的土堡开展调研,时间长达一年。在此基础上又专程赴省内永定、南靖等县考察福建土楼,经情况汇总和分析研究后,提交了调研报告,并于2007年7月向市委宣传部和各县宣传部、市有关部门(财政局、建设局、土地局、规划局、旅游局、文联、社科联、方志办等)作了专题汇报,听取意见建议修改补充后,再向市委提交了《关于“三明土堡”课题调研初步结果的汇报》呈阅件,市主要领导都予以了重要批示,要求真务实认真组织好土堡的保护工作。
《关于“三明土堡”课题调研初步结果的汇报》分析了三明现存土堡的现状,即分为保存较好、一般、较差和空壳四种:
一是较好的土堡。指堡墙墙体基本完好,自建堡起堡内就有人居住,堡内建筑基本完好,各项功能基本保存。如:永安市槐南乡洋头村安贞堡(建于1898年);永安市青水畲族乡过坑村的福临堡(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沙县凤岗街道水美村的双元土堡(建于1862年);大田县均溪镇许思坑村的芳联堡(建于1821—1850年间);永安小陶镇大陶洋的殿堂式正远楼(建于1873年);大田县广平镇万宅村的五凤楼式绍恢堡(建于1850年);大田县广平镇万筹村的五凤楼式光裕堡(建于1906年);永安市洪田镇忠洛村的殿堂式阳尾土堡(建于1855年);三元区莘口镇曹源村的曹源土堡(建于1857年);大田县太华镇魁城村的步云楼(清同治年间)。
二是一般的土堡。指土堡墙体部分已损,屋面小部分损坏,木结构大体完好,无人居住的土堡。如:大田县建设镇建爱村的琵琶堡(建于1628—1644年间,殿堂式);宁化县俞坊土堡(清代);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的允升楼(建于1864年);大田县太华镇小华村的泰安堡;三元区莘口镇曹源村的曹源土堡(建于1857年);永安市燕西街道办事处吉山村上吉山土堡(清代,下廊上厅式,无厢房);清流县邓家乡田中村的殿堂式上土堡(始建于1773年);永安市小陶镇洪田镇黄坑村的黄坑土堡(1855年);永安市小陶镇新寨村永峙楼(建于1862年);沙县凤岗街道井后村水美土堡(清晚期)。
三是较差的土堡。指墙体损坏较大,几处以上墙体倒塌,堡内建筑损坏较大,屋面破损严重,木结构稳定性差,若不修理无法上楼,大部分建筑不适合人居住,各项功能丧失等。如:沙县凤岗街道水美村的双兴土堡(建于1848年);沙县凤岗街道水美村的双吉土堡(建于1847年);永安市小陶镇五一村固吾圉堡(建于清道光年间);永安市小陶镇洪田镇忠洛村的殿堂式东山土堡(建于1857年);永安市西洋镇福庄村的殿堂式会清堡(清嘉庆年间,建筑平面如官印);永安市燕西街道办事处文龙村的复兴堡(年代不详);大田县广平镇广平村的鸿禧堡(建于1893年);大田县广平镇均溪村的龙会堡(年代不详);永安市青水畲族乡曲尺丘村敦仁堡(清嘉庆);永安市小陶镇五爱村黄城寨(年代不详);永安市青水畲族乡龙吴村岗陵堡(建于1750年)。
四是空壳的土堡。指只剩堡墙或部分墙体,堡内少或无建筑的土堡及遗址。如:梅列区陈大镇长溪村的茂安堡(建于1857年);永安小陶寨中村的永盛楼(建于1652年);宁化县泉上土堡(建于1654年);大田县均溪镇福塘村的聚福堡(建于1723年);大田县太华镇万湖村的万全堡(年代不详);大田县广平镇栋仁村的潭城堡(建于清代,具体不详);大田县广平镇丰庄村的延庆堡(建于1736—1795年间);大田县武陵乡上岩村的聚星楼(清嘉庆年间);大田县桃源镇东板村的安良堡(建于清代,具体不详);永安市青水畲族乡炉丘村成志堡(清代);永安市青水畲族乡炉丘村治元堡(清乾隆);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三房村福安堡(清代)。
《汇报》同时提出了保护土堡的价值和对策建议。
土堡研讨会
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一时名满天下,人潮如涌,争睹为快。
土楼对于中国南方福建、江西和广东人来说,似乎是寻常事物,不论是土楼申遗前还是成名后,议论与自豪过后,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然而,对其他省及外国人来说,那就是惊奇加震憾了。惊奇的是平常人,咋就突然冒出这么惊人的土楼呢!震憾的大部分是专家,如此雄伟高大的民居,居然只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墙枷一副、舂手两根,大小拍板若干,各种鲁班尺、杨公尺、三角尺、水准尺若干,泥刀、竹刮刀、锄头、铁锺,木铲、铁铲、簸箕若干,及绳线一盘等,竟成就了享誉中外的奇特建筑。还有就是外国人了,相传,上个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卫星照片上发现了中国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间,有许多类似于核反应堆的东西。于是乎,这块被疑作“隐匿核力量”的弹丸之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当最后弄清这些圆形、方形的建筑便是如今分布在闽西永定、闽南南靖等地的民居——土楼时,罗纳德·里根这位美国总统才放下“不安与紧张”的心情,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2007年8月,市社科联通知,《三明客家土堡调查研究》可以申请省《海峡西岸和谐文化百项调研》课题,申报后被立项;同年12月,《三明客家土堡调查研究》课题调研报告经专家评审被列入“福建省社科界第四届学术年会”主会场专题发言,成为全省学术界关注热点之一。同年12月中旬,在广东梅州召开的“粤赣闽千里客家文化长廊”高峰论坛上,我作《土堡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专题发言,又引起三省专家、学者对三明土堡的进一步关注。可以说,“三明土堡”一出世就被世人关注,并格外被专家学者厚爱。
隔年,即2008年末,我的课题研究成果《神秘的客家土堡》出版,多角度地介绍了三明土堡的渊源历史和艺术、科学价值,又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由于三明土堡的一系列宣传活动,如中央2套专题节目报导的《飘浮的土堡》,《安贞土堡》、《大田土堡》等书籍,本市《三明土堡风光电视片宣传片》等,都引起了国内海峡两岸建筑、历史、文化专家等学者的共同关注。遂在2010年10月,由三明市政府和大田县政府联合在大田举办了《中国·福建土堡全国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50余名专家学者聚集三明,分别考察了大田、永安、梅列等县区的20多座土堡,并在随后的研讨会上发表了精彩及震憾的言论:黄浩(江西省浩风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总建筑师):我对土堡知之甚少,几乎不知道。看了几个土堡,却足够震撼。受益匪浅,特别是土堡使我大开眼界。黄汉民(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安贞堡很精彩,确实太珍贵了。再看看安良堡,还有其他没看到的堡,确实造型奇特,周围是堡墻围合,石头墻有一层楼那么高,这么厚,土楼最多也就4米多厚,这有6米多厚,昨天看到那个圆的土堡就4米多厚,上头像城墻一样围起来,上面是跑马道,里头围合内部的合院,等于是一个小城池,纯粹是防御需要。足够申报世界遗产,只是我们研究不够,宣传不够,并不比土楼差。王其钧(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我觉得福建土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个性,从个性来说,首先与其它几个防御性建筑来比,肯定开平的碉楼不在此列,吕县的古堡也不在此列,南方民居围拢屋具有前方后圆的平面模式,但和土堡比,它不像土堡那么高,一般是一层最多两层楼,像梅县的围拢屋,而福建的土楼这种单体建筑一般不受地势的影响,与赣南的围屋很像,赣南围屋是建大平原上,不是说像河北的平原上,但一般在一个山区中都是建在平地上,这与土楼很相似,就是选在田中一块好地开始建筑,这个建筑本身与地形没什么关系,但是土堡建筑都要前低后高的地势所建,也有在田中心所建的,但在田中心建的后面都要把它堆起来,这就和梅县的围拢屋的模式接近,一定要把它作成前低后高的模式,当然也有没有的,但这种模式具有典型性,还有刚才两位专家都说到土堡与土楼很大区别在于木结构,土堡建筑木结构本身存在而不依靠墻体承重,但是不管是围拢屋还是土楼都是以外围的土墻承重的,土墙是承重墙一部分,也就是拆了土墙,楼就不存在了。但土堡是完全独立的,这就是土堡的特点。赵辰(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土堡的价值,我想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是文化遗产的价值,另外一个旅游休闲开发的价值,文化休闲旅游开发还要考虑与聚落的关系,一个家族它不能是单一的,因为这是公共建筑,当然就是一个聚落一个家族公共性的东西,它本身和聚落的关系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要让今天的人来领略土堡的时候,不能只看那个堡,还要让人们体会到整个聚落、整个环境,我们先民高明的、朴素的、可持续的、发展的建造风格,就是要把人文的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共同思考。王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民居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土堡作为文化遗产来说,它承载的信息量非常大,它的建造技术就是非物质,这些东西我们可以把它研究出来。夯土技术,木结构技术,还有围墙,用竹片抹上泥,在今天的建筑上完全可以用上。今天我们汽车过的收费站,包括服务区完全可以用土堡的形式把它建起来,这就非常有地域性,非常有特色。陈震东(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原新疆建设厅厅长):看了土堡以后确实像黄浩先生所说的很“震惊”,跟汉民先生所说一样“很震惊”,我的名字叫“震东”,我也很“震惊”,加起来就“三震惊”,确实很养眼。刚才我看到了安贞堡和安良堡,这些堡确实很震惊,主人拿红本子给我写一写,我写了三句话,第一句是土堡雄峰,确实从安良堡、安贞堡可以看出我们老祖宗当年为求生存的权利,求平安、繁荣、兴旺,想尽办法来保护自己,在修土堡上体现出雄姿,所以说是土堡雄峰。第二句话是历史记忆,说历史是这样的,假如我们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东西都忘记的话,脑子还有什么呢,还是不是福建人呢,因为脑子里什么都没有了嘛。第三句话写的是“文化的精萃”,所谓的文化精萃就是说我们土堡上面留下了很多信息,很多记忆,都是老祖宗在创造文明道路上积累下的文化的现象和文化的符号,今天在土堡上个个方面都表现出来了,所以我们感觉到非常的丰富,积累下来的文化的精萃。徐裕健(台湾华梵大学教授、原建筑系主任):我感觉到这边有一些印迹极需要保存,但是它的非物质文化的生活这些事情似乎光是靠建筑这样是没有办法归还的。我个人的建议,是有一个学者讲了一句令人深醒的话叫作“慢慢来,比较快”。这句话在我年青的时候他讲给我听,我听起来,现在我感觉是快速的发展,在没有好好理清另外的一种、另类的旅游,那现在两岸在利用历史空间来作为文化消费的情况,两岸的有一种成功就是非常多的观光客,可是在文化的角度,它刚好是摧毁。我觉得一个潜在性的旅游模式在还没有开发的地方倒是一个机会,我觉得失去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大开发的机会,因为看到丽江、平遥古城还有台湾一些失败的地方,这些地方全部失败,而且每个人都感觉不到当地的地域生活,这个事情我觉得就是所谓的地域体验。保存下来很好的古迹这个文化遗产,如果没有很好的非物质文化的话,让它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个是个学习的过程,所以大田土堡能够开启一个新的研究,能够带来共同讨论的一个过程,至少我看到了这个大田土堡未来有可能发展成两岸学习的一个机会,请大家指教,谢谢!
上述的精彩发言论述,对三明土堡今后的保护利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土堡保护利用
此后,三明土堡的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进入了一个快车道。许多国内国外的专家到三明考察后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如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罗哲文组长视察大田县芳联堡后赞道:“建筑结构奇特、科学,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安安贞堡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对大田县的琵琶堡也说道:“巧用地形,形状奇特!”厦门大学秦长安教授、南京大学地理系包浩生教授考察芳联堡后亦赞道:“福建古建筑一大特色!”“奇异建筑,艺术之彩!”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李乾朗教授、台湾《汉声》杂志社吴美云总编率“中国民居考察团”考察安贞堡后题词:“固若金汤,美不胜收!”。2007年8月,联合国科教卫委法国专家菲力普先生来北京,见到“三明土堡”的照片时感到“陌生又意外”,并十分高兴地说:“跟土楼不是‘同日而言’的东西,很有特色。”他说:“与土楼是一拨的,也是申遗的一部分。”是的,三明土堡的价值越来被越多的人认识,尤其是三明各地的土堡保护和利用正走在一个“保护与利用”的实践路上。
永安市安贞堡是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复兴堡经过维修申报,也成为第7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是海峡两岸重点文保单位,因为复兴堡曾经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台湾总部所在地。大田县继2010年全国土堡研讨会后,更是加大土堡保护维修力度,先后投入资金进行抢救修缮,并成功将安良堡、芳联堡、泰安堡、广崇堡和琵琶堡申报成为第7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尤溪县近年来加大对土堡的保护利用开发,2016年10月,成功举办了全国土堡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专家学者考察了尤溪20多座土堡,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良策,对尤溪土堡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不可多得的精准设计和高起点平台。
结 尾
随着福建土楼申遗的成功,关于福建土堡申遗的可行性言论也越来越多。众所周知,福建民居建筑有四大类,即沿海红砖区、山区灰砖区、土楼和土堡。在四大类中,土楼已申遗成功,红砖区亦在积极申报中,土堡是否能迈出申遗的步伐,是三明人热议的话题之一。2006年起,三明文化部门曾做出了申遗前的准备工作,即联合全市各地推出了40座土堡,作为申遗的目标。并对照申遗的六条标准,分析研究福建土堡所具有的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提出福建土堡(三明)申遗的可行性文本,上报省文物局,以图加快申遗的脚步。
以上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尤其是2001年来三明土堡保护与传承的大概情况,虽然说,变化很大,脚步有力,效果显著,但申遗目标仍未达到。前行是必须的,保护是一定的,相信历尽千年风雨考验的三明土堡,一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留住三明土堡的风采,留住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看到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本文作者系三明市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