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 升 旗
1965年,我来三明工作,居住在列东街,每天上下班都要行走在列东街,年复一年,至今已有50多年了。我亲历了列东街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列东街的每次变迁,都离不开三明市的改革开放,同时,也见证了三明市的改革开放成果。
我刚到三明时,听老一辈的人说列东街开始叫“红旗路”,1960年1月2日,三明建市,“红旗路”改称列东街。列东街从青少年宫至徐碧铁路桥,全长3115米,总面积达50421平方米。
列东街地处工业路、新市北路、新市中路、江滨路、东新一、二、三、四、五、六路的交叉中心,是列东片区的交通大动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明市区的7条公交路都经过列东街。沿街两侧主要公共建筑有三明专员公署大楼(后改为第一招待所、三明饭店)、三明第一医院、三明宾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邮电大楼、列东百货大楼、供电局大楼、商业贸易中心、满园春商场,还有设计独特的一座当时最高层的二轻商夏,后为建行大楼。另外,还有临街而建的几百座鳞次栉比的居民楼群,组成了集行政、金融、商贸、饮食、旅店、文体、娱乐等人文景观。
列东街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成为三明市每逢节日、喜庆活动的主阵地。文化大革命期间,每当毛主席发表“最新指示”,成千上万的红卫兵都排成方队,高举毛主席语录,走上列东街游行,欢呼毛主席对文化大革命发出最新指示。1976年,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三明人民和全国人民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走向列东街,手执旗子的男女学生,肩扛大幅漫画的工人农民,高举彩旗、标语的机关与事业单位的干部从四面八方涌上列东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高呼打倒“四人帮”“拥护党中央的决定”口号。雄壮无比的游行队伍经过开阔的列东大街南段走向北段,又从北段走向南段,列东街一时成了人山人海,万人攒动,人流如潮的大街。此后,每年逢节事,列东街都成为三明人民为国为民唱赞歌活动的中心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三明开始创建文明城市,列东街就以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获得“三优街”美称。1981年开始,列东街道又把创建“五好家庭”活动推广到街道两旁的楼院,1982年3月的第一个文明礼貌月中,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在街道两旁创建文明楼院、文明商店、文明医院、文明影剧院、文明街、文明巷,列东街成了三明创建文明城市的排头兵。
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列东街在新世纪年代,又有了新的气象。1982年建成的青少年宫,是当时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一座青少年宫,有着“三明绿色之肺”的美称,现已扩建成新的三明市青少年宫及图书馆和艺术馆,两座大楼两旁与老年活动中心、地税大楼相伴,正面对着第一医院和正在改造重建的三明饭店,形成了列东街南段的全新地标楼群和优美城市的天际线。随着三明城市的扩建,面对列东街的三明纺织厂、印染厂、重机厂改制后搬迁,所在厂地先后在东新四路与列东街交叉地建有中国银行大楼、广景花园社区、阳光城社区和新华都大型超市,形成了新的商业区。重机厂地建有梅园国际大酒店、城投大酒店、交通银行和大型超市,超市门前建有广阔的购物广场,成了列东街购物、食宿的首选地。东新六路与列东街交叉的北段已扩建为大型体育馆、城市展览馆、国际会议中心、博物馆、文化广场及大型客家之光灯塔,其基座周围有介绍客家人迁徙线路的刻字,成了三明市新的文体活动中心。地处列东街的东新二路交叉地带,是列东街的中心,两边四面有三明宾馆、列东饭店、华融、建行、邮电大楼、夏商百货、满园春商场等,形成了列东街的中心区。中心区的南北街道两旁,商号遍布,沿街从南段到北段设立聚四面八方货物,供千家万户需求的好多多、万福隆、大润发、新华都、沃尔玛、万达、永辉大型超市,平日街道行人熙来攘往、车水马龙,使列东街成了既热闹又繁华的街道。当你展目望去,只见街两旁排列着二层以上的楼房整齐的行道树、阶沿旁的花圃,给人一种爽心悦目的感觉。宽阔的街道上,样式繁多的公交汽车、的士和私人轿车穿梭往来,像一条彩色的银河在流动。高大的各种绿化树,枝叶相交,覆盖着一条美丽的林荫道。一盏盏路灯排列在路边,像是永远在等待什么的,雨后,水淋淋的街道路面波光粼粼,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从山上远望,沿街的大建筑物上的电灯好像散散落落悬在天际的一颗颗星星,简直成了神话里的城市,列东街成了代表这座文明城市的美。当你行走在列东街上都会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2012年11月,全球有六千客家乡贤在体育场参加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其中有海外2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住在“三优街”上的宾馆、酒店。“三优街”也成了他们游逛和购物的好去处。比起过去,“三优街”变了,变得现代,变得开放,成了与世界连在一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作者系原三明市交通局办公室主任、现任闽浙赣边区革命斗争研究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