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 建 境
早在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大会通过的《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就指出:“旅游是人类实现自我精神解放的重要途径。旅游的本质就是要让人们通过观光、休闲、度假等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实现精神愉悦。”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也指出,“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又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因此,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是新时代旅游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市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首先应立足把三明建设成为一座文化名城。三明成为一座文化名城,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基础。因为中国文化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两大文化巨人之一的朱子和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学派之一的闽学,都出自三明。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后来,也有人说“天不生考亭,仲尼长如夜。”就是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没有朱子,孔子也会暗淡无光的。所以,在中国,朱子的意义并不亚于孔子。
朱子之所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最重要的就是他创建了闽学,接续了中国濒临断绝的千年文脉。说到闽学,很多人都认为是杨时创立的,其实这是一个误会,杨时所创立的学派是龟山学派,也叫道南学派。清代学者蒋垣说:“盖朱子生于闽之尤溪,受学于李延平及崇安胡籍溪、刘屏山、刘白水数先生。学以成功,故特称闽,盖不忘道统所自。”十分清楚地说明,闽学是因朱子而得名,而不是杨时。杨时代表的是闽学的渊源。从地域上看,闽学,是宋代“濂洛关闽”四大学派之一,是对朱子学术活动地的一个标识。但从学术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则是对整个两宋道学发展的一个动态表述,表明从濂学,历经关学、洛学,最后发展为闽学,是两宋理学发展的集大成阶段,也是最高阶段。当然,闽学还有一个重要意义,那就是标明了朱子的属地。正是因为有了闽学,才使濒于断绝的儒学得以传承和新生。
所以,作为文化名人的朱子和作为文化现象的闽学,都是三明乃至福建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和巨大财富。我们只要打响“朱子(闽学)文化”这一世界性的文化品牌,就有可能把三明建成“福建的曲阜”。再加上与生俱来的秀美山川,三明成为文化旅游名城便水到渠成。
那么该如何形容和宣传三明的文化特色呢?我认为有八个字最为贴切,那就是“闽学源头,朱子故里”。因为,“朱子故里”体现的是文化底蕴和名人效应,而“闽学源头”则表达了三明文化的独特品质和历史渊源。两者合一,就是三明的名片——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自称为“闽学源头,朱子故里”的地方。
一、要把“朱子(闽学)文化”作为三明旅游的标志
闽学,集理学之大成,是理学的最高阶段,也是中国唯一可与儒学媲美的传统学术流派。朱子,既是闽学的创立者和集大成者,也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巨人。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说:“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正如泰山因为有了儒学和孔子才成为圣山一样,武夷山之所以能与泰山媲美,也是因为有了闽学与朱子。三明既是闽学的滥觞之地,也是朱子的天然故乡,三明人因此而产生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是历史所形成的,是经过时间考验的。
“朱子(闽学)文化”,既体现了三明文化的独特品质,又表达了三明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是三明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理应成为三明旅游的地理标志和文化品牌。三明,曾经以“文明城市”闻名全国。今后,我们还要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知道,三明还是“闽学源头,朱子故里”。三明不仅是现代文明的创建者,还孕育和创造了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有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的城市。
二、要把“朱子(闽学)文化”作为推介三明旅游的重要载体
造就一座文化旅游名城,需要具备许多因素。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个性。“闽学源头”和“朱子故里”,既体现了三明文化的独一性,又承载着三明历史的厚重感,既有“朱子故里”的名人效应,又有闽学先贤的流风遗韵。从“程门立雪”,到 “综罗百代”,构成了闽学创立者们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世界,是激励我们不断进取的精神财富,是构成三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明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这一切,都是我们塑造三明城市形象、推介和宣传三明旅游产品的最为有效的载体。
我们要通过打响朱子(闽学)文化品牌,让三明搭上“朱子(闽学)”这艘文化巨轮,遨游世界,让全世界在认识朱子(闽学)的同时,也认识三明。
三、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打响“朱子(闽学)文化”品牌
三明不仅是洛学南传的第一站,也是闽学孕育、形成、发展,直到集大成的原生地和核心区域,更是文化巨人朱子的诞生地。打响“朱子(闽学)文化”品牌,对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和地域文化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三明文化软实力,提升三明旅游文化的内涵和品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理应成为新时代三明的一种文化自觉。
1.要深入挖掘朱子(闽学)文化深刻内涵及其与三明的深厚情缘。加强对闽学鼻祖杨时,以及传承者罗从彦、李侗和集大成者朱熹等闽学先贤的文化遗存的挖掘,追踪和揭示中国文化南移的源流和脉络,展示朱子学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主流文化思想发展的贡献。要理直气壮地宣传三明对朱子学(闽学)产生、发展和形成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历史性贡献,让三明作为“闽学源头,朱子故里”这一历史事实举世闻名,让三明闽学先哲矢志不渝的传道精神妇孺皆知,让三明对中国文化思想发展的历史性贡献家喻户晓,坚定三明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2.要大力营造浓厚的朱子(闽学)文化氛围。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要把“闽学源头,朱子故里”作为三明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要标识,并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要在三明的主流媒体,如《三明日报》、三明电视台、三明广播电台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不间断地宣传推介。同时,要利用交通要道、标志性建筑、车站码头、商店广场,以及各种喜庆节日进行广告宣传。二要加强“朱子学(闽学)与三明”的研究和宣传,通过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和各种征文活动,厘清闽学与三明的渊源;同时,还可以通过文学艺术的方式,如文学创作、绘画、摄影、动漫等进行宣传。三要加强朱子(闽学)文化阵地建设。创办朱子(闽学)宣传期刊,为朱子(闽学)文化的宣传、交流和学术研究提供阵地。支持尤溪将南溪书院提升为福建国学馆,升格“南溪书院学术奖”,争取把“朱子祭祀大典”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四要认真推进朱子(闽学)文化教育。组织编写闽学文化乡土教材、简明读本、朱子(闽学)文化旅游指南等,形成针对不同对象的系列教材和旅游读物。要在我市高校开设朱子(闽学)文化选修课程,在中小学、市委党校、老年大学等开设朱子(闽学)文化专题课程,推进朱子(闽学)文化教育常态化。五要进一步推进朱子(闽学)文化的物化和固化。加快市区闽学十里文化长廊建设,培育塑造一批闽学文化村,修复重建一批闽学书院。
3.要把“朱子(闽学)文化”融入旅游文化产业。以朱子(闽学)文化为主题,开发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将朱子(闽学)文化元素,融入农特产品和旅游服务项目。深入挖掘朱子(闽学)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朱子文化品牌和闽学名人效应,申请注册朱子学(闽学)及代表人物的商品商标,打造朱子学(闽学)及代表人物的旅游服务品牌,构建朱子(闽学)文化旅游品牌商标体系。促进文化资源审美化,隐性文化显性化,并与生态资源融合,开发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创新型休闲旅游产品。加强与省旅游部门协调联系,突出朱子(闽学)文化主题,充分融合朱熹、杨时、罗从彦等闽学先贤文化遗存,结合历史文化名村、生态景区,推出以“闽学源头,朱子故里”为主题的朱子(闽学)文化旅游线路。
朱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三明的;闽学是中国的,但源头在三明!朱子和闽学,是祖先留给三明最丰厚的文化遗产,也是三明文化自信最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还是立足三明实际,三明的文化建设,都必须抓住“闽学源头,朱子故里”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打响“朱子(闽学)文化”品牌,是我们打造文化旅游名城的需要,更是我们的文化使命!
(本文作者系三明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