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 允 东
朋友,骄阳似火的盛夏季节,你若有机会在宁化客家地区的崎岖山道上走走,定会看到那山路上,岭岗上,峰巅上,田垅边的各式各样的茶亭。茶亭,亭内必有茶水供应。若进茶亭内避暑小憩定会看到一桶微苦带甘、清热祛署的“客家凉茶”。此刻喝碗“凉茶”,清风徐来,凉爽无比,暑气顿除,疲劳顿消,精神倍增,其乐无穷。
地处闽西北的宁化,山高林密,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很适应各种药用植物的生长,满山遍野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药库,现已知的药用植物就逾千种。早在隋代以前宁化曾是丛林密布的蛮荒之地,南迁而来的客家先民进入宁化后,在生产生活中,时时面对瘴气虫蛇及各种疾病的挑战。勤俭智慧的客家先民在长期的迁徙中,冒酷署严寒,风餐露宿,水陆兼程,难免感受风寒水湿,出现头痛脑热,四肢酸痛,疲倦乏力等症状。旅途中缺医少药,只能“穷人没药,滚水一勺”。宿营时洗个热水澡,喝碗“凉茶”捂紧被子痛痛快快睡个觉,待症状消失精神抖擞,又重上征途。他们在与大自然和疾病斗争的实践中逐渐掌握了各种青草药的性能和作用,发现一些青草药的根、茎、花、籽或全草可防治常见病。如:端午节从山上采来一种名为“石麻”的草药煮一大锅水给孩子洗澡,可治疮癣、防病邪;用艾的秆和叶煎水内服治风寒感冒;用鱼腥草、石菖蒲治腹泻、腹痛等都有显著的疗效等。这些草药在缺医少药的过去为宁化客家人治好了不少病,解救了不少人。于是,他们把这些青草药采集回家、洗净晒干备用。久而久之就把晒干的青草药,叫做“凉茶”。当地人也叫“家茶”或“发茶”、“苦煎茶”。
客家凉茶,品种繁多。在宁化地区常用的有:鱼腥草(当地叫积茶)、夏枯草、车前草、淡竹叶、藤茶、艾篙、六月雪、金银花、凤尾草、仙鹤草、活血丹、马蹄金、海金沙、鸡肫子、兖州卷柏、七叶一枝花、地耳草、益母草、石菖蒲、白毛藤等二十几种青草药组成。它们各自的药效不同,有的清热解毒,利湿祛暑;有的驱风散寒、消肿泻火;有的消炎止痛、通经和血;有的健脾补肺,固精益肾;有的是平肝明目、消食止痢等。可根据不同症状选用不同的几种草药,煎成混合汤剂,也可对症单方使用。当烈日杲杲,酷暑难当时,若感到身体不适,精神不振,可选用祛暑、退热、利尿、化痰等青草药(如:鱼腥草、夏枯草、车前草等),加适量的水在锅中用文火煎煮出来,趋热喝上一二碗汤剂,享受那份山野的纯清时就会药到病除,精神振奋。
客家凉茶的原料取之于大山,来源于自然。采摘青草药或购买青草药是在每年夏季端午节前后。每至此时,做“凉茶”的青草药上市时,街市上到处弥漫着青草药的芳香,城区居民川流不息上街,纷纷购买青草药回家洗净、切碎、晒干后备用。大致持续一个月的草药买卖。而农村大都自己上山采集,每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有些地方在端午节前夕),正是上山采集青草药的最好时机。据传,民间俗信这天上午百草无毒,具有祛病强身之功效,此时所采草药,疗效特高。但午后就不能采集,若采集就不吉利。这略带几分神秘的习俗既反映了宁化客家人的养生观也折射出他们的民俗信仰。因此,端午节那天一大早客家妹子或大嫂们,手持畚箕,三五成群,兴高采烈上山采集制作“凉茶”的青草药,满山满坡飘飞着悠扬的山歌,荡漾着开心的欢笑,那是一幅迷人的村姑采药图。儿时的我喜欢跟着母亲进山采青草药,持把小锄,背只竹筐,蹦蹦跳跳来到大山的密林里,寻寻觅觅中,蓦然回首,一丛丛熟悉的透着温馨的青草药,正在草丛中绿盈盈地向我微笑。于是,轻轻的吮吸着那幽幽的药香,轻抚一阵后,便快捷地挖起,小心翼翼地放入筐中。山中采青草药,惊喜会接踵而来,每一个发现,都是一次身心的张驰。鱼腥草、夏枯草、车前草、凤尾草、七叶一枝花等一串亮丽的青草药,便在筐中汇集。迎着正午前灿烂的阳光(因要赶在午前晾晒),背着满筐的青草药,带着满身的草药香,欣然而归。洗净后的青草药或晾晒于屋檐下,或暴晒于簸箕中。晒干后母亲就把凉茶装进箩筐里备用。
客家凉茶防病治病的效果可灵验呢。记得小时候,一个赤日炎炎的夏日,顶着烈日,我连续几天上山砍柴,回家后,全身不适,头痛眩晕,咽喉肿痛,不想吃饭。母亲见状,就忙着选出清热解毒的鱼腥草,清肝火、散郁结的夏枯草,清热消肿的藤茶,清热利尿的淡竹叶及清热利尿,止泻镇咳的车前草等几种青草药,洗净后加适量的水在锅中用文火煎煮,熬制出一大碗“凉茶”,要我趁热服下。我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凉茶,熏着浓浓的草药香,品着清纯的山野气息一口气喝下,感觉苦中有凉,凉中清口,半小时后,出了一身大汗,感觉轻松了许多,精神舒畅,后连续喝了几碗,病就好了,这客家凉茶确有神奇的治病作用。
有的客家凉茶单用效果也非常明显。对宁化的“藤茶饼”,我就亲身体验过。藤茶饼是用显齿蛇葡萄藤制成的:农历五月间采集鲜草,洗净切碎,进锅焖煮后,捣烂拍压成直径2——3公分大的圆饼,中间留个小孔,用苎麻绳或棕树叶串起来,每十至二十块串成一串,挂在显阳处让其风干待用。我每年夏季都要买上十几串“藤茶饼”备用。原先我当教师时经常讲课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吃西药消炎也无效。后来就用几块藤茶饼,掰碎放口杯中,冲进开水,泡上10分钟左右,徐徐饮用。喝几杯后即感到咽喉润泽,肿痛消失,发声顺畅。原来这种用显齿蛇葡萄藤加工而成的藤茶饼具有消炎止痛,祛暑清热,解毒之药效。
我曾品尝过广东客家凉茶,其味苦中有甜,且偏甜味。而宁化客家凉茶则微苦带甘,且偏苦味。细究这不同产地的两种凉茶,我觉得同中有异,各具特色。相同的是两种凉茶的主要草药相同。都含有淡竹叶、鱼腥草、夏枯草、车前草、金银花等清热解毒、利湿祛暑的主要青草药,皆保持了“凉茶”的主要品质。不同点有三:一是配料不同,口味各异。其他配料的草药根据两地不同自然、生活环境及不同地域不同人的体质而调配。广东是高温多雨,夏长无冬的气候。而宁化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区,干湿、冷热明显。因此,两地人的体质、口味有异,凉茶的配料及味道也就不同了。二是饮服凉茶方法不同。宁化客家凉茶是用干的青草药洗净,当场在铁锅中用文火泌(煎或炖)出,讲究趁热大碗喝下,注重治病疗效。而广东凉茶大都是冷饮(如:王老吉凉茶)、细品慢咽。三是加工方式不同。广东凉茶注重精细加工,包装很精致。而宁化客家凉茶缺乏精细加工,显得粗犷些,山野气息更为浓烈。
有比较才有鉴别。饮用宁化凉茶长大的我觉得取之于山野的宁化客家凉茶具有“廉、便、验”的特点。是客家茶艺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因此,在客家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储备。平时家人偶染小恙,自选几味,泌上一大碗“凉茶”,趋热服用,药到病除。既经济又简便有效,深受客家人的喜爱。即使平时无病,选它几种煎煮后喝喝,对身体有益无害,特别是三伏暑天喝一喝客家凉茶既解渴又消暑。因客家凉茶有其独特的防病治病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如今,已有一些精心加工过的袋装“客家凉茶”, 它已从乡村走向广阔的市场,走向城市的宾馆酒楼。小巧玲珑的袋装“凉茶”,既保持了“廉、便、验”的特点,使用携带又更为方便,只要用滚烫的开水泡开就能饮用,居家旅游皆适宜,颇受海内外广大顾客欢迎。我想,这折射出客家人节俭、智慧的思想光辉的客家凉茶明天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本文作者系宁化县文联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