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根舞台搞笑50多年的 钱香袁

e三明   阅读

      

image.png

钱香袁和他的弟子们

不止是列东街道江滨社区的居民熟知“开心老钱”的声名,城区的校园、厂区、警(军)营(永安驻军)、公园广场,就连敬老院、少管所等都留下草根笑星钱香袁深深的足迹。前些年,钱香袁还开着“QQ”,每每出门,因为胖大的身子都会叫对门的社区工作人员,或是往来的“路人甲”帮忙推他一把,才能关上车门。你说,都年过古稀了,还住在含F一楼的五楼上当着“留守老人”,没有电梯,驮着200多斤的体重上上下下。凌乱的老工房无暇清理,也没雇钟点工,还带着几个七八岁的学生,天天一睁眼一开口就像那弥勒佛,你说他是牛还是不牛?

钱香袁,在省一建背后的山上放过奶牛,在内蒙大青山建设过防御工程,跟随铁道兵部队经历过艰难险阻,在陈大工模具厂和工友们生产过御敌的兵器,历炼过繁杂的工会工作,奉献一生的老共产党员仍在一般岗位上退休,你说他是牛还是不牛?

一身的绝活,从艺50多载,虽然是三明市迄今为止仅有的两名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其中一个,但仍然是一介草根艺人。但在20125月,中国曲艺家协会在京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发表70周年研讨会上,钱香袁大步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捧回了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的“送欢乐到基层惠民文化活动先进个人”的奖状。你说他是牛还是不牛?

痛并快乐地独自生活着的钱香袁,从小跟随参加国防建设的父亲转战西北宝鸡、西安等地。1958年,钱香袁父亲所在的队伍从西北一路辗转来到三明,集体转业为省建一公司建制。后来,钱香袁小学毕业了,做为家中的老大,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让弟弟妹妹们上好学,他就当上了省建一公司奶牛场的牛倌。在念小学时,就读到了《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他每天赶着牛群,在省建一公司的后山上盼望着发生点儿故事,也能成为三明的“王二小”,可惜没有盼到这个机会。放牛的时候很悠哉,也很无聊,于是他开始学吹小竹笛,尽管吹的《歌唱英雄王二小》等曲子不怎么的,但跟他慢慢熟悉起来的牛儿,不仅没有不耐烦,在他吹的起劲的时候,还会“哞哞”叫几声,不知为小主人“伴奏”还是点赞。他喜欢起了奶牛,更让他喜欢起了小竹笛的音符陪他在山头渡过寂寞的时光。

image.png

image.png

1964年,18岁的钱香袁带着他心爱的小竹笛,吹着“雄赳赳,气昂昂……”的乐曲参军入伍。铁道兵十一师首长看中了他的竹笛子,更看重这一棵文艺苗子,让他参加铁道兵部队的曲艺班培训,专攻快板和相声。年轻好胜的钱香袁,铆着一身劲,就想战斗在第一线,能像英雄董存瑞、黄继光一样为革命、为人民立功,没想到却分到了铁道兵文工团。他想到了革命战士要听从党的召唤,党让我打快板、说相声,我决不能给铁道兵丢脸!

那是1967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服役的钱香袁有幸遇到了来自广西的老兵陆宏庆,居然像冥冥之中早已邀约的良师益友,陆宏庆晓得小战友能说相声会打快板,还爱吹竹笛。于是他将吹树叶的独门绝活教给了他。记得启蒙老师陆宏庆教他吹的一首曲子就是《歌唱二郎山》,“二呀二郎山高呀高万丈……”铁道兵修筑千回百转的通藏大道,留下多少动人的故事,尽在悦耳的树叶声中传递。钱香袁回味着这曲子,在脚下通江达海的通途上,用学来的技艺鼓励战友勇往直前,也激励自己勇攀艺术高峰。能吹笛子的他,学起来得心应手,更关键的是钱香袁认定的事儿非要做成不可。吹树叶这门特殊技艺,不是谁想吹都能吹的好,而且不需要演出器具,下连队,上工地,随时随地折下树枝走上舞台就能吹。后来,他不仅会吹树叶,还会吹牛皮,吹钞票……随手抓来的塑胶片也能吹,没想到这一吹就吹了50多年。

钱香袁是文艺兵,也是战斗一线的兵,下基层演出,常常跟战友加入连队官兵的阵营一起干着开山架桥的活,工地休息的时候为战友演出。他至今难忘50多年前的往事,那年在内蒙古大青山修建防御工程,一个意外的事故,他身边四个战友被炸飞的石片夺走了四个眼球,一个伤最轻,只被削去了一块屁股肉。伤最重的是重庆的战友戴学仁,才19岁,两只眼球都被摘除了。

钱香袁跟随部队走南闯北,在完成内蒙古战备坑道建设后,干过鹰厦线的维护工,参与过青州纸厂的铁路桥建造,在江西铀矿铁路线上巡过道,正因为革命大熔炉的铸就,钱香袁不但以文艺磨炼自己的心灵,还以文艺陶冶战友的情操。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50年后,战友聚会,钱香袁抱着戴学仁痛哭,因为庆幸还活着,50年后还能重相会,戴学仁还健康地享受着生活,却只能听到战友的笑声,却永远看不到战友们的笑容。钱香袁久久地相拥着战友说,我看到重庆电视台播出采访你的节目了,你说大青山是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李井泉、姚喆、黄厚、杨植林等领导人战斗过的地方,多少革命先烈付出了可贵的生命,我这点牺牲算得了什么。我虽然啥子都看不见了,重庆新城的雄姿,老子看不见摸不到,但站在朝天门码头,老子时时都能感受到重庆的雄起、祖国的雄起,感知着身边百姓生活的舒适、安逸!

正因为有这一拨战友的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50年后还有数十位战友聚会,钱香袁再次打起快板,为战友们演出原创的作品《拥抱新时代  迈步新征程》。

退伍后,钱香袁回到三明,在陈大镇的福建工模具厂成为“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中的一员。正是文革期间,在军工生产的地方,他依然是厂区最活跃的人。钱香袁想干事,能干事,还能吹“牛皮”,打快板,说相声,工友信赖他,军代表也喜欢他。福建工模具厂有了他,像是多了一个传递正能量的“活宝”,厂区的文艺生活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脱了军装还是兵,他依然在车间、食堂就地取材,做着宣传鼓动工作。1972年,省军区文艺汇演,他化妆演绎山东琴书《找亲人》,争得了一个满堂彩,获得一等奖,让他崭露了头角。也正是因为钱香袁手中的“绝活”,成了市区的群众文艺活动骨干,后来就被选调到地区总工会搞文艺宣传工作。到了工会,他愈加如鱼得水,凭借他能编又能演的特长,创作了《送温暖》等作品下基层演出,深受群众的好评。1975年,三明农药厂发生重大事故,他深入厂区采访,以农药厂毒气泄露为背景,站在另一个高度跳出事故说事故,创作演出了反映工厂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小话剧《改不改》,引起领导和群众对环境污染的重视,将坏事演变为好事。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1976年,钱香袁没想到自己在群众文艺活动中的表演,赢得草根舞台的掌声,还能得到上层的认可,草根作者和演员入选了福建代表团参加全国专业曲艺调演。机遇留给了有追求有准备的人,他在梦中都发出了笑声。尤其是在京期间钱香袁居然认识了侯宝林、高英培等相声大师,也许是跟侯宝林大师有缘,竟然一见如故,请侯大师不吝赐教,侯大师热心点拨了来自福建重工业基地的草根艺人。1980年,钱香袁再度进京,在中南海为中央领导演出,并荣获国家文化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颁发的“优秀演出奖”。有心人至今还保留着弥足珍贵的中南海怀仁堂入场卷和代表出入证。

image.png

198612月,侯宝林大师应邀到三明演出,钱香袁在三明火车站迎候侯大师,抢了市领导的“镜头”,他与侯宝林大师再次相逢,不是师徒胜似师徒的情景,令身边迎候的人倍感惊讶,又倍感亲切。在三明演出期间,侯大师珍惜偏远山区的相声表演人才,挤出休息时间,辅导钱香袁,为他剖析作品,无私地传授传统相声表演诀窍。临别前,侯大师还为钱香袁题写“奋进”二字,勉励钱香袁多出作品,多给闽西北群众送欢乐。自此,侯大师的“奋进”,激发了钱香袁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以致退休10多年后,仍然深入生活、深入基层,不断在草根舞台传递正能量,在老工业城区弘扬传统文化艺术。近年,钱香袁多次参加省文联组织的春节“文化惠民”下基层慰问演出,被人们称为文艺舞台的“不老松”。

image.png


钱香袁遵循侯大师的教诲,为了“奋进”,他以小学的学历,考上了福建电大,刻苦学习中文,挤出了大量业余时间丰富学识;同时不断在生活中汲取创作的源泉,活跃在群众中挖掘创作题材,因此,每年他都有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问世。1980年,他的作品《采访记》参加文化部文艺服务中心的征稿,获全国三等奖;作品《心中的红太阳》被全国毛泽东研究会采用,被评为一等奖;2002年,创作、演出了相声《赞环保“110”》,在全国环境警示专题教育文艺汇演中荣获三等奖,并获三明市文艺百花奖三等奖。有趣的是钱香袁不仅宣传环保,而且乐于为之奉献,出于角色的需要,理了个光头。恰巧他在演出后要赶去参加亲人的婚礼,在火车上,乘警将他误认为逃犯,不仅查了他的身份证,还要用机器验明正身。钱香袁满腹的委屈,却一声没吭。在婚礼上,亲戚问他怎么就推了个光头,钱香袁尴尬之中将火车上的遭遇当笑话讲给大伙儿听。

创作演出了环保节目,钱香袁当上了环保志愿者。当时他就职的三明市五一大酒店每天都有大量的垃圾,他就牺牲休息时间,教员工分类装卸;晨练的路上看见哪里的树裸露树根,他总是默默地添上土;发现哪里居民受污染困扰,他总是热心帮助解决。多年来,钱香袁的足迹已伴随着环保宣传到过许多地方:无论是环境文化节、环保会议上,还是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晨练的公园和战友的聚会上。宣传内容从垃圾分类到购买无氟冰箱,从废电池到保护臭氧层……

image.png

钱香袁和姜昆认识是在1976年,他们在北京同台演出过相声,姜昆代表黑龙江代表队,在他的记忆中他说的《林海哨兵》反映林业战线上的人和事,当年调入北京中央说唱文工团,和李文华老师合说相声“如此照相”一炮而红,而后一发而不可收拾,作品频频出现。198210月,福州市文工团特邀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联袂前来三明演出,钱香袁与姜昆重逢。那次演出在工人文化宫,中国广播说唱艺术团给三明人民带来了一台耳目一新的精神大餐。当时姜昆和李文华合说的相声是《时间与青春》、《鼻子的故事》、《诗歌与爱情》、《在医院里》。钱香袁和姜昆算老相识了,说唱团在三明演出的那几天,钱香袁全程陪同,也就此认识了李文华老师,钱香袁与姜昆旧友相逢,聊得很投机。得知李文华曾是北京机床厂的工人,恰巧,钱香袁对三明兵工系统几个厂比较了解,得知清流05厂建厂时技术骨干来自张家口137厂,而该厂是原北京机床厂迁来,也就是李文华老师的老厂。当时,清流05厂来看演出的几个北京师傅想请中央广播说唱团到厂里演出,后因广播说唱艺术团挤不出时间没能如愿,只能留下遗憾。说唱团住在三钢招待所的日子里,最多的话题,就是文艺怎么为人民服务。姜昆和李文华分不开身,不能满足北京南迁的老厂员工的渴望,就嘱咐钱香袁今后要多下基层、乡村,为他们送欢乐,钱香袁真的切切实实做到了。19966月,姜昆应三明市文化局邀请到三明演出,与钱香袁再次握手,真挚地切磋技艺;2005年,他率团来到三明宁化革命红军老区演出,受到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当时他给同台献艺的钱香袁题字赠送“华玉生辉”的条幅,以及“回顾过往,珍惜友谊”八个非常珍贵的墨宝。钱香袁德艺双馨,人缘是一等的好,他跟全总文工团的相声大师高英培虽是一面之交,但高英培和他的捧哏范振钰在19875月到福州演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钱香袁一路陪同,作为东道主迎接全总文工团到三明演出,学艺、接待两不误,还兼做报刊电台的“宣传报道”;“急智歌王”张帝跟他也是投缘的很,在大陆会面钱香袁,大有相见恨晚之情,邀约他去台湾交流演出,虽然没能如愿,却缔结了两岸艺人的情谊;湖南的笑星大兵,2011年在福州相逢,就北方曲艺落户东南,与钱香袁就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值得赞道的是,在电影《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等影片中有着出色表演的已故著名反派影星陈述,跟钱香袁也有着不解之缘,1980年影迷与明星促膝谈心,钱香袁见到了崇拜已久的明星陈述,期待明星不吝赐教,陈述没有半点大腕的架子,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草根艺人工工整整地题下了“业余专业同努力,曲艺之花放光彩”的心语,是勉励也是友情。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钱香袁携爱徒与姜昆结缘

钱香袁不但是位多才多艺的老兵,更是用心大力培养文艺新兵的园丁。几十年来,他为地方和部队培养过上千名演员和曲艺骨干,仅三明市区就有上百名的弟子,活跃在各条战线上。如在他的指导下,三钢、三明一中、九中、市统计局、市武警支队等单位成立了快板队,跟他学快板的弟子近百人。关键的用意是钱香袁能因材施教,例如,对口快板《八荣八耻要学好》,他在中小学开课,用快板教授中小学生要怎么遵循“八荣”,要怎么抵制“八耻”,学校的老师觉得钱老师能找准靶心,以艺施教,得到学校的赞誉;快板《军委命令到警营》,将军令深入浅出地释放在艺术的教学中,寓教于乐,让战士在练习传统艺术中领会军令的精髓,部队首长肯定了钱香袁寓教于乐的意义。后来,他参与组建了三明市民间艺术团,其中曲艺类节目的演员全都是由钱香袁一手培养出来的学生,还有军营的战士。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仅8岁,他们的曲艺表演,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为三明百姓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image.png

20061217日,三明选手参加第13届全国推选文艺新人选拔大赛暨福建省首届文艺人才网络大赛颁奖活动在市总工会举行,我市曲艺选手捧回了15块奖牌。已退休的钱香袁老师因执教成绩优异,被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金牌文艺指导奖”称号。在第13届全国推选文艺新人选拔大奖赛中,列东中学的薛凯和黄柏尧荣获曲艺少年组“十佳”演员奖。在福建省首届文艺人才网络大赛上,我市有12名小选手获奖,他们分别是:荣获曲艺少年组福建省“十佳”奖的列东中学薛凯、黄柏尧、王时耀、陈良,三明八中的赖潘晨;荣获曲艺少年组福建省“十优”奖的列东中学的叶俊颖、林熠星、陈思琪;荣获曲艺儿童组福建省“十佳”奖的列东小学的陈化若、杨宁淇;荣获曲艺儿童组福建省“十优”奖的东霞小学的邹宛依、三明学院附小的薛帆。获奖的作品是相声《道德下一代》,对口快板《八荣八耻要学好》、《军委命令到警营》、《祝你们健康》、《红领巾与老八路》5部作品全部由钱香袁创作。大喜过望的钱香袁说:“学生们是花,我是叶,为曲艺舞台输送新鲜‘血液’,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做的事。”钱香袁花在学生身上的心血太多太多,不想被认可都不行,2010年被评为福建省艺术馆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优秀辅导教师。

image.png

钱香袁最得意的弟子薛凯的技艺慢慢上路了,就开始跟着他去演出,积累舞台经验。薛凯先后拿下了福建省明星大赛的冠军和第十三届全国推新人大奖赛全国第一名。后来,在钱香袁的鼓励帮助下,薛凯报考了中国北方天津曲艺学院,顺利录取。2011年,应征入伍后的薛凯被《老爷升堂》剧组选中,参加了拍摄。这是我国第一部古装笑话电视连续剧,由天津电影制片厂、天津市文联等联合摄制。剧中除了有刘伟、赵伟洲、唐杰忠等笑星加盟,还网罗了40多名国内知名的相声和小品演员,因此被一些媒体称为“笑星《集结号》”。

2008年的开春,由三明市客家联谊会、三明政府侨办、三明侨报社联合组织的三明市客家民间艺术团暨经贸招商团一行到马来西亚演出,钱香袁有幸担任了副团长。他实现了从艺数十年来的期盼和愿望,终于有机会走出国门,传播中华传统艺术,让海外的侨胞领略曲艺艺术的魅力。他在马来西亚的关丹、吉隆坡等地表演的相声《好好说话》、树叶吹奏《好日子》,将欢笑带到了海外,让海外同胞分享祖国改革开放后的好日子,传递了家乡的温情,把热爱祖国的种子播撒在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心中。不少海外华侨华人在欣赏了钱香袁树叶吹奏艺术后,叹为观止,纷纷慕名拜访,还希望能拜师学艺。

image.png

201212月,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在三明山水酒店开营,来自马来西亚各州华侨学校的103名营员来到三明,感受客家祖地的情谊。钱香袁应邀为来自异国他乡的营员们讲授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他携带两个徒弟无偿献艺,表演拿手的相声、快板,在逗乐营员们的同时,让他们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技巧。“一根一叶总关情”,短时间不能传艺,但能使他们感受学艺的不易,钱香袁当场给大家发放树叶,表演他的绝活——吹树叶,悉心教授、逐一指导营员吹奏技巧,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20133月,海峡两岸天妃迎开山妈祖文化节在长泰县岩溪镇天妃宫广场隆重举办。钱香袁率福建省国家级民间艺人组成的中华妈祖文化艺术团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天妃迎开山,两岸妈祖情”义演晚会。钱香袁担任了晚会策划、主持人,还担纲表演了快板书《我为天妃,拱范结为姐妹宫来喝彩》、相声《欢声笑语》等,赢得了两岸两地乡亲的满堂彩。世界马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马重五先生看完演出后,激动地握着钱香袁的手,连声称赞他“吹的好、说的好、演的好”。

image.png

坊间都说钱香袁是好人,圈内有人却说钱香袁头大无脑。这么多年来,社会艺术教育给体制内的艺人带来了下“钱雨”的春天,而钱香袁为了培育曲艺新人,进校园、入军营(警)、下厂矿,数十年如一日教授小学员、为活跃军营(警)厂矿文化生活,寻找曲艺传人分文不取。钱香袁历经坎坷,在文革期间还遭受过一些不公正的打击,但是他始终满怀一颗慈悲之心,见人有难总会伸出援助之手。19857月的一天,他带着年幼的儿子去三明市自来水厂露天游泳池游泳,路过河堤时,恰好有人投河,可河堤上有许多围观者却没人下河救人。他忙拨开人群,猛地扎进河里,将投河的中年妇女救到岸边,上岸后又将她扛在肩上,一直扛到安全地带。那位妇女获救了,等其家人赶来时,钱香袁带着儿子已默默地走开了。

1992年,钱香袁曾下海到石狮打工过一段时间。他们厂有一个农民工叫王维宾,四川巴县人,在石狮遭遇车祸,被撞成重伤,生命垂危,可肇事车主又一时找不到,医院又等着用钱。钱香袁找厂长,厂长不予理会,认为伤者是在厂外受的伤,厂里管不了。钱香袁立即组织工人自愿捐款,他自己带头捐款800元。他说,天下工人是一家,一人有难应大家帮忙,工友们纷纷解囊,一时间4800多元堆在桌上,王维宾得到了及时抢救。

image.png

“幸福在哪里?在你的口袋里,在你的舌尖上……怎么样才幸福?不单是有钱就有幸福,有健康就有幸福,有自由就有幸福,有希望就有幸福,有奉献就有幸福……”2013年,省文化厅、省文联联合举办第四届曲艺节,钱香袁创作了这个人听人爱的相声段子《幸福在哪里》,与其弟子薛凯同台表演,获得表演奖一等奖。在这部相声中,钱香袁用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启发观众:劳动创造幸福,奉献成就幸福。在作品中,钱香袁举例:杭州一名拾荒老汉从垃圾堆里捡出了13名孤儿,并将他们养大成人;福耀玻璃老总曹德旺多年来捐款达50个亿,并首创股权捐赠。他用这两个故事告诉大家:拥有慈善之心,幸福无边。说到幸福,钱香袁深有感触,“只有大家都愿意奉献,富人帮助穷人、年轻人帮助老人、身体好的帮助身体差的,这社会才会真正幸福。”

钱香袁在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通过文艺演出,能够让老百姓感受到党和国家为老百姓美好生活带来的关心、关怀和帮助。在有生之年,让更多的三明人通过传统文化艺术的薰陶,不断讲好中国的故事。痛并快乐地活着的钱香袁,已经74岁了,依然活跃在搞笑的草根舞台上……

 

(本文作者系三明市剧目创作室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