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到 三明推广“优选法”

e三明   阅读

   

根据“百度百科·华罗庚”记载,文革开始后,正在外地推广“优选法、统筹法”的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院士被造反派急电召回北京写检查,接受批判。华罗庚院士凭个人的声誉,到各地借调了得力的人员组建“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亲自带领小分队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双法”,所到之处,都掀起了科学实验与实践的群众性活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69年,推出《优选学》一书,并将手稿作为国庆20周年的献礼送给了国务院。

image.png

image.png

当时,三明市是福建省的重工业基地,华罗庚院士也来我市推广应用“优选法”。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文革期间,全国掀起了抓革命、促生产高潮,三明各企业恢复生产了。 19705月中旬,三明热电厂接市军管会通知,我国世界级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院士来三明做学术报告。当年有730多人的省属三明热电厂收到市军管会发来7张入场票,我荣幸的得到厂领导发给我的一张票,报告地点在前苏联援建的工人文化宫。

华罗庚院士享受国家二级警卫,报告当天,有一个排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护卫,工人文化宫的工作人员及其他人员也全部被“请”出会场外,会场内外全部由解放军执行警戒。我进入会场要过3关,被解放军检查3次,入会场的第一、第二道门各检查1次,到座位上又检查1次,每次检查由两名解放军搜查我是否带危险用具和用品。华罗庚教授由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伍洪祥,三明军分区政委宋顺义陪同来到会场。1300多人的会场座无虚席。

华罗庚院士报告的题目是:“优选法”即用现代先进的数学理论来指导企业生产一线操作流程,达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目的。

上午8时整,华罗庚院士开始讲座,说他是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到华东地区有关企业生产第一线推广“优选法”的。会场每人发1本“优选法”小册子。连续讲两个多小时,没有休息。在他讲座的过程中,助手把一些重要文字和数学公式写在黑板上,讲座不时穿插一些他在上海、福州有关厂矿推广“优选法”的实例,讲的非常精彩。报告结束,全场起立热烈鼓掌,欢送华罗庚院士离场。

image.png

次日,华罗庚院士派来两位青年专家到三明热电厂,了解热电厂的实际生产情况,很诚恳地提出存在哪些问题,且很热情地帮助解决。我当年是负责热电厂汽轮车洞技术革新和热力系统的小改小革工作。我向两位青年专家提出:现场正在满负荷运行的中温、中压、工业抽汽式﹟1汽轮发电机组,功率6000kw,抽汽量45t/h,汽压3.4mpa,汽温435°C,凝汽器冷却水流量1850t/h均正常,只是凝汽器真空度只有688mmhg偏低(正常为695720mmhg)。凝汽器内真空每提高1mmhg,发电机发出的1度电可节约1克标准煤。同两位青年专家到发电车间现场查看后,两位专家就用“优选法”求出最合理的冷却水流量,凝汽器真空度就升到691mmhg,提高了3mmhg。按发电机组满负荷6000kw/h就能节省10000克即18公斤标准煤,即:一台6000 kw机组满负荷运行1个月就能节省12.96吨标准煤。由此可见,“优先法”的科学原理对热电厂的节能降耗的实用价值是多么可观。

华罗庚院士来三明期间也深入到三明钢铁厂、三明化机厂等企业推广应用“优选法”。

在“优先法”的指导下,结合我的工作经验,1972年和1992年我分别编写了两部《汽机运行规程》,热电厂把它作为工人的操作规范,长期使用,直到1996年我退休时还在用。1992818日《福建日报》第6版以“两部《汽机运行规程》”为题对此做了报道。

这一件我亲历的事情,40多年,在我心中一直无法忘怀。特别像我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生产一线工人,能有机会聆听华罗庚教授这样世界级的数学家的学术讲座,确实是我一生中的最大幸事,把他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了却我一生的心愿。

 

(本文作者系原三明热电厂退休汽轮机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