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 杰 人
1,关于“闽学”之我见:
何谓“闽学”?
《辞海》:以南宋朱熹为首的学派。因朱曾侨寓并讲学于福建路的建阳(福建别称“闽”),故名。
高令印:闽学是指以定居于闽中的朱熹为首包括其门人在内的南宋朱子学派的思想,以及其后福建理学家的思想。闽学是与其他地域性学派并称的,集濂、洛、关诸地域性学派之大成。闽学不是历史上的一般闽中之学,是与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理学思潮相关联、共始终,是其核心部分。
傅小凡:自朱子理学形成以来,人们就一直将朱熹的学说称为“闽学”。朱子学之所以被称为“闽学”,就是因为朱熹在福建,主要学术活动在福建,福建是闽学活动的主要根据地。
宋元以后,朱子开创的理学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学术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因此 “朱子学”已经不局限于闽地,所以不能继续称其为“闽学”。
朱子学已经不是地域之学。用“闽”来定义朱子学是画地为牢,自我设限。
用“闽”来定义朱子学,不利于朱子学的传播与发展。
朱子学的发展天地在闽,但决不局限于闽,在全国、全世界。
濂洛关闽,前三学都没有跳出人名、地名的局限。闽学当引以为戒。
孔子的点点滴滴的学说不叫“鲁学”,而称“儒学”。
陆九渊不叫“赣学”、王阳明不叫“浙学”,而称“心学”。
我们不该矮化了朱子学!
“闽学”一词在明代即已出现,但“闽学”被再一次提出来,并建立了组织(闽学研究会),还是在文革以后。
这是一个不得已之举……
2.三明市的朱子文化建设,当以尤溪为中心和突破口:重视、支持、扶持。给政策、给经费、给编制。(学习山东邹城孟子故里的经验)
(1)建设好南溪书院:提升它的地位和档次。 (学习山东邹城孟子研究院的经验)
(2)提高“南溪书院学术奖”的档次和含金量。
(3)为南溪书院注入教育和教化的功能。
(4)尤溪的祭祀仪式要固化并申遗。
(5)尤溪的朱子文化园二期工程应尽早上马。
(6)解决尤溪交通不便的瓶颈之痛
3.加强与同安、婺源的三地协同合作机制。
4.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与合作。
三明学院应建立朱子学的研究机构,让它成为三明朱子文化建设的研究者、引领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让它成为与全国、全世界朱子学研究机构与学者联络的中心。
5.认识朱子文化建设“化民成俗”的根本意义,首先让朱子文化进学校,慢慢向社区、机关、乡村、厂矿渗透,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三明市民自觉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
6.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家的积极性,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7.朱子文化“化民成俗”的抓手是——礼 。
(本文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