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岩遗址的前世今生 —— 写在万寿岩遗址考古发掘二十周年之际

e三明   阅读

    

 

不少熟知万寿岩遗址的人都感叹她是幸运的遗址,她有着特殊的身世和非同一般的成长经历。今年万寿岩遗址恰好是考古发掘的二十芳龄,值此机会,请允许我以娘家人身份把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向大家一一道来。

image.png

 

万寿岩遗址的昨天

 

万寿岩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本点西北约800米处,距三明市区约30公里。万寿岩遗址因分布于万寿岩不同高程的多处洞穴内而得名,是我国华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类型遗址,由船帆洞、灵峰洞、龙井洞等遗址组成,年代横跨18.5万年、10万年、4万年和3万年。

遗址所处的万寿岩是一座石灰岩孤峰,原本她与背后的群山相连,长期的剥蚀使其分离,成了独立于群山之前的突兀山体。万寿岩地区自古以来就有“闽中千里一漏天,屋外行走似乘船”之说。丰富的降水大大地加速了万寿岩山体喀斯特岩溶的发育进程,落水洞、水平洞、溶蚀洞到处可见,灵峰洞、龙津洞和船帆洞就是几个代表性洞穴,其中灵峰洞内自宋代以来就建有寺庙,给岩前盆地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当地百姓世代把万寿岩当作一座神山,逢年过节,他们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登山爬洞,祈求幸福,“岩前”也因位于万寿岩的前面而得名,可见万寿岩在当地百姓心中的地位。

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大部分都是在北方被发现,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几乎为零。三明地处闽西北,和万寿岩一样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溶洞很多,但很奇怪竟然没有发现古人类遗址或旧石器时代地点。为此,上世纪80年代,福建省就组织力量对全省溶洞进行调查,三明地区是重点。在两次调查中,文物工作者在万寿岩的溶洞中,发现了宋元时期的崖刻、碑刻等文物和一些哺乳动物的化石。发现了哺乳动物化石不一定代表就是发现了古人类遗址,除非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古人类遗存。但那时的万寿岩,因为富含炼钢所需的材料,已经被三钢买断并进行开采,主动考古发掘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万寿岩山体长期开采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岩前村村民与三钢之间的矛盾爆发。村民中有几位退休的老教师作为村民代表,以保护洞内“文物”为由要求三钢停止开采,先后写信给国家、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为解决矛盾,经三明市政府协调,由三钢出资8万元钱,请文物部门在一个月内对灵峰洞内的“寺庙文物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看看有没有保护价值,如果没有价值就不能影响三钢生产、影响经济建设。1999920日开始,福建省博物馆、三明市文管办和三明市博物馆联合组成发掘队,戴着安全帽,在炮声(三钢没有停止开采)中正式对灵峰洞和船帆洞进行第一次正式考古发掘。结果,考古队分别在灵峰洞和船帆洞,发现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和石铺地面等重要的史前遗存。

为慎重起见,万寿岩发掘出土的石器标本被送到北京,经贾兰坡等有关科研院所的专家鉴定,属于福建史前考古重要新发现,专家还亲临现场论证洞内的石铺地面,认为这是重要的史前人工遗迹。这时,万寿岩遗址的重要性已经非常明确了,但三钢是省直属大型钢铁厂,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在各类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万寿岩遗址的整体保护谈何容易。到底是开采还是保护?是局部保护还是整体保护?这些还得省里的领导做最终决定。村民与三钢的矛盾一时还得不到化解。

image.png

上世纪最后一天,也就是19991231日,省政府派出两名副秘书长专程到三明万寿岩现场进行调查协调。当日,两位副秘书长回到省里,向省政府有关领导作了汇报。

200011日,习近平同志一锤定音地作出保护万寿岩遗址的批示: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他强调,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他指出,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习近平同志的批示,从法律层面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层面,强调保护文物的责任,作出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破坏的决定。他当时作为代省长的批示意见,站位之高、目光之远,我想在当时就可以作为全国文物工作指导性意见都不为过!

125日,习近平同志再次为万寿岩遗址作出批示:省政府高度重视三明万寿岩遗址保护,并于去年底专题协调,做出初步保护安排,请省文化厅提出全面保护规划和意见。

习近平同志的两次批示,及时有力地保护了万寿岩遗址。可以想象,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那个时候,在面对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抉择中,能果断舍去经济利益,而选择保护文物,是需要多大的勇气!是需要何等的情怀!

image.png

为落实好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的批示精神,三明市委、市政府和三钢集团立即采取实际行动,一是三钢集团全面停止矿山开采,核心保护区范围内的工矿生产全面停产,市政府立即协调解决三钢生产所需矿石过渡性供应问题,配合三钢确定新的矿点,并协助办理相关手续;二是遗址附近的工矿企业,要根据文物环境影响情况逐步停止生产;三是加强对遗址群的保护,通过赶制铁栏杆,设置保护围栏和24小时值守,确保文物万无一失;四是启动万寿岩遗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在确定初步保护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保护利用方案;五是组织专家编制遗址保护方案,加快实施遗址抢救性保护工程;六是加大宣传文物保护力度,使保护文物在当地广大村民和干部中形成共识,并配合省上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披露万寿岩考古重大成果,扩大万寿岩遗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至此,万寿岩遗址在炮声隆隆中幸运的保存了下来。

2004年至2005年,万寿岩遗址又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3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重要遗迹,并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人工石制品。万寿岩灵峰洞遗址的发现,把福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18.5万年前;在船帆洞内发现的4万年前的人工石铺地面为国内首次发现,世界罕见;多个洞穴类型遗址集于万寿岩一山,在我国东南地区前所未有,在全国亦不多见;4个不同时代文化遗物及与其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跨越十几万年,为研究古气候、古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遗址出土的锐棱砸击石片的制作工艺和类型与台湾发现的锐棱砸击石片和石核相同,为闽台史前文化渊源提供了实物证据。

 

万寿岩遗址的今天

 

根据习近平同志的批示精神,在国家文物局和省委、市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今天万寿岩遗址进行了3次考古发掘和4期保护工程,建成了福建省唯一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专题博物馆,遗址得到大力保护和合理利用。2013年以来,三明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建设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抓手,全面提升万寿岩遗址阐释、展示和利用水平后,经过几年的努力,万寿岩遗址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201312月,万寿岩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万寿岩遗址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了遗址周边环境整治、考古公园规划编制、博物馆升级改造、公园建设用地、项目建设资金等一系列事关遗址保护与发展的瓶颈问题,明确提出将万寿岩遗址打造成为考古发掘的展示园、民俗文化的集散地、旅游开发的新亮点、生态文明的体验区。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严格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细则》和《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要求,围绕考古遗址公园的资源条件、遗址的考古、研究与保护、遗址的展示与阐释、遗址公园的管理与运营等方面分年度制定工作计划,先后完成遗址核心区环境整治一期、二期工程国家文物局立项和批复,原三钢石灰石破碎厂旧厂房改造利用(文化交流与教育基地)方案国家文物局批复,遗址核心区环境整治(五级涌泉、游步道等)、控制地带环境整治、道路改造、电缆下地、博物馆提升改造、船帆洞展示项目等工程项目建设,公园停车场、公园公厕和游客服务中心等也基本完成。同时拆除近3万多平方米的废旧厂房和违法建筑,完成了100余亩土地征占用和三钢500多亩土地移交、转让及办证,同时策划了中央文化产业、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基础设施、遗址环境整治、省重点文化产业、矿山治理等项目,得到了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

201712月,万寿岩遗址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为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福建省唯一一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园占地面积81.5公顷、由洞穴遗址、遗址博物馆、宋代五级涌泉生态恢复区、万寿岩山顶生态恢复区、渔塘溪滨水区、游客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组成,是我省集遗址展示、科普教育、学术研究和生态旅游于一体,以考古特色为主题的遗址公园。

201962日,我市结合“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中国旅游日”,举办了盛大的“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活动,开展了文物保护成果、红色文化及非遗展演等系列宣传活动,吸引了八方游客,进一步提升了万寿岩遗址的知名度。

如今的万寿岩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项大遗址之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古人类遗址保护利用示范基地、福建省委党校教学基地等,以其丰富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满足广大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为万寿岩遗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市政府在万寿岩遗址旁兴建了“三明市中小学生实践活动基地”,每年到此基地实践的学生数万人,使万寿岩遗址不仅成为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的科普场所、也成为遗址和学生实践基地良性互动的典范之地。

据统计,从2008年至2018年的10年间,万寿岩遗址免费接待参观人数达60余万人,其中2014年以来每年游客人数都是大幅递增。先后接待了尉健行、吴仪、刘延东、王兆国、李源潮等国家领导人及来自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美国、东南亚各国的专家学者,万寿岩遗址不仅成为三明乃至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还是人们探索远古遗迹、体验史前文化、领略田园风光、享受生态休闲的理想场所。

 

万寿岩遗址的明天

 

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开园,只是万寿岩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工程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将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做好考古、保护与研究等工作,精心呵护万寿岩遗址这一珍贵的文化财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先民聪慧勇敢,造就了万寿岩遗址这处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将严格遵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认真总结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成功经验,积极听取采纳各界专家、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在科学保护和有序利用方面继续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努力做到既有效保护万寿岩遗址文物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又充分发挥万寿岩遗址文物资源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使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真正成为一处集文物保护、收藏、科研、展示、教育、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古文化圣地。

为运营好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进一步做好万寿岩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将从以下几方面布局万寿岩遗址的明天:

一是,2019年底和2020年初,适逢万寿岩遗址考古发现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寿岩遗址保护作出重要批示二十周年,201912月,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和“海峡两岸远古人类的迁徙与交流”主题,总结万寿岩遗址保护利用经验,共同致力古人类文化研究,探寻海峡两岸古人类迁徙规律及文化交流脉络,将于三明市举办万寿岩遗址考古发现二十周年座谈会,进一步打造和提升万寿岩遗址品牌影响力。

二是,持续不断做好遗址本体保护工程,无论如何开发,保护好文物才是根本,将继续根据万寿岩遗址本体实际情况,考虑设计万寿岩遗址第五期保护工程方案,请有资质的科研设计单位,对船帆洞内的石铺地面病害治理和不断渗水进行策划设计。

三是,继续积极探索深挖遗址文化内涵,万寿岩遗址的发现,开启了福建乃至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的先河,下阶段我们将以旧石器时代文化学术研究为平台,积极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权威学术科研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进一步挖掘万寿岩遗址旧石器时代文化内涵,拓展万寿岩遗址的学术研究空间,使之逐步成为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南方研究基地。

四是,按照市委林兴禄书记和市政府余红胜市长多次调研万寿岩遗址的要求和部署,成立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和旅游融合领导小组,着手编制《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和旅游融合规划》,策划文旅融合项目,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当地文化和考古文化资源,提升万寿岩遗址公园旅游观光产业附加值。园区内重点布局考古文化体验、研学和游乐服务等项目,优先实施人类起源及远古生物雕塑群项目、“石器时代”古人类生产生活体验项目,努力营造浓厚的远古家园氛围,做足做特古人类文化元素。带动园区外沿周边文旅项目,加强沿线文化驿站建设。争取5年内,把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独树一帜的5A景区。

 

些许思考

 

保护文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传承文明,是时代给予我们的使命。万寿岩遗址自当初炸药包下抢救下来并一路走来,虽说不易,但实属幸运!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那个年代,全国有多少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在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的机器轰鸣声中、在炮声隆隆中灰飞烟灭、损毁殆尽,而我们的万寿岩遗址不但能从当年死里逃生、独善其身,到如今的华丽转身、惊艳世人,究其原因,是其有四幸:一是遇到了岩前一群质朴纯厚的百姓,正是他们热爱家乡、热爱本土文化、要留住乡愁的朴素情怀,在万寿岩起初被炸时敢于说不,奔走呼吁,又有了万寿岩遗址的转机。二是在其命悬一线时遇到了习近平同志,正是他毅然决然的英明决策才使万寿岩遗址当年“刀下留人”。此后,习近平同志离开福建后在国内外考察相关文化遗址时,曾多次提及万寿岩遗址保护事例,继续关怀万寿岩遗址的保护事宜。三是在保护利用中遇到了不断传递保护接力棒的三明市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班子,正是他们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他们的勇敢担当、不打折扣的贯彻落实、自始至终的高度重视,才使得万寿岩遗址旧貌换新颜,再续新篇章。四是在研究保护中有一群长期在万寿岩遗址一线打拼的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集体”的文博工作队伍,正是他们的默默坚守、无怨无悔和无私奉献才使万寿岩遗址在发掘、保护、研究与利用的正确道路上不断前行。

古为今用,惠及民众,保护开发,相辅并行,是践行习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指示精神的最好例证。历经十年寒暑,蓝图落地成真。如今的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犹如一位豆蔻年华的美女正走下绣楼面对世人评品。空中俯瞰,湖光山色,绿草如茵,设施错落,阡陌相连。使碧水、青山、溶洞、森林、田园、古文化在这里融汇结合。

观遗址、知历史,游公园、心畅然,徜徉其中,思绪万千,穿今越古,一步万年。已为万寿岩遗址坚守近二十年的我将继续弘扬“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将其融入万寿岩遗址保护利用改革实践,扎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择一事,终一生,用余生为每一位来万寿岩遗址的观众讲好三明故事,守护精神家园!

 

(本文作者系三明市万寿岩遗址文物保护管理所文博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