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 建 国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第十兵团进军福建,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了崇安、邵武、建阳、建瓯、南平等闽北地区。国民党刘汝明残部沿南平、沙县、三元、永安、连城一线往东南沿海逃窜,败兵过境,抢掠民财,骚扰地方,破坏公路、桥梁。何去何从,摆在国民党地方军政要员的面前。国民政府陆军七十六军副军长、军事委员会中将高级参谋、国民大会代表卢兴荣在尤溪县接受中共福建省委城工部党员劝导,决定发动尤溪军政人员投诚起义,派人前往南平,向解放军二野兵团五十一师副师长王根培报告尤溪情况,请求进兵解放尤溪。
1949年6月10日,沙县解放。7月5日,解放军五十一师进入尤溪,尤溪县和平解放。8月初,国民党泰宁县县长葛华屿携印向先期解放的邵武县人民政府投诚。9月6日,大田解放。10月1日,明溪县和清流县和平解放。
1950年1月28日,永安县、三元县同时解放。1月31日,将乐县解放。2月9日,泰宁县解放。2月11日,建宁县解放。至此,三明地区全境解放。各县在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同时,废除民国保甲制度,成立农会、工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改称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妇女联合会和民兵组织,开展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到处出现人民翻身作主的新气象。
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民俗风情、语言交流等原因,为了便于管理与统治,历史上三明地区的府、州、县行政区划经常调整与变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上述因素外,还考虑到革命苏区、老区和刚解放的新区交错、人民政权建设等问题,对县、区、乡、村行政区划也多次加以调整。现在的三明市12个县(市、区)在区划调整中,涉及到当时的永安、南平、龙岩、晋江等专区。1950年2月,设立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永安、三元、大田、宁洋、德化、明溪、清流、宁化8个县。4月,第七行署改称永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永安专署)。10月,德化县划归晋江专区管辖,其属下的济屏乡(今屏山、吴山、济阳3个乡)划属大田县。
1956年6月15日,永安专署撤销,永安、宁洋、清流、宁化4个县划归龙岩专区,三元、明溪2个县划归南平专区,大田县划归晋江专区。7月,三元、明溪两县合并,称三明县,“三明”地名始于此。同时,撤销宁洋县,其境域分别划归永安、龙岩、漳平3县,宁洋从此再未置县。
1958年4月4日,福建省委、省人委批准成立相当于地市一级的三明重工业建设委员会(简称三明建委),辖三钢、三化、重机厂等骨干企业和三明县。1959年2月,三明建委与三明县合并,成立地市级的三明人民公社,直属省委、省人委(政府)领导,三明县建制不复存在。3月2日,清流、宁化2县合并为清宁县。
1960年1月12日,经中央批准,三明人民公社改为省辖三明市建制,是为三明市建市之日。
1961年8月,为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在三元城关设城区办事处(县级建制)。9月7日,撤销清宁县,恢复清流、宁化县建制。11月,永安、清流、宁化3县由龙岩专署划归三明市管辖。此后,三明市人委(政府)下辖三明(即今明溪)、永安、清流、宁化4县和城区办事处。12月在原明溪县行政区域恢复县级建制,定名为三明县。
1963年4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三明市人委,设立三明专区专员公署,管辖三明市(即原三元县改为地辖三明市)及三明、永安、清流、宁化、大田(又由晋江专区划归三明专区)5个县。
1964年4月,三明县改称明溪县。
1970年6月18日,省革委会决定将原属南平专区管辖的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个县划归三明专区管辖,7月正式划入。至此,三明专区管辖1市10县,今三明市管辖的县(市)定形,延续至今未变。
1983年4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三明行署,成立省辖三明市,实行地、市合并,以市带县的新体制。原三明市(地辖)划为三元、梅列2区(均为县级)。省辖三明市下辖梅列区、三元区、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泰宁县、永安县、大田县、沙县、将乐县计2区10县。
1984年11月,永安撤县改市,设立地辖永安市。三明市下辖2区、1市、9县,至今未变。
自1970年6月至今,三明市管辖的县(市、区)一级行政区划已经稳定不变,但乡(镇)、街道及建制村、社区居委会,每年还有所调整与变迁。
(作者系三元区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