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文昌是共产党人 清正廉洁的楷模(故事四则)

e三明   2020-10-11 00:59:38  市委    阅读


 

“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把腰杆挺直”

为防止利用职权谋私或侵犯公众利益,谷文昌总是身体力行,勇于避嫌。无论是主政东山,还是就任于林业系统,他从不忘记自己的身份,事事处处自觉避嫌。

1964年,谷文昌调任省林业厅副厅长。从东山带到福州的家当,只有两只皮箱、两只木箱、两瓮咸菜、几麻袋杂物。这就是在东山履职14年,担任过组织部长、县长和县委书记的谷文昌一家子的全部家当。一天,东山县林业局一名干部到省城找当时分管林业的谷文昌汇报工作。谈着谈着,时间已经很迟了,谷文昌就留他吃了便饭。后来,这位同志回忆道:“吃什么菜,我已忘了,只记得他家连一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几张凳子并在一起,饭菜简单地放在上面……”他实在看不下去。回去后,他特意托人用木麻黄木材做了一个小饭桌,给谷文昌送去,可谁知,谷文昌硬是让他把桌子搬走。

“文革”期间,谷文昌下放宁化回来,家当依然如故,生活很是不便。妻子史英萍提议说买点家具,谷文昌也觉得确实该添点东西了,于是就买了竹凳、藤椅、石桌。妻子问他:“为什么不买点木头的?木头的结实耐用。”谷文昌说:“林业厅副厅长的家一下子添了那么多木头家具,外人会怎么说?还不说是揩公家的油,以后一个个还不跟着学?”“咱总不能写张条子,声明这些家具是咱自个儿买的吧?我们不能带这样的头!”谷文昌毫不犹豫地说。

1972年,谷文昌调回龙溪地区任林业局长。他仍然坚持不添置木制家具,就是子女,他也要求他们不买木制家具。他的二女儿结婚,想让他批点木材做家具,谷文昌严词拒绝:“我管林业,如果我或者我的家人做了张桌子,下面的人就会做几十张、几百张;我犯小错误,下面的就会犯大错误。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林业局长避嫌,不买木制家具,这是一种自律,更是一种警醒。谷文昌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处处谨小慎微,防微杜渐,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谷书记的“专车”

谷文昌公私分明,事事做到无私清廉,时时树立清明和廉洁形象。谷文昌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基层,脚步踏遍了东山的每个角落。回乡探亲的海外华侨耳闻目睹谷文昌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牺牲精神,十分感动。1956年7月,华侨吴细狗给东山县委送了一辆小旅行车,让谷文昌下乡有车坐,可是谷文昌提出把车分配给更需要车的县公安局。过了一段时间,几个华侨又合捐了一辆大车和几辆摩托车给县委,谷文昌又把这些车分配给了其他部门。1957年夏,东山群众认为海外亲友捐献自行车比较合适,于是华侨吴细狗又给县委捐赠了4辆自行车。县委决定分配一辆给谷文昌。这一次,谷文昌终于收下了。有了车,谷文昌下基层更勤了。

对于这辆“专车”,谷文昌十分爱惜,一回家就上锁,一有空就上油擦拭。有一天,因工作忙,忘了上锁,被孩子拉出去练骑。谷文昌发现后,把孩子痛训一通:“谁叫你们用车子?这是公家的车,你们没有权利使用!”孩子们都“呜呜”地哭了起来。平静下来后,谷文昌安慰说:“自行车是组织分配给我工作用的,家属子女谁也不能动。你们想学车,等爸爸有钱了,再给你们买一辆嘛。”不过,谷文昌始终没有给孩子买过一辆自行车。就这样,从1957年到1964年,这辆自行车一直陪伴着谷文昌,走进东山的千家万户。从这辆“专车”,我们可以真切地看到谷文昌公私分明、廉洁从政的公仆之心。

 

“谁请客,谁出钱”

谷文昌一贯坚持原则,按规矩办事。1964年夏,谷文昌接到调令,到省林业厅任副厅长。临走,他找来县委秘书朱炳岩说:“我们相处这么多年,你给我提提意见吧。”谷文昌在老朱身边坐下,又交代“特别是我有没有欠公家的东西,千万别落下什么。”朱炳岩搜肠刮肚想了很久,诚恳地说:“就是那次请客花了20多元”。 “请客?”谷文昌一听愣了,怎么也想不起来,可随即就要拿钱给老朱。“……我不过随便说说。那钱已经从食堂伙食费结余中报销了。”老朱不肯多说,更不肯拿钱。两个月后,朱炳岩收到了谷文昌从福州寄来的30元钱和一封信。谷文昌在信中说:“我记起来了,那是两年前驻岛部队团政委调离东山前,来县委征求意见。我想部队对东山支持很大,中午就请了他一餐,按规定,谁请客谁出钱。这事是你经办的,钱从哪里开支,请你把钱还给哪里……”不久,谷文昌收到老朱托人带来的5元余款,知道钱已还清,才了却一桩心事。谷文昌总是认为,只要是涉及公家的,不管大事小事,一点都不得含糊,必须按原则办事。这就是坚持原则、两袖清风的谷文昌。

 

请叶飞书记吃番薯

 

1963年,福建省委书记叶飞率一行人到东山岛了解旱情。如何招待省委书记、上将、福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这样的大领导,东山负责接待的同志心里没底,便直接将问题报告给谷文昌。没想到谷文昌竟然提出以地瓜加小鱼小虾以及青菜这种东山人的家常饭菜来“宴请”。午饭时间到了,主人和客人一边谈着工作,一边走进政府食堂。忽然,从炊事房飘来阵阵番薯的香味。叶飞鼻子灵,嗅了嗅,兴奋地说:“谁家蒸番薯,味道真香啊!”谷文昌马山接过话茬:“是这里食堂在蒸番薯。请叶书记尝尝东山海边种的番薯。”“请我吃番薯?”叶飞脸上荡开了笑意,“这东西好!老谷啊,你可真是我的知己,我老家也是到处番薯啊!我们都是劳动人民的儿子,都是革命战士,吃番薯,心里踏实!”谷文昌忙招呼大家吃,还汇报了治理风沙后,东山人民终于能够种上庄稼,生活得到改善的情况。叶飞听了非常高兴,便大口地吃起番薯来,还称赞谷文昌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不搞铺张浪费,善于带动人民群众,改变东山贫穷落后的面貌。叶飞的赞赏,是对谷文昌勤政为民、克勤克俭、廉洁奉公精神的充分肯定。

 

——来源《不巧的丰碑——古文昌精神干部学习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