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我子孙须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如有不孝不悌、毁詈言尊长及有服之亲者,族长命众子弟先将悖逆之人重责肆拾,祖宗之前明正其罪。(三元区《剑沙三元黄氏家谱》)
【译文】
凡是我的子孙必须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如果有不孝顺父母不敬爱兄长、辱骂长辈和亲属的人,族长命令子弟先把这个人重打四十下,在祖宗面前治他的罪。
2.子孙须尊圣论,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如不孝不悌、毁詈言尊长及有服之亲者,族长则明正其罪于祖宗之前。(三元区后路《邓氏家训》)
【译文】
子孙必须敬重帝王和圣人的论述,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如果不孝顺父母不敬爱哥哥、辱骂长辈和亲属的,族长可以在祖宗面前治他的罪。
3.孝父母
儿生父母视如珍,酷暑严寒倍苦辛;
一刻那忘心滴血,千方惟冀子成人;
孩童嬉笑犹如慕,长大经营不认真;
白发枯躯来日蹙,劬劳罔极报双亲。
(永安上坪乡联合村《冯氏教条》)
【译文】
孝顺父母
孩子出生后父母视如珍宝,酷暑严寒倍加辛苦。一刻不忘含辛茹苦,想尽办法只希望孩子成人。即使长大以后,在父母眼里依然是个嬉笑的孩子,需要关心呵护。如今父母头发白了,身体干枯了,时间已经很紧迫了,我们要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4.睦族之要有三:一曰尊。对长辈则恭顺有礼。二曰老。老虽属平凡而年纪已高,亦须尽扶持保护之礼。三曰贤。凡德行学识可为族人模范者,虽年辈较低,须远辈加以敬贤之礼。(永安上坪乡铜盘村《林氏族谱》)
【译文】
亲睦宗族的要点有三方面:一是尊。对长辈要恭敬顺从有礼貌。二是老。老人即使是普通人但年纪已高,也需要尽力扶持保护他。三是贤。凡是品德学问可以作为族人模范的人,即使年纪辈份比较低,也需要对他加以尊敬。
5.孝父母,友兄弟,谨夫妇。尊祖、敬宗、睦族。(永安上坪《余氏家训》)
【译文】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夫妇之间谨慎和睦。尊敬祖宗,和睦亲族。
6.孝: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孙,亦复如是。(明溪夏阳御帘《张氏家训》)
【译文】
孝敬:如敬重皇天后土一样敬重父母双亲,你的子孙也会和你(敬重父母)一样敬重你。
7.孝父母:孝为百行之源,大而扬名显亲小而菽水承欢,皆当随分自尽人,一不孝即为天地所不容,人类所不齿,吾族有此,屏之远方可也,永不许入祠与祭。(明溪瀚仙岩里《谢氏家训》)
【译文】
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最根本的行为,(不论是)使自己名声流传、父母荣耀的大孝行,(还是)衣食供养,使父母开心的小孝行,都应该顺应命运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人)一旦不孝,天地自然就不会容忍他,人们就会鄙视他,我们家族如果出了这样不孝的人,把他驱赶到远离宗族的地方,永远不让他参与宗祠祭祀就可以了。
8.孝双亲 乌鸦尚知反哺,人后应念逮存,终身报答父母,尽人子之责。(清流《马氏千七郎公宗祠家训》)
【译文】
孝顺双亲 乌鸦尚且知道反哺无法觅食的母亲,为人之子更应念及年迈的父母,终身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尽到子女的赡养义务。
9.事父母必诚必敬,斯称纯孝,不徒口体之为养,即于起居语默,应对之际,不可有一些子勉强,方为孝子。(清流县《陈氏祖训》)
【译文】
服侍父母必须真心尊重,这才是极尽孝道。不只是提供吃和穿的,日常作息说话或沉默,对答的时候不可有一点的勉强,这才是孝子。
10.父子之亲,天性也。父无有不慈,特患子之有不孝。孝亦不必苛求也,惟善体乎父母之心,如父母望子成名,即当奋志诗书,以图上进。父母望子耕田,即当勤力稼穑,以求温饱。父母望子学工商,即当尽力经营以专一业。又如父母畏子疾病,即当节制嗜欲,以保身体。父母畏子贫穷,即当爱惜钱财,以成室家。父母畏子多事,即当和平血气,以求免祸。如是虽不得为大孝,亦可以稍慰亲心,而不致获罪。若有忤逆不孝,或以家贫而懈供养;或以亲老而生憎嫌;或以督率而萌怒心;或以使令而生怨语;或以妻子之爱,而疏定省;或以货财之私,而忘本原;甚敢于父母之前,而显然干犯者,若斯之类,万剐犹轻。族房长即当鸣之于官,颁法重究。(宁化《巫氏家规》)
【译文】
父亲和孩子的感情是发自天性的,没有不慈爱的父亲,只有不孝顺的孩子。其实行孝也没有什么很严厉和过分的要求,只要多体谅父母的苦心就行。比如,父母亲希望孩子能够成家立业,光宗耀祖,做孩子的就要发愤读书以求上进;父母亲希望孩子种田务农,做孩子的就要勤勤恳恳地种好庄稼,不要挨饿受冻;父母亲希望孩子做工人或者做生意,做孩子的就要尽自己的努力,专心干好自己的事业。又比如父母亲害怕孩子生病,做孩子的就应当控制自己的不良嗜好和欲望,保重身体。父母亲害怕孩子会贫穷,做孩子的就要节约钱财,成家立业。父母亲害怕孩子会惹事,做孩子的就要和气待人,以免招灾惹祸。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就算称不上“大孝”,也可以让父母亲得到一些安慰,而不至于受到指责。
如果有喜欢顶撞和不孝顺父母,或者因为贫穷而不赡养父母;或者因为父母老了而讨厌他们;或者因为父母督促责备而怀恨在心;或者因为父母的使唤命令而说埋怨的话;或者因为老婆孩子的原因疏忽了父母;或者因为财迷心窍,忘记了根本,甚至敢当面打骂冒犯父母的。像这一类人,就是千刀万剐都算轻了。作为族中的元老们,碰到这种事,就应该上报官府,按照法律进行严厉的惩戒。
11.不孝之宜斥也。夫孝为百行之先,了翁云:“天下无不是底父母。”朱子云:“凡人于父母不和顺者,满腔都是杀机。”可知人一不孝大本已失,何论其它。嗣后族中敢有不孝者,族众宜共攻殛,罚银令自新。如不改,屏之出族。(宁化《李氏族规》)
【译文】
不孝顺的人要责骂他。孝排在百种行为的第一位,魏了翁说:“天底下没有有过失的父母。”朱熹说:“人如果和父母不和顺,满肚子都会是杀人心。”由此可以知道,人如果不孝,根本都失去了,更不要讲其他的。以后族里如果有敢不孝的人,大家应当共同严惩他,并罚他钱令他自我悔过,如果还不改正,驱逐出家族。
12.人非父母不生,生而教养成人,其恩罔报。故为人子者,必常侧左右就养,过则从容讥谏,病则服侍汤药,死则经营葬祭,在家婉容愉色,奉命唯谨。(建宁《吴氏祖训》)
【译文】
如果没有父母,就没有后辈,父母亲把我们生下来再养育成人,这份恩情无以为报。所以作为人子,必须时常在父母亲身边奉养他们,父母亲有过错要委婉地劝谏,他们生病就要服侍汤药,去世了就应该尽心安排下葬等事宜,在家对待父母必须和颜悦色,不要违背他们的心意。
13.侍膳问安 必恭敬正愉色婉容 慎终如始 毋犯五不孝 务尽三以礼。(建宁桂阳村《夏氏家训》)
【译文】
跟父母亲问安,侍奉父母吃饭,必须恭敬礼正、和颜悦色,要谨慎对待,千万不能四肢懒惰,不管赡养父母、酗酒聚赌,不管赡养父母、贪吝钱财,只顾老婆孩子,不管赡养父母、放纵声色享乐,使父母感到羞辱、逞勇好斗,连累父母,同时,必须尽到三礼的规范。
14.孝为百行之源。父母生我育我,恩源难报。惟有顺承无违远稍尽人之子之心而已。生则色笑承欢,何必鼎烹即菽水,亲心亦帨,死则尽礼成丧。称家有无以修殡殓之仪葬。春秋祭祀不可苟简缺略,能此虽不可言尽孝而孝道亦庶几矣。(建宁滩角村《谢氏祖训》)
【译文】
孝是所有事情的源头。父母的生养之恩难以为报。只有顺承父母的心意,不要违背他们才算勉强尽到为人子的心意罢了。父母亲在世的时候要对他们和颜悦色,又何必用鼎去烹豆呢?(此意是说即使生活贫寒也要赡养父母),孝心得到彰显,父母去世则要按照礼法来办丧事。如果要说家里贫穷没有可以用来做殡殓的钱财,那么不妨想想,春秋时期祭祀尚且不曾从简,该有的东西也都没有缺漏,这样的话即使不能说已经完全尽到孝道,也差不太远了。
15.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当荐祖宗香。(建宁《黄氏祖训》)
【译文】
时刻都要记得亲人殷勤恳切的教诲,早晚都要给祖宗上香。
16.祖父母父母在堂,应竭其力服劳奉养,毋使亲忧,堂前应对进退,务要怡颜悦色,切勿怒形厉声。父母虽有辱责,皆欲子为人上也。为父母者披星戴月,沐雨栉风,为子教养婚娶,艰苦备尝,为人子者敢不竭力以慰亲心乎?羊有跪乳,鸦有反哺,为人子者敢不诚心以礼敬乎?况父母之恩昊天罔极,难报于万一,故孝顺还生孝子,忤逆还生忤子,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敢不勉乎?(建宁龙门墨田客坊村《刘氏祖训》)
【译文】
爷爷奶奶和父母亲在家,作为晚辈应该竭尽全力奉养他们,不要让亲人为你担忧,跟长辈打交道,必须要和颜悦色,千万不能在长辈面前大声说话,露出发怒的表情。父母亲即使有责备你的时候,那也是希望你成为人上人,能够有所作为。你的父母亲,对上为父母亲辛勤劳作,对下,为子女教养婚配的事情操心,尝尽辛苦,作为人子又怎么敢不竭尽全力报答这份恩情呢?山羊尚有跪着哺育幼羊的恩情,乌鸦也有反哺的情义,作为人子怎么敢不诚心尊敬长辈呢?更何况父母的恩情可比肩昊天之高,难以为报,所以孝顺的人以后生的子女也会孝顺,忤逆的人就只能生出忤逆的子女,如此循环似乎是一种规律,因果报应都是反复形成的,那又怎么敢不思勉呢?
17.事亲须孝,后代榜样;关注起居,谨奉茶汤;孝顺父母,万世传扬。嘘寒问暖,冬暖夏凉;有病早治,侍候周详;率先敬老,后辈榜样。(建宁《吴氏祖训》)
【译文】
侍奉亲人需要遵循孝道才能做后代的榜样;时刻关注长辈的起居生活,牢记侍奉茶水汤药;孝顺父母的人值得万世传颂。天气冬暖夏凉要记得对长辈嘘寒问暖;长辈生病要及早替他们治疗,伺候一定要细心周到,尊敬老人要自己带头做起,才能够为后辈子孙树立榜样。
18.四曰敬长:徐行后长,即席就让。兄友弟恭,毋好犯上。(泰宁新桥乡大源村《严氏族谱》家训)
【译文】
(家训)第四条是敬重长辈:(在路上)要跟在长辈身后慢慢行走,长辈就座要给长辈让出尊位。为兄友爱为弟恭敬,不要冒犯长辈。
19.二曰敬亲:孝道甚大,尽于一心。菽水承欢,显亲扬名。(泰宁新桥乡大源村《严氏族谱》家训)
【译文】
(家训)第二条是孝敬双亲:恪守孝敬父母的准则是最重要的,父母堂前尽孝要一心一意。要用衣食供养父母,使父母开心快乐,要努力使自己发迹,让父母声名荣显。
20.孝:得亲可使亲心欢,顺亲可致亲心安;富贵故足以荣亲,寡过自不敢辱亲。(泰宁《寿朋堂邹氏家谱》家训)
【译文】
孝敬父母:满足父母的要求可以使父母心情愉悦,顺应父母意愿可以使父母安心;自己谋得富贵可以使父母荣耀,为人少犯错误就不会使双亲蒙羞。
21.一孝:敬亲百行纲纪,爱曰一等典仪。礼著内则须识,诗咏白华宜知。(泰宁朱口镇黄厝村《黄氏族谱》祖箴)
【译文】
(家训)第一条是孝敬:敬重双亲是一切行为都要遵守的规范,爱戴双亲是头等的典礼仪式。(为人子女)《礼记》中《内则》这一篇需要谨记、遵守,《诗经》中《白华》这一首诗也应该知道。
22.一曰尊祖:德积于先,庆泽巩衍。木水本源,尽诚追远。(泰宁新桥乡大源村《严氏族谱》家训)
【译文】
(家训)第一条是尊敬祖宗:(全因为)祖宗积德行善,恩泽才会稳定地流传给(我们做)子孙的。做子孙的要谨记水有源木有根,要极尽诚心去追念前人。
23.二训子孝、七训敬长。(将乐《宋·弘农杨氏家训》)
【译文】
(家训)第二条为人子要尽孝。第七条要尊敬长辈。
24.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将乐《陈氏族谱》)
【译文】
为人父要慈爱,为人子要孝顺,为人兄要友爱,为人弟要恭敬。
25.父母当孝。生鞠之恩罔极,难报庭除之下。务将顺而养志,蒹菽水以承欢。仪文甚勿苟简,辞色最宜谦恭。盖孝为百行之首,万善之源。人能尽孝,天地鬼神相之,亲戚邻里重之。孝顺还生孝顺子,家道昌隆福自来。今与族人约勉,为孝子以成人。如犯不孝之条者,告知族房长先,以家法治之。恃顽送官究治。(将乐《傅氏族谱》)
【译文】
为人应该孝顺父母。生养的恩情广大无边,(即使)在堂下(尽心侍奉)也难以报答。务必要顺从父母的意志,用衣食供养父母,使他们开心。侍奉父母的礼仪不能马虎或简化,言辞和容色应该谦逊恭谨。孝敬父母是所有行为中最首要的,是所有善良的源泉。一个人如果能够对父母敬孝心,天地鬼神四方神祗会庇佑他,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会敬重他。孝顺的人一定会有孝顺的子孙,家道一定会兴旺,福气自然会盈门。如今和族人相互勉励,(希望大家)都作孝顺的人。如果有忤逆不孝的人,应该检举禀报给族长,用家法来惩治他。任性逞强的人要让官府按照法律发落他。
26.孝父母
父生母鞠,罔极深恩。承欢祗事,木本水源。温清冬夏,定省晨昏。捧盈执玉,颂祷椿萱。丧哀祭敬,重裕后昆。(将乐《汤氏族谱》)
【译文】
孝敬父母
父母生养我们,这是无穷无尽的恩德。侍奉父母尽心尽职,是最根本的事情。要使父母冬暖夏凉,四季安宁,(平常)晚间要服侍父母就寝,早上探视请安。要如捧着满盈的容器一样庄重恭敬地拿着祭祀玉器向天地祷告父母安康。父母丧要哀痛,祭祀要庄重,(才能)为子孙造福。
27.一、尊敬宗祖
祖宗与子孙原一脉相关。祖宗安子孙亦安,自然之理。祖庙所以妥先灵,祖坟所以藏先骸。保守宜勤,一有倾坏,即当修筑,毋视为不急之务。祭祀大典必斋肃庄敬,如在之诚。
二、孝顺父母
天地万物之父母,而父母即吾身之天地。故亲恩无穷。诗所谓“昊天罔极”也。凡父母在者,务要承颜顺志,尊敬谨畏。饮食供奉,必尽其诚。一举一动,皆当禀命,稍有违忤,虽日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至于送终之礼,衣矜棺椁,俱不可苟安,厝必择吉地,毋葬祖墓,毋葬官山,毋轻改迁。(将乐《冯氏族谱》)
【译文】
一、尊敬祖先
祖宗和子孙原本是一脉相承的。祖宗安宁,子孙自然而然安宁。宗祠祖庙是供奉先祖英灵的地方,祖坟祖墓是收藏先祖骸骨的地方。保护守卫这些地方要尽心尽力,一发现倾倒坍圮的地方,就应该马上修葺,不要把这些问题当做无关痛痒的事。祭祀祖先务必要斋戒肃穆、庄重恭敬,如祖先在世一样诚心敬养。
二、孝顺父母
天地是万物的父母,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天地,所以说父母之恩无穷无尽。即《诗经》所说“天空广阔无边”。所有父母还在世的子女,务必要顺承父母的意志,尊敬父母,小心谨慎地侍奉他们。供给衣食一定要尽心尽力。一举一动都要向父母汇报并尊重父母的意见,如果有一丝违背,即使天天用三牲那样丰盛的餐食来奉养,也无法免除不孝之名。至于说养老送终的礼仪,装裹与棺椁都不能随便凑合,暂时停放必须要挑选风水宝地,(暂厝的棺椁)不可(随随便便地)葬在祖墓,不可葬在公坟,不可轻易地改葬迁坟。
28.顺父母:父母者,天地也,顺父母即顺天地,逆父母即逆天地矣。故百行以孝为先,养育之恩永世难报。孝顺必有孝顺子,忤逆终养忤逆儿。只顾妻子儿女而不顾赡养父母者,如禽兽也。敬老好儿女为人知之榜样,虐待父母者,家法之训处也,国法惩之。(将乐《清·弘农杨氏家训》)
【译文】
孝顺父母:父母如同天地,顺从父母就是顺从自然规律,违背父母就是违背自然规律。所以说不论怎样做事都要以孝心为先,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无法答报的。为人孝顺,子孙必然孝顺,为人忤逆不孝,子孙也必然忤逆不孝。只照顾妻子儿女不关心父母的人,和禽兽一样。敬养老人,疼爱儿女是人们所共知的好榜样,虐待父母的人,家法会教训处罚他,国法会惩治他。
29.尽孝敬以事父母,敦友慕以和弟兄。(将乐《肖氏族谱》)
【译文】
要极尽孝顺恭敬之心来侍奉父母,要重视友爱敬仰之心来和睦兄弟。
30.人莫先于孝友。父母罔极之恩,兄弟天显之亲,为人伦之至重。故惟能善事亲知敬兄者,方可为人子,为人弟。(将乐《黄氏族谱》)
【译文】
为人(所要遵循的道理)没有比孝顺和友爱更首要的。父母(对自己)有无穷的养育之恩,兄弟是上天所昭示的骨肉之亲,这两个是人要恪守的伦理道德中最为重要的。所以只有能够完美地侍奉双亲,知道敬重兄弟的人,才可以称作合格的儿子、合格的兄弟。
31.父母者,吾身所自出。《诗》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痛哉,言乎人莫不欲生子作父母。读书固以养志,菽水亦可承欢。朝夕庭闱,词色仪文,毋类苟简,毋涉乖张。要从肫诚爱敬而出,斯父母乐有是子矣。(沙县《陈氏祖训》)
【译文】
我们的生命来自于父母亲,《诗经》上说,可怜我的父母,抚养我太辛劳,想要报答他们的恩情,但父母的恩情如天一般,大而无穷,怎么报答得完呢。心痛至极。人没有不想生孩子做人父母的。读书虽然可以让人立志气以求出人头地,但即使身处贫寒也要尽心孝养父母。早晚在父母起居处,问安服伺,不要太草率简陋,不要太偏执。要从心眼里体现出对父母的诚心与敬意,这样父母亲才会因为有孩子而感到开心。
32.父母乃吾身之本,少而鞠育,长而教训,恩同天地。不孝父母者,是乃得罪於天地,天所谴者。凡我族人,切不可失养失敬,以乖天伦。(沙县《李氏祖训》)
【译文】
父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小时候抚养我们,长大了教育我们,这份恩情比肩天地。不孝顺父母的人,就好比得罪了天地,天会谴责他。凡是我族后人,千万不能不奉养父母、不尊敬父母,因此而违背了天理人伦。
33.孝敬父母长辈。父母生育,恩深似海。不孝父母,天理难容。作为子女,切不可失养失敬。(沙县夏茂《彭氏族训》)
【译文】
孝敬父母长辈。父母生育,恩情似海深。不孝敬父母,天理难容。作为子女,一定不可以不赡养孝敬父母。
34.孝者孝于亲也。爱亲敬祖,百行之先,服劳奉养,直尽其诚,倘有不率,不孝何疑。(沙县《张氏家训》)
【译文】
孝顺的人先孝顺自己的亲人。爱护亲人,尊敬祖先,是所有事情的根本,奉养老人,要尽心诚意,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那就是不孝了。
35.渊公曰:事父母必诚必敬,斯称纯孝不徒口、体之为养,即於起居语默,应对之际,不可有一些子勉强方为孝子。(沙县《陈氏祖训》)
【译文】
渊公曾说:侍奉父母必须诚心礼敬,至孝不只是提供吃和穿的。面对长辈时,要毕恭毕敬,不能够有一点勉强,才能称为孝子。
36.崇孝道
孝始于亲事,终于报国。移孝以作忠,即显亲以全孝,此之谓大孝。
孝为立身之本,若不孝于亲,必不能忠于国,友于兄弟,睦于宗亲、乡党,合群于社会,必反为社会之蠹虫。
如何能使人之行为皆善?请必自孝父母始。人能以父母待子女之心行事,则万善之本已立。由是而友兄弟,而睦宗族,而笃乡里;由是而居乡则为善,入仕则不为贪吏。
人子亲事,无论穷富,当以奉养为先。富者能以供甘旨,贫者能菽水承欢,各凭其力,务能承亲志。和颜婉语,不可貌奉心违,以贻父母忧。
子之孝,不如率媳妇以孝,媳妇居家之多,洁奉饭食起居,自较周到,故俗谓孝妇胜一孝子。
人子亲事,有一分力,即应尽一分力,不能稍有吝惜。有兄弟分家,各丰衣足食,而于父母身上应尽之责,竟彼此推诿,计较分毫,此之谓大不孝。
人子亲事,晨昏定省,久出必告,返必面。古人父母谢世,若有远行,亦必拜墓而去。
父母教育子女,未有先存子女报答之念。子女幼而能志于学,长而能忠于事,进而能立德、立功、立言,为国家社会有用人才,以报答父母教养之心,皆之大孝。
亲有过失,子女当轻言柔声委婉进谏,若亲志不从,则俟亲心愉悦时再说,不陷父母于不义,亦为孝之一。
坟墓乃先人藏骸之所,年时务须拜扫;家庙乃先祖神灵栖托之处,年节必修祭祀,力之所及,勿以代远而不顾,勿以路遥而不往,届时族人相处,正可以联族谊而敦一本之亲。
孔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后世陋俗,有割股断指疗亲病者,此迷信之谈,背人伦之旨,非子女行孝所当为。
葬亲陋俗,风水之说,谓先人葬佳地,后人可致富贵。从无此理,亦无此事。所以历代家训,皆以此为诫。安先人体魄之地,惟择高阜,土质干燥,僻静不易受人畜破坏之处为佳,从来贫富贵贱无常,与风水何干?古代帝王之家,亦同此理,今则举行火葬,事简而费省。当视亲之生前意愿,不违亲意,即是孝尽。
旧俗丧事,必请僧念经超度,声乐鼓吹,奢侈浪费,于死者何益?历代家训,谆谆示诫,应知警惕。
(尤溪县汤川乡《金洋林氏族谱》,中仙乡《西河郡林氏峙峰族谱》)
【译文】
崇尚孝道
孝道从孝敬父母开始,最终要上升到为国效力。以事父母的孝心为国家诚心尽力地效命,这样就能使父母荣显,从而成全自己的孝心,这种行为是极大的孝道。
孝道是人为人处世的根本,如果一个人不孝顺双亲,必然不能够诚心尽力地为国效命,必然不能与兄弟友善,必然不能与宗亲乡邻和睦,必然不能为社会所容纳,必然会成为危害社会的蛀虫。
怎样使人的行为都是善良的呢?请一定要从孝顺父母做起。一个人如果能够用父母疼爱子女的心去做事,那么就已经树立了所有善行的根本。人只要怀着这种诚心,就可以使自己兄弟相互友善,宗族和睦,就可以与乡邻相厚;就可以成为乡里的善人,即使做官也不会成为贪赃枉法的人。
为人子女侍奉自己的双亲,不论家贫家富,都应该从奉养双亲开始。富余的儿女能够供给双亲甘美的食物,贫穷的子女粗茶淡饭也能使父母欢心,孝敬父母要根据自己的实力,一定要顺应双亲的意志。侍奉父母一定要容色和蔼、语言和顺,千万不能表面恭敬,内心违拗,给父母增加忧虑。
为人子尽孝,不如带动自己的媳妇一起孝敬父母,媳妇在家时间长久,和父母接触的多,在为父母浆洗衣物,供奉茶饭,照顾日常起居这一方面,自然比做儿子的周到,所以俗话说有孝顺的儿媳妇胜过孝顺的儿子。
为人子女侍奉父母,必须要竭心尽力,不能有一丝地懈怠。(这世上有)的家庭,兄弟们分家另过,只顾自己衣食富足,对于赡养父母的责任却相互推诿,斤斤计较。这是极为大不孝的行为啊。
为人子女侍奉父母,要朝夕服侍慰问双亲,如果长期外出要提前和双亲禀报,回来一定要去父母台前请安。古代守礼的人们,即使父母不在世了,如果他们要出门远行,也会去墓前叩拜,然后再出发。
做父母在开始教育子女之前,就没有贪图子女报答的想法。子女们小时候能立志学习,长大后能尽心尽力地做事,再通过不断努力,能够树立道德、建立功勋、创造学说,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用这些来报答父母养育的恩情,都是极大的孝道。
父母有小过错,做子女的应该柔声柔气、和颜悦色地提醒父母,如果父母不听从,就等他们高兴时再提意见,不能使父母陷于不仁不义的境地,这也是孝道的一种。
坟墓是安置先祖遗骸的地方,逢年过节一定要去祭拜打扫;家祠是供奉先祖灵位的地方,逢年过节一定要祭祀,(祭祀)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心做好,不要因为与祖先辈分遥远就不管,不要因为与家祠距离遥远就不去,祭祀的时候,同族老少汇聚相处,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加强宗族情谊,使一族亲缘变得浓厚。
至圣先师孔子说:“子女的身体、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不能够有所损伤,这是孝道的极致。”后人有一些坏的习俗,认为割自己的肉,切自己的手指煲汤可以为父母祛除疾病,这是封建迷信的说法,是背离人伦天理的行为,不是一个孝顺子女所应该做的事。
葬礼有一些陋习,譬如风水堪舆等伪科学,认为把祖先埋葬在好地方,后辈儿孙可以因此大富大贵。从来没有这些道理,也没有这样的事情存在。所以历代编写家训,都严禁子孙崇信风水之说。安置先人灵柩的地方,只需要挑选地段偏僻、土质干燥,不容易被人畜破坏的高坡就可以了,自古以来富贵贫穷没有常理,和风水有什么关系呢?古代的人王帝主也是这个道理,现当今提倡火葬,省事又省钱。先人的后事应该听取先人生前的意愿,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就是极其孝顺的行为。
旧俗办丧事,一定要请僧道打醮超度,请来响器又吹又弹,对逝去的人有什么用呢?家族中历次修家训,都会再三叮嘱不得如此,后人应该警惕。
37.敦孝悌:孝悌为百行之首,凡为人子为人弟者,当尽孝悌之道,不可泯灭天性,惟望吾族子孙,宜敦孝悌于一家。(尤溪溪尾乡《虎丘黄氏五叶鹏程宗谱》)
【译文】
促进孝悌:孝敬父母、和睦兄弟是一切行为的根本,凡是为人子,为人兄弟的人,应该恪守孝悌,不能够丧失上天赋予的善性,只希望我门中子孙,要促进孝悌之心养成,使家族和睦。
38.百行莫大于孝,家庭之中,父母最宜孝顺。(尤溪联合乡《联南蔡氏族谱》)
【译文】
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孝敬父母,在所有家庭成员中,最应该尽心孝顺父母。
39.一、尊祖:
《记》曰:“万物本乎天,人生本乎祖。”子孙之于祖宗,犹树木之于根本,培其本则枝叶盛,不培其本则枝叶枯。后人知身计,不念祖宗其能昌乎?宜重家庙,以时祭享;守坟墓,以时拜扫。祖训必尊,忌辰必哀,方不愧于子孙。
二、孝亲: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谚云:羊有跪乳之恩,鸦能反哺之情。人安可不如物?三复《蓼莪》之诗,宜有省之矣。
三、敬长: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况族中伯叔乎?有分尊者,不得以年少轻之;有年高者,不得以其分卑而忽之,此长长老老之道也。族中倘有失礼于长者,老族众宜齐攻之。
(尤溪汤川乡《虎丘五叶山兜黄氏世谱·祖训十条》)
【译文】
一、尊崇先祖:
《礼记》说:“苍天是世间万物的根本,祖宗是人生的根本。”祖先对于子孙来说,就好比树根对于大树那样重要。尽心培养树根,枝叶就会繁茂,不去呵护树根,枝叶就会枯萎。后人知道如何谋生,如果不尊崇祖宗,他的事业能够兴旺么?应该注重家祠祭祀,按照时令来祭祀祖先;要安排人守卫祖先庐墓,按照时令去祭拜打扫。祖训一定要遵守,遇上忌日一定要哀恸,才是无愧于做子孙的责任。
二、孝顺双亲:
亚圣孟子说:“不能够满足双亲,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不能顺从双亲,就失去了做儿女的资格。”谚语常说:羊通过跪着受乳、乌鸦通过赡养老乌鸦来报答养育之恩。做人在报答养育之恩上哪能不如动物啊?多次去诵读《蓼莪》,应该从其中有所反省。
三、敬重长辈:
对于比自己年龄大出一倍的人,应当像父母一样侍奉;对于比自己年龄大过十岁的人,应当像兄长一样侍奉;对于比自己年龄大过五岁的人,与他同行时应处斜出其左右而稍后的位置,更何况对待同族的伯父叔父们呢?家族中辈分尊崇的人,不能因为他比自己年纪小就轻视他:家族中年龄大的人,不能因为他辈分比自己低就忽视他,这是尊重长辈,敬重老人的道理。家族中如果有在长辈台前违背礼节的人,同族的人应该一起惩治他。
40.尊祖与尊宗,敬老还敬贤。(尤溪《刘坂詹氏家训》)
【译文】
尊敬祖宗,尊敬老人和有德才的人。
41.子之所贵者,孝也。(尤溪《文公家训》)
【译文】
为人子所值得珍重的美德是孝敬父母。
42.孝父母
父母乃身之本,《诗》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为子而乌可以不孝乎?幸而具庆在堂,服劳奉养,承颜顺志,昏定晨省,出告反回,一无所失,尤不可远游,以遗父母忧,若或不得已,贵必有方。不幸父母弃世,棺椁衣衾务从其厚,或限于家计,则丧具亦宜称家,然必诚慎,勿视为常谈而弃之如遗也。(尤溪《儒林张氏宗谱·家规八则》)
【译文】
孝敬父母
父母是我们的根本,《诗经》说:“父母生育我们,养育我们。”为人子女哪能不去孝敬父母?若承蒙上天保佑,双亲安然在堂,(做子女的)要服侍效劳、奉养父母,要顺从父母的颜色和意志,早晚要在堂前请安,如果出行必须禀告,归家必须请安,任何失礼的行为都不能有,特别是不能离家远走,给父母增添忧虑,如果实在情非得已,必须远走的话,一定要和父母说明所去的地方。倘若双亲不幸去世,装裹棺椁一定要厚重,如果家庭条件不允许,父母的后事也要根据家庭情况尽量满足,料理后事一定要心诚、要谨慎,不要当做平常之事来做,把料理后事如同扔东西一样来对待。
43.孝父母:父母是生身之本,少而鞠养,长而教诲。当思生我之恩昊天罔极,顾我之德毕世难酬,为人子切不可不孝。听谗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当思羔羊跪乳、乌鸟反哺,禽兽能知报本之情,而人岂无反顾之义。对父母失养失敬,伦理道德、法纪难容。(尤溪洋中镇《后楼林氏族谱》)
【译文】
孝敬父母:父母是自己的根本,在我们幼小时养育我们,在我们长大后教诲我们。我们应该想到父母生养我们的恩情是无穷尽的,父母照顾我们的恩德是报答不完的,做子女的不能不孝敬父母。听信别人谗言离间自家骨肉,哪里是大丈夫能做的事?贪恋财物轻视父母,不成做子女的体统。应该想想羊羔为感恩而跪着喝奶,乌鸦长大后奉养老鸦等这些事情,(它们)身为禽兽还知道报答养育之恩,做人哪能不去孝敬父母呢?生活上不奉养父母、礼节上不敬重父母的人,伦理、道德、法律都不能容忍他。
44.敬长上。长上不一,有在家在官之长上,有同姓异姓之长上,不仅名爵一端,凡年齿先我者皆是也。同席他正我隅,随行揖让谦恭。不能目无尊长,或以贤欺人、以强压人,或矜富贵,或夸门庭,皆为狂悖,不得怙纵。(尤溪中仙乡《文华吴氏族谱》)
【译文】
尊敬长辈。长辈的范围不一定,有家中长辈和行业中的长辈,有同族的长辈和异族的长辈,不仅只有名声爵禄这一个标准,凡是年纪比我大的都是我的长辈。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那么让长辈坐尊位,我则在身边侍奉,跟随长辈行走要谦虚恭敬地行揖让的礼节。不能无视尊长,或者以自己的身份欺压长辈,以自己的强势来压迫长辈,在长辈面前夸耀自己的富贵与名爵,都是猖狂无比、违背道德礼法的行为,不能够这样放纵。
45.孝父母。人非父母不生,生而教养成人,其恩典已极为。故为人子者,居则左右就养,病则服侍汤药,死则经营葬祭。在家婉容愉色顺之,奉命唯谨。出任则移孝作忠,显亲扬名,方尽子职。若违逆执拗,隳行辱亲,或听妻子之言,忤逆不道,此不孝之罪,上通于天,五刑所以首严也。(尤溪中仙乡《文华吴氏族谱》)
【译文】
孝敬父母。没有父母哪里有我们,父母生养我们,把我们教养成人,这已经是最大的恩典了。所以为人子女,平日就要尽心地侍奉父母,倘若父母患病就尽心地用汤药来治疗,倘若父母不幸弃世就要为父母料理后事。在家侍奉父母要面色和婉,顺从父母意志,要谨慎地遵守父母命令。假如自己要在外为官,那么就要以侍奉父母的孝敬之心为国效命,使父母荣显,芳名流传,才是尽到了为人子女的责任。如果执意违背父母的意志,以恶行使父母蒙羞,或者听信妻子的调拨,忤逆不孝,这种不孝敬父母的罪过,天子也会知道,因为五种最严酷的刑罚首先惩治的便是不孝的人。
46.孝父母
孝者,善事父母也。父母生我育我,故当孝也。孝者,何则安养之矣?作善事,修积德,内外和睦,乡里称仁,此即安父母之心也。晨昏定省,菽水承欢,劳则以身代之,疾则择医治之,此即养父母之身也。父母百年,衣衾棺椁则称家,然必从其厚。切勿以平常了事,吾子孙当勉励焉。(尤溪城关镇《埔头陈氏族谱》)
【译文】
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就是善于侍奉父母。父母生养我们,我们应该孝顺他们。要孝顺父母,怎么样才能使父母安心养老呢?(做子女的)多行好事,多积德,使家里家外一派和睦,使乡邻夸自己是仁德的人,这就是使父母安心。多在父母堂前请安,用衣食供养父母,替父母辛劳,父母生病要请良医治疗,这就是奉养父母的身体。倘若父母弃世,为父母准备的装裹棺椁一定要和身份匹配,一定要厚葬父母。千万不能草草了事,我门中子孙应该尽力如此啊。
47.逆伦不孝,不许入谱。(尤溪《纪氏家训十则》)
【译文】
违反伦理,不孝敬父母的,不允许写入族谱。
48.百行之本,首在伦常;孝亲事长,必敬必庄。(大田华兴乡京口村《叶氏家训》)
【译文】
伦理纲常是所有行为的根本;孝敬亲人,侍奉长辈,必须恭敬而庄重。
49.父母恩德,同比昊天;人生百行,孝顺为先。(大田梅岭《田氏祖训》)
【译文】
父母给子女的恩德,好比天高,人生在世,所有的善行皆以孝为先。
50.父为天,母为地。恩情罔极人伦,不孝父母,即为天地之间罪人。是为忘本,与禽兽何异?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人而不孝,则禽兽不如矣,可不勉哉。(大田林埔大宗祠《萧氏家训》)
【译文】
父母如同天地,恩情可谓穷尽人伦,不孝顺父母,就可以看做天地之间的罪人,这叫做忘本,跟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山羊尚有跪着哺育幼羊的恩情,乌鸦也有反哺的情义,人却不讲孝道,这岂不是连禽兽都不如,怎么还不需要思勉呢?
51.人子之身,本乎父母,未离怀抱,三年劳苦,思斯勤斯,维恃维怙,孝道有亏,百行难补。(大田林埔大宗祠《萧氏家训》)
【译文】
子女的生命源于父母,能够不离怀抱,多年如一日地辛苦抚育我们,给予我们这样恩情的只有父母,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尽孝,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弥补。
52.善待六亲、忠厚孝悌。奉养老人,依顺天理。(大田《胡氏家训》)
【译文】
善待自己的亲人,为人要忠厚,守孝悌。奉养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
53.天上雷公,地下舅公。(大田谢洋《林氏家训》)
【译文】
天上有雷公,人间敬舅公。
54.为人子者,值亲存之日,菽水承欢,鸡豚将敬。(大田梅岭田氏祖训)
【译文】
身为子女,在父母在世时,要用豆子和水来奉养父母,博取父母的欢心,用鸡和猪等禽畜孝敬父母。
55.孝弟为百行之首,凡为人子弟者,不可忍灭天性,兹我族子孙,宜敦孝弟於一家。(大田吴山《刘氏家训》)
【译文】
孝悌是所有行为的首要原则,凡是为人子弟的人,不能够忘乎根本,泯灭天性,因此我族子孙,应该遵守孝悌。
56.孝敬父母,千古伦常;嘘寒问暖,侍药奉汤。(大田济阳乡《涂氏家训》)
【译文】
孝敬父母是自古以来的人伦纲常;平时要对父母嘘寒问暖,父母生病时则要在床前侍奉汤药。
57.孝为立身大本。若不孝于亲则不能忠于国;如何能使人人之行为皆善?请必自孝父母始。人能以父母待子女之心,行事则万善之。(大田吴山《林氏家训》)
【译文】
孝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如果不能对亲人孝顺则不能对国家尽忠;怎么样才能让人的行为成为善举呢?请一定要从孝顺父母开始。如果每个人都能像父母亲对待子女那样,那么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是善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