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身边敬老爱老的故事——百善孝为先

e三明   2020-10-11 00:59:32  市委    阅读

■   黄   丽

 

家风是一种传承,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家人从未告诉我家风是什么,但他们却用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家风。

“百善孝为先”,说到孝,我们家可是有呢。

我的奶奶因严重骨质疏松,肋骨塌陷压迫血管与神经,导致下肢没有知觉而瘫痪,从生病之后再也没有站起来过,她和叔叔婶婶同住,一日三餐都是婶婶亲手做饭,亲口尝冷热咸淡,然后恭恭敬敬地端给奶奶吃,很准时,从不敢耽误。每天夜里,婶婶都把老人伺候睡下后,才去忙自己的事,忙完了才能去睡,而且总是半睡半醒,半夜醒来给老人端水喝,给老人掖被。每天早晨为奶奶穿衣,扶奶奶大小便,端屎端尿。奶奶经常几天都没有解大便,尽管怎样让她排便,可是她说没有便意,只是感觉肚子有些腹胀,婶婶咨询过医生,知道肯定有宿便积在直肠里,所以买来“开塞露”用上,无效。没办法,就用手指把坚硬的大便一点点抠出来。在老人排便之后,她感觉肚子里舒服了很多呢!每次抠完大便,反复用肥皂、洗手液洗刷手,可是过好大一会了,手上还留有大便的气味。都说床前百日无孝子,可是婶婶用她的实际行动批驳了这种言论,也给作为晚辈的我们以无言的身教。

现在,我才知道,她为奶奶做的这一切,也正应了《论语》里的谆谆教诲。

记得去年夏天,母亲因不小心被玻璃砸伤右手腕,住在镇里的卫生院进行治疗,那时因工作不便请假,工作地离家约一小时左右的车程,我只能每天抽空买了能让母亲伤口尽快愈合的鱼回去,蒸好后趁热送到病房,一口一口喂她,看到母亲边吃边露出欣慰的笑容,我心里也暖融融的。

岁月无痕催人老,母亲也渐渐步入老年,现在我尽量利用周末的时间来弥补以前常年没在家尽孝的缺憾。有几次回家,把我日常工作和生活上有趣的事讲给她听,每当听到我在这里一切安好,她都会流露出欣慰的笑容。有一次,当我提出给妈妈洗脚时,她觉得很不好意思,在她的坚持下,我也就放弃了给她洗脚的想法。“孝顺”一词有两个含义,一是孝敬,就是对待老人恭恭敬敬的态度;再就是顺从老人的意愿。

在我们家,每一位成员都必须明白,尊敬自己的长辈。有时间也需盘点一下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有哪些是合乎道德规范的,哪些是今后需要努力克服的。

今年春晚,有首歌《时间都去哪了》,一曲终了,多少人为之动容,这首歌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原因恐怕是它反应了当今中国老龄化社会,人们普遍的心声吧!

 

(本文作者供职于清流县烟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