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家训

e三明   2020-10-11 00:59:30  市委    阅读

 1.盖士农工商,各有定业,士为上,农次之,至于工商亦不得已为,力计倘不务此,即为游手好闲,若名专一业,又不加功玩,日以嬉,业遂不精,与游手等,反为四民之蠢,凡我子姓不可不知天地间,岂有闲人而能丰其家者哉?(梅列《沙阳黄氏族谱》家训)

【译文】

士农工商,各有固定的职业,士(做官)是最好的,农是其次的,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工和商。如何不从事这些职业,就是游手好闲。如果从事一行职业,又不用功,整天贪玩,事业荒废,会成为四民中最愚蠢的人。凡是我的子孙,不可以不知道,天地间哪有游手好闲的人能使家业兴盛的?

 

2.家何以富,曰:勤俭而以矣。(梅列《黄氏家谱》)

【译文】

家怎么才能富裕?勤劳节俭就可以。

 

3.勤俭为立身立家之本。人不但贵乎有一长一业,且贵手能勤其业发挥其专长。不论士农工商,凡勤且俭者,家必日进,否则莫不致败。(永安上坪乡铜盘村《林氏族谱》)

【译文】

勤俭是立身立家的根本。人有专长、有事业是宝贵的,更可贵的是能做事勤恳发挥专长。不管你是士农工商哪一行,凡是勤俭的人,家业每天有进展,否则只会导致败家。

 

4.俭:量其所入,度其所出,开销如常,吃著相似。(明溪夏阳御帘《张氏家训》)

【译文】

节俭:要根据收入来决定支出,量力而行,要照常开销,吃穿用度要在自己财力范围之内。

 

5.尚节俭以惜财用。(明溪盖洋温庄《李氏家训》)

【译文】

要崇尚节俭,爱惜财物。

 

6.尚勤俭以成家计。(明溪夏阳紫云罗氏家训)

【译文】

崇尚勤劳俭朴,使家庭富足兴旺。

 

7.勤:大富由命,小富由勤,血汗为运,勤劳立身。(明溪夏阳御帘《张氏家训》)

【译文】

勤劳:大富大贵是命运所赐予的,小富小贵由自己勤劳所得,辛勤劳动就是自己的运气,要通过勤劳使自己在世上立足。

 

8.冠婚丧祭乡俗各不相沿,现奉上谕,事事敦崇节俭,可知朝廷爱民如子,为深悯财源之尚,代策财流之塞,良法美意何可负耶,我等各宜深自抑,黜去一切旧俗浮靡,以仰副意。(清流《江氏族规》)

【译文】

冠婚丧祭等乡俗都不沿袭,现在奉皇帝的旨意,凡事都要崇尚节俭,可以知道朝廷爱民如子,良法美意怎么可以辜负呢?我们应该克制自己,除去一切旧俗的浮华奢侈,以符合朝廷的意思。

 

9.勤稼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量财源。(清流《显公家训》)

【译文】

勤奋耕作才能丰衣足食,崇尚节俭才能扩大财源。

 

10.约婚丧  婚丧喜庆从俭莫从奢,勿好大排场而负债,莫迷信莫贪婪。(清流《马氏千七郎公宗祠家训》)

【译文】

约定婚丧习俗  婚丧喜庆要从俭操办,不要奢侈浪费,不要因为讲捧场而负债累累。不要迷信不要贪婪。

11.曰撙节费用。祀产之用甚繁。祠宇倾颓宜整。坵墓圯毁宜修。子孙读者,灯油宜给。族中贫者,吉凶宜助。虽费用不一,倘有撙节,未尝不可支持。我族人当思祖宗发迹兹土,创业维艰。贯所丰俭合宜,支度有节,庶足以恢先绪而振宗风。(宁化《刘氏族规》)

【译文】

要节约开支。祭祀所用的产业很多,祠堂破败需要修理,祖坟塌了也要修回去。子孙读书的,灯油钱要出。族里贫困的要帮助周济。虽然花费项目多而繁重,但如果能够加以节制,不是不能支撑。我们的族人应当念祖先在这片土地上奠基、创业的艰难。因此隆重简约要合乎尺度,支出有所节制,这样就可以恢复祖先的功业而光大门楣。

 

12. 凡人处世,只犯得一个奢字,足以破家,更足以折福。何也?天地生财,原以供人之正用,非以供人之浮靡。苟不知节,一年之费,致耗数年之费。一人之用,致耗数人之用。毋论其为中下户也,即号称素封,亦立见其空贵矣!且不止于空贵也。暴殄天物,鬼神厌弃。又其人奢侈过度,嗜欲必多,匮或病或夭,而福亦折尽矣!是故《尚书》有曰:“克俭于家。”俭非啬鄙之谓。惟量入以为出。不过于丰。亦不过于啬。治家之道,于此得矣!(宁化《巫氏家规》)

【译文】

人生活在世上,只要沾了一个“奢”字,就足以败家,更何况还会折福。这是为什么呢?天地间有钱财,本来是供人正确使用的,不是供人挥霍腐朽。如果不懂得节制,一年所损耗的钱财,是以往几年的总和。一个人的开销,可以抵几个人开销,不要说家庭境况一般的和贫困的,就算是有钱人家,也会坐吃山空。并且不止花光积蓄,浪费惯了,连神灵和鬼怪都表示厌弃。加上奢侈过度,欲望必然很多。匮乏后要么生病,要么夭亡,福气也消磨尽了。因此《尚书》说:“节俭持家。”节俭不是吝啬的意思。要计算好花费和收入,不要过于浪费,也不要过于节俭。治家的窍门,就都在这里了。

 

13.勤俭之宜务也。周礼先王于民无常业者罚之,使出一夫百亩之税;宅不树桑麻者罚之,使出一里二十五家之布。先王警惕游惰如此。吾族子弟,毋飘荡,毋赌博,士农工商,各执其业,则开财源节财流。衣食足然后礼义生,管子岂欺我哉!(宁化《郑氏家规》)

【译文】

勤劳节俭必须坚持。按照周礼,上古的圣人对于喜欢游荡不务生产的人进行处罚,责令他缴纳一个人丁百亩的税赋。家里不种桑种麻的也要罚,责令他缴纳一里二十五家的布。上古的圣人警戒游手好闲的人达到这种地步。我们家族的子弟,千万不能游荡不务生产,不能赌博。士农工商,各自干好各自的工作,在经济上才能够增加收入,节省开支。丰衣足食了礼仪自然会形成,《管子》里的警言又怎么会欺骗我们!

14.人以治生为急,勤则无不足,俭则常有余。徒勤而不俭,所入不供所出也。俭而不勤,源竭而流亦竭也。当勤俭交济,庻俯仰无虑。安土重迁,处之泰然。所以古之人国无游民,野无旷土,牵车服贾,攻木攻金,各精职业,户口相处。之用大矣哉。(宁化《张氏族规》)

【译文】

人以生产劳动为最重要,勤劳就不会不足,节俭还会有剩余。只是勤劳而不节俭,赚的就不够开销;只是节俭而不勤劳,没有来源也就没有积蓄。如果既勤劳又节俭,就不用担心了。这样,不论是安居还是迁徙,都可以处之泰然。古代国家没有游手好闲的人,野外没有闲田,拉车的,做买卖的,百行各业都认真做好自己的事,家家户户,和睦相处。勤俭的功劳很大啊。

 

15.权家处世丰俭得宜。自奉必须俭约粝食粗衣节一家之奢侈。眠迟起早,一家之勤劳。至于疑侍宾朋,则当丰洁隆礼,不可悭啬菲薄,致贻亵慢之议。(建宁大南村《谢氏家训》)

【译文】

安家处世要把握丰足跟节俭的度。自己必须提倡节俭,珍惜粮食来改正一家奢侈的陋习。晚睡早期,一家人都要勤劳,但是款待朋友,就应该尽量丰盛讲究礼法,不能够太小气刻薄,免得导致怠慢客人的非议。

 

16.不奢不侈,颗粒成廪,婚丧从俭,持家以勤。(建宁竹薮《王氏家训》)

【译文】

不奢侈浪费,粮食就可以在仓库里堆很高,婚嫁丧事尽量从简,建设家庭要勤劳。

 

17.处家之道必劝必恕  勤以治生 恕以待众 至於衣服食之需 必量入以为出 毋事刻私剥藏以利己  凡日用之常 毋丰而侈 毋俭而啬 此则为得中而家无與矣。(建宁《陈氏家训·处世》)

【译文】

管理家庭必须要学会规劝家人的不好行为,宽容他们的小过失,勤劳才可以谋生,宽恕才可以优待众人,至于穿衣吃饭这种事,必须量入为出,做事情不能存有私心,偷藏钱财,凡是日常用品不要太多太奢侈,也不要因为节俭而吝啬。这才是治家之道而不会有矛盾。

 

18.勤持家细打算,多存款防灾患。(建宁《江氏家训》)

【译文】

以勤劳持家,要为家庭开支等生计做好打算,多存款以防患于未然。

 

19.业精於勤,而荒於嬉。食必以时,而用以礼。无论耕读工商,富厚贫寒,不勤则废,废则无经自立。不俭则败,败则无事,不妄为。故朝乾夕惕,力作奔逐,勤之道也。毋肆滥旷,毋浪制作,毋勉强而好体面,毋饕餐而恣口腹,俭之道也。每见今人,家徒四壁,游手贪奢,酗酒妄为。久之,而贫者愈益贫矣。其或席厚履丰,纨绔成习,晏成逸乐,结交声势,久之,而富者亦贫矣。是故,本分勤俭,务宜自为警惕,劳苦不得藉口,悭吝不得为词。在昔,文伯之母,犹织东门之子。有讥嘉言懿行,万世典型。凡我族人,不可不知。(建宁罗源村《黄氏家训》)

【译文】

术业只有勤劳才能精进,如果嬉戏就会荒废,吃饭必须按时,并且讲究礼法。不管耕读工商,富厚贫寒,不勤劳就会荒废,荒废了就没有可以立足的本领了。不节俭就会败家,败了就一事无成,后人们千万不能这样做。所以早晚都要以勤劳作为处事的准则,这才是勤的道理。不要懒惰不去工作,也不要浪费生产,不要做自己经济能力不能承受的事情,不要大吃大喝这才是节俭的道理。每次看到现在人家徒四壁都是游手好闲、贪图享乐、酗酒妄为惹的祸。久而久之,穷的人越来越穷,有的人可能家里很有钱,但是铺张浪费成了习惯,整天只想着享乐,结交酒肉朋友,久而久之,他就会由富变穷。所以啊,要让勤俭成为一个人的本分,应该自己引以为警醒。古时候,文伯的母亲,还在东门织布,大家都说她言论有益和行为高尚。她也成为后世的榜样。凡是我族子孙,不可不知。

 

20.饮食以淡泊;衣服惟朴质。(建宁《林氏家训》)

 

【译文】

饮食要清淡,衣服要朴素。

 

21.珍重五谷;敬惜字纸。(建宁《林氏家训》)

【译文】

珍惜五谷粮食,爱惜纸张。

 

22.饮食服御乃民生日用之不可缺者,近来潜侈无节奢靡日甚,盗起民穷多由于此。张文节公为宰相自奉甚约,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不能举家锦衣玉食,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至失所,岂若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如一日乎?吾人当佩服此言以成恬淡朴雅之风。(建宁《何氏家训》)

【译文】

饮食服装这些本是民生日用不能缺少的东西,现在却奢侈无度日益浪费严重,强盗多了而百姓变穷了大多是这个原因。张文节公做宰相对自己还非常约束,他说,一个人从节俭变奢侈很容易,但从奢侈变节俭很难,我现在的俸禄,难道不能让我的家人都锦衣玉食吗?倘若一旦不是今天这个局面,我家人已经养成了奢侈的风气不能立马节俭,一定会导致流离失所,我们应该把这句话当成信条以养成朴素的民风。

 

23.俭:天道恶盈而好慊,君子严奢而喜俭;勤俭兼之当富贵,勤俭之家耐久长。(泰宁《寿朋堂邹氏家谱》家训)

【译文】

节俭:上天忌讳太过富足,喜欢不足,仁人君子严戒自己太过奢华,崇尚节俭;既勤劳又节俭就会使自己富贵,勤劳节俭的家族就会富贵绵长。

 

24.勤:耕者勤则衣食足,读者勤而功名成;治家勤而家兴旺,治国勤而国太平。(泰宁《寿朋堂邹氏家谱》家训)

【译文】

勤劳:农夫勤劳就能够使衣食丰足,读书人勤劳就能功成名就;勤于治家,家道便兴旺,勤于治国,国家就会太平。

 

25.克勤克俭,毋惰毋昏。(将乐《陈氏族谱》)

【译文】

为人要能勤劳节俭,不能够懒惰糊涂。

 

26.俭而足以,奢而匮。人之一身,不过恶衣恶食,以免饥寒。不见可欲,此心不乱,岂宜纵耳之好,以事无益。(将乐《黄氏族谱》)

【译文】

节俭就会富足,过度奢华就会财用不足。人生在世,不过是衣食粗劣,清贫度日,能免除寒冷和饥饿就好。没有欲望,心思就不会混乱,哪里可以只满足享乐的欲望,这些完全对自己的事业没有助益。

 

27.事以勤而得,怠而失。人有一身,则仰事俯育自有当为之事。鸡鸣而起,恐常不及,岂宜惰其四肢,无所用其身力。(将乐《黄氏族谱》)

【译文】

事业因勤劳而成功,因懈怠而失败。人生在世,自然会有维持家庭生活所必须要做的事情。鸡叫时起床劳作,尚且时常害怕不能够完成工作,哪里可以四肢懒惰,使自己的体力无处使用呢?

 

28.守俭约

处身立身,贵崇俭约。毋涉奢华,毋为耽乐。日用周旋,自甘淡泊。敬直义方,容止俨若。凈涤靡风,光明磊落。(将乐《汤氏族谱》)

【译文】

坚守节俭节约

处世立身,最可贵的是节俭节约。不要追求奢华,不要沉溺于玩乐。日常生活交际,自己要甘心平淡。为人要恭敬正直遵循法度,容貌举止要恭敬庄严。要祛除自己身上的萎靡之风,行事要正直坦白。

 

29.务勤俭:勤俭者,起家之本,传家之宝也。立业之基,人生所当务之也。勤而不俭,则财源于奢;俭而不勤,则财终于困。人世间,常见名门世族,莫不知祖宗勤俭,以成立业之本;下代之祸,莫不如子孙奢侈,以败家业之旨哉。是言,盖俭则富贵长保,家计不难振兴。倘男子不务耕作,女不事机杼,好逸恶劳。鲜衣美食,一旦娇惰,俯仰无资,将祖资财一败而空,拖衣漏食。凡我族人,当务勤俭。(将乐《清·弘农杨氏家训》)

【译文】

追求勤俭:勤劳节俭是发家的根本,传家的宝贝。勤劳节俭是成就事业的根本,是人生都要去追求的美德。只勤劳不节俭,那么会因过于奢华而耗费财物;只节俭而不勤劳,那么终究会沦为贫困。人世间时常能看到名门大族,他们的兴旺没有不是因为祖宗勤劳节俭而成就的;家族的沦落,也没有不是因为子孙过度奢华而遭致的,过度奢侈是败坏家业的根本原因。的确是这样啊。只有节俭才能够长保富贵,家业也很容易就可以兴旺。如果家中男丁不努力耕种,女眷不从事纺织,好吃懒做,即使是吃穿用度再丰盛,一旦有懒惰的心思,那么一举一动也会资财匮乏,(长此以往),把祖先积攒的家业侵蚀一空,沦为乞讨之列。凡是我门中的子弟,一定要追求勤劳节俭。

 

30.家庭日用所需,不可奢靡,不可吝啬,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衣食既足,生理自旺,礼教德行由是而生。凡安乐之境,莫不由勤俭而来;勤俭为立身立家之本。人不但贵乎有一长,有一业,且贵乎能勤其业,发挥其专长。不论士农工商,凡勤且俭者,家必日进,否则莫不致败;一家之中,男女皆不坐食,虽操作辛苦,然而知物力维艰,由是养成节俭朴实美德,小则可以一家自足,大则可以利物济世,矫俗成风。(沙县《林氏家训》)

【译文】

家庭日常用品,不能够奢侈也不必太吝啬,一天只吃一顿饭肯定会饿,一年都不做新衣那么冬天肯定会受冻,吃穿丰足,那么家庭肯定就会兴旺,才能够去谈礼教德行之类的事情。凡是安乐的生活都是从节俭当中出来的,勤俭是立身立家的本分。人不但要有一技之长,有自己的事业,还要能够勤劳于自己的事业,发挥自己的才干。不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凡是勤劳且节俭的人,必定有所收成,不至于败落,一个家庭,男男女女都辛勤劳作,即使工作辛苦,也能明白物力维艰,于是养成节俭朴实的美德,从小的说可以满足一家人自给自足,从大的说可以利物济世,矫正不好的风气而形成节俭之风。

 

31.节俭美风,为我中华民族历祖历宗所推崇,凡我子孙,衣食住行,概当恪遵节俭。(沙县《乐氏家训》)

【译文】

节俭的优良传统自古为我中华民族历祖历宗所推崇,凡是我族后人,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一概应当遵守节俭的风气。

 

32.民以食为天。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勤劳才能创造财富,节俭才能富足有余。勤俭致富,上可赡养父母,下可养儿育女。诚如此,既能尽孝道又可培育接班人。(沙县《邓氏家训》)

【译文】

民以食为天。一粥一饭,应当想到来之不易;半丝半缕,都要考虑到物力的艰难。勤劳才能创造财富,节俭才能富足有余。勤劳和节俭致富后,上可以赡养老人,下可以养育儿女。这样,既可以尽孝道,也可以培养接班人。

 

33.勤劳能做源头水,俭朴可立百代屋。(沙县涌溪《张氏家训》)

【译文】

勤劳节俭是源头活水,能使家业传百代。

 

34.勤以補拙,俭以养廉。(沙县《曹氏家训》)

【译文】

勤劳可以弥补技能上的不足,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风气。

 

35.务农乃系衣食之必资,上可以供父母,下可以养妻儿,故为养生之本也,苟不勤力耕种,必致田园荒芜,凡我族人,切不可偷安懒惰,以致终身饥寒也。(沙县《李氏家训》)

【译文】

从事农桑事宜才能为家人提供日常生活保障,这样才可以赡养父母,才可以培养妻子儿女,所以我们称之为养生之本,如果不勤劳耕种,必定会导致田园荒芜,凡是我族后人,一定不可以偷懒,以免导致一辈子没吃没穿。

 

36.治家务宜勤俭。勤而不俭,入少出多,虽勤无补。俭而不勤,财无来路,俭亦徒然。必使子弟才者课读,愚者课耕,此上策也。即或将本经营,兼权子母,虽云逐末,亦是生涯。切勿游手好闲,不事生业,切戒。充当胥差,丧失良心,辱及祖父。而俭又有诜焉,用度毋滥,衣服戒华,毋沾染于洋烟,毋肆情于淫逸。卆而家道小康,不肯受用太通,无复余地之留。惟时时默持节制之心,在在常怀满盈之惧。为天地惜物力,为儿孙留福泽。由是财流以有节而不亏,精神以慎持而愈固。观看百卉竞争烂漫,而易候已凋;松柏不尚繁华,而经冬独秀。理固然也。至若亲戚往来,友朋赠答,礼意上当用、人情中难免哉。又不可吝啬,失之门面。(尤溪梅仙镇《焦坑彭氏谱牒》)

【译文】

管理家务应该勤劳节俭。只勤劳不节俭,就会收入少,支出多,即使勤劳也没用。只节俭不勤劳,无法创造新财富,即使节俭也没用。一定要使门中子弟,有才学的去努力读书,品行愚钝的要努力耕种,这是最好不过的了。即使是去经商获利,虽说是末流贱业,也是维持生涯的途径。千万不能使子弟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这种现象)一定要警戒。不要让子孙们在衙门里当差,丧失道德良心,给祖先蒙羞。节俭又有以下许多要求,吃穿用度不要太过奢华,不要沾染鸦片等毒品,不要纵欲淫邪。即使最终通过勤劳节俭使家道小康,吃穿用度也不能太过放肆,使自己没有回旋的余地。要时刻保持节俭克制的心思,处处心怀对过分富足的恐惧。为天地爱惜财物,给子孙留福气。如此行事的话,即使花钱消费也因为崇尚节俭而不会有亏损,自己的精力气血也因为谨慎有持而更加坚固。你看那群芳争相开放,一片烂漫,但一旦节令变化就会凋谢;松柏树虽然没有花卉那样繁华,但是能够在冰天雪地中一枝独秀,就是这样的道理啊。至于说亲戚朋友交际往来,这是礼节中必须要花费的,是人情来往不能免除的,不能够太过于吝啬,有失体面。

 

37.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尤溪县《朱子治家格言》)

【译文】

饮食要节俭精细,菜园子里面的蔬菜收成就会越好,不要想着建造华丽的房子,不要想着侵占别人的良田,而是要多节俭,勤开垦。

 

38.节财用。(尤溪西城镇凤元村《东村洋余氏君灿公房谱·家训十二条》)

【译文】

节俭财用。

 

39.乡中子弟,宜以勤俭为先。(尤溪联合乡《联南蔡氏族谱》)

【译文】

我门中的子孙们,应该重视勤劳节俭的美德。

 

40.节用:

易曰:“不节若,则嗟若。”盖言不节必至于贫,而不免于叹矣。虽礼要得中,然于奢宁俭。倘衣服、宫室崇尚华奢,亦且用度不继,势必妄取苟求,辱身玷祖,愧悔无及,可不戒哉。(尤溪汤川乡《虎丘五叶山兜黄氏世谱·祖训十条》)

【译文】

节俭财用:

《周易》说:“不节俭就会有身受穷困的哀叹。”这是说如果不节俭就必然会使自己身受贫穷,必然会使自己发贫穷之叹。虽然说礼节上要合适,但是能节俭就不要太过奢华。如果穿戴、房屋崇尚奢华,那么自己的吃穿用度就会不够,这样的话,自己肯定会妄求财富、为财物而失去原则,使自己受侮辱,祖宗蒙羞,后悔也来不及,(如上所述),难道不需要时时告诫自己要崇尚节俭吗?

 

41.古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冠婚丧祭祀,切戒奢后,应遵俭约习俗之。本大节固不可废,而平俭当不失宜。丧祭循士庶之分,冠婚守当今之制。娶必择淑女,频繁有托,嫁必选才郎,门楣无添。庶门多孝,行敬承之善而鲜刍忤递反目之愆。至于衣服饮食居室,尤宜循份量力,毋得过后纵恣,以暴殄天物。(大田华兴乡京口村《叶氏家训》)

【译文】

古语曾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加冠、婚嫁、丧事、祭祀,一定不能铺张浪费,应该遵从节俭并使之成为约定俗成的规则。以上这些事本是大节,固然不可以轻视,但也要适当的节俭。丧事、祭祀要区分士大夫阶层与庶民阶层的规格。加冠、婚事要遵守当前的礼制。娶媳妇一定要选择淑女,嫁郎君一定要选有才的君子。庶民家庭多出孝子,做敬奉长辈的善事者多而少有忤逆结仇之事发生。至于说到衣服饮食居室,特别要注意量入为出,千万不要奢侈,以免铺张浪费。

 

42.贵自勤中得,富由俭里来。(大田奇韬镇龙坪村《黄氏家训》)

【译文】

富贵都是从节俭和勤劳当中得来的。

 

43.俭可助廉,勤能补拙。(大田玉田范氏家训《尚勤俭》) 

【译文】

节俭可以使人变得廉洁,勤劳可以弥补技能上的缺陷。

 

44.俭可助廉,勤能补拙。开财之源,非勤莫克。节财之流,惟俭是则。士农工商,各精其业。怠惰奢华,切宜刻责。休待老年,徒伤落魄。克勤克俭,是为美德。(大田玉田范氏家训《尚勤俭》)

【译文】

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风尚,勤劳可以弥补技能上的不足。要想有财路,勤劳是根本。节流的最好做法则是节俭。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要精进技艺。怠慢工作、偷懒、奢侈,这些陋习都应该严厉的苛责。不要等到年老了再去悔恨,徒增伤感落魄。牢记勤俭二字,这就是一种美德。

 

45.居家勤俭固为美德,然简必中礼。若过于鄙怯,不为守钱虏,亦非守家之道也。(大田林埔大宗祠·《萧氏祖训》)

【译文】

勤俭持家固然是一种美德,但一定是要合乎礼仪。如果过分贪财,即使不成为守财奴,也不是持家之道。

 

46.老氏三宝,俭居一焉,人生福份,各有限制,若饮食衣服,日用起居,一一朴啬,留有余不尽之享,以还造化。优游天年,是可以养福奢靡,败度俭约,鲜过不逊,宁固圣人有辨,是可以养德,多费多取,至于多取,不免奴颜婢膝,委曲绚人,自丧己志。费少少取,随分随足,浩然自得,是可以养气,且以俭示后,子孙可法,有益于家。以俭率人,敝俗可挽,有益于国,世固莫之能行。何哉其敝,在于好门面,一念始如乎。讼好赢的门面,则鬻产借债讨人情,钻刺不顾利害、吉凶、礼节。好富厚的门面,则卖田嫁女,厚赂聘媳,铺张发引,开厨设供,倡优杂还,击鲜散帛,乱用绫纱,又加招请贵宾,宴新婿,与搬戏许愿,预修祈福,力实不支,没法应用,不知挖肉补疮,所损日甚,此恶俗可悯可悲。噫,士者民之倡贤,智者庸众之倡责,有所属吾日望之。(大田《朱氏旧祖规》)

【译文】

老有三宝,节俭是其中一个,每个人的福分都有定数,如果平时穿衣吃饭日用起居都很简朴,那么就可以节省下很多钱粮以备不时之需。安享天年是可以过的很奢靡很有福气,但非常节俭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好的事情,所以自古圣人就说这样可以养德,多花就要多借,如果借得多了,就难免向别人卑躬屈膝,沦丧自己的志气。花的少那么对于所获得要求也没那么高,有多少都觉得足够,浩然自得,就像孟子所说,可以养浩然之气,并且以身作则,子孙也有一个学习的榜样,对家庭而言是很有好处的。以节俭给他人做表率,可以更正许多陋习,对国家而言是有利的。为什么人们总是做不到呢?问题的根源在于好面子。诉讼好赢的人家,就会卖家产借钱讨人情,完全不顾其中利害、吉凶、礼节。喜好富贵的门面,则经常变卖家田嫁女儿,以厚重的聘礼娶媳妇,铺张浪费,开厨设供,倡优杂还,击鲜散帛,乱用绫纱,还特意聘请贵宾到场,设宴款待新女婿,搭戏台唱戏,想要做一些祈福之事,但是自身经济实力不够,没办法应用,却不知道这就像挖自己的肉来填补疮口,损耗永远来得比弥补大,这种恶俗着实可怜。哎!有钱的人崇尚节俭我们认为他是贤人,智者如果平庸那么大家都会责备他,希望我的后代们牢记。

 

47.勤俭立业,为人忠厚。(大田建设镇《高氏家训》)

【译文】

勤劳节俭才能成立家业,为人一定要忠厚实诚。

 

48.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虫。千金怕吃,万金怕赌。治家在勤、在俭,游惰戒之。(大田林埔大宗祠《萧氏祖训》)

【译文】

勤俭是摇钱树、聚宝盆。不怕家境不好,就怕家里出懒惰的人,纵有千金万金也经不起败家的人浪费。治家贵在勤劳节俭,游手好闲、懒惰的人要引以为戒。

 

49.生活俭朴、不可奢侈。为人须成器,切勿枉处世。(大田《涂氏家训》)

【译文】

生活需从简,不可铺张浪费。做人要成大器,千万不要白白立于世间,无所作为。

 

50.天生四民,业各有常,士谋道艺,农望收藏。作为在工,贸易维商,心安固守,无怠无荒。(大田林埔大宗祠《萧氏家训》)

【译文】

天下原本就分士农工商四种,各个行业都有其本质不变的东西。读书人谋求的是学问、道义和技能,农民期盼的是好的收成得以贮藏,创制物品的是工匠,维持贸易的是商人,内心安适坦然的守着自己的职业,不要怠慢不要荒废。

 

51.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大田屏山《章氏家训》)

【译文】

家庭兴旺就靠两个字:俭与勤。

 

52.以俭示后,子孙可法,有益于家;以俭率人,敝俗可挽,有益于国。世固莫之能行何哉?其敝在于好门面,一念始如乎。此恶俗,可悯可悲。噫,智者倡导节俭,正属祖之望。(大田后华村《宗族祖训》)

【译文】

 以节俭的生活方式给子孙后代做示范,子孙就有榜样可以做参照,对家庭的发展是有利的;以节俭给他人做表率,可以更正许多陋习,对国家而言是有利的。为什么人们总是做不到呢?问题的根源在于好面子,这是一种恶俗,让人觉得惋惜。有智慧的人都倡导节约,这是祖宗先辈所期望的。

 

53.治家不勤不俭,底贫时斗米文钱谁肯贷。(大田太华镇魁城村《连氏家训》)

【译文】

家庭成员如果不勤劳不节俭,那么到山穷水尽时又有谁肯借你斗米文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