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从彦拜师

e三明   2020-10-11 00:59:13  市委    阅读

■   林 荣 发

 

宋代理学大师罗从彦(1072-1135年),字仲素,沙县城西洞天岩人。因先祖郡望豫章,故世称豫章先生。

image.png

罗从彦从小就喜欢读研理学。他听说杨时得河南二程的河洛理学真谛,羡慕不已。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他徒步到萧山(那时杨时为萧山县令)拜见杨时,与陈渊一起为杨时弟子。他初入杨时门下时“汗惊浃背”,可是没几日就惊叹说“不至是,几虚过一生矣!”通过几天的观察,杨时也认为在众多门下弟子中,“唯从彦可与言道”。杨时在与罗从彦讲《易·乾九四爻》时,曾说“伊川(程颐)说甚善”。罗从彦为了求证,便变卖田产充作盘缠,前往洛阳向程颐请教,发现程颐所说与从杨时处听到的相差无几。从洛阳回来之后,师事杨时更为虔诚。曾五次受学于杨时,“终得杨时不传之秘”。

罗从彦学成回到沙县后在罗浮山择地建室,绝意仕进,终日端坐精思,习研伊洛渊源的理学。他先后在沙县的洞天岩、南斋书院讲学论道,宏扬理学。政和六年(1116年),朱熹的老师李侗拜罗从彦为师。朱熹的父亲朱松也成了罗从彦弟子。许多当代理学名流都投入了罗从彦的门下。

二程理学传入福建是杨时之功,而“上传伊洛(二程),下授延平(李侗)”的就是罗从彦。朱熹说:“罗先生严毅清苦殊可畏”“一箪一瓢凛然高风”“龟山倡首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众,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如仲素一人而已。”河洛理学经历了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代师承,终成以集大成者朱熹为代表的闽学。所以,罗从彦与杨时、李侗、朱熹并称“闽学四贤”。

绍兴二年(1132年),罗从彦以特奏进士身份出任广东惠州博罗县主簿;绍兴五年(1135年)十一月病逝。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明朝廷特赐罗从彦从祀圣庙称先儒罗子。在沙县城关西门外建有一座“豫章贤祠”。该祠创建于元代至正元年(1314年),现存建筑为明代崇祯六年间(1633年)重建,1993年开辟为罗从彦纪念馆。

(本文作者供职于原三明市方志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