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家训

e三明   2020-10-11 00:59:12  市委    阅读

1.刻苦学习功必成,切不可让志气沉。(梅列区洋溪镇饱饭坑村《邓氏家谱》)

【译文】

只要勤奋努力,功业一定能成,千万不要消磨了志气。

 

2.重读书(三元区《林氏家训》)

【译文】

要重视读书。

 

3.读书在勤勉才能刻苦。古人如囊蝇、如映雪、如悬梁,莫不从刻苦而到有成。须记勿怠勿骄自持聪明、勿半途而废、勿忘于小成,如此必可至大成,而成大器。(永安上坪乡铜盘村《林氏族谱》)

【译文】

读书要勤勉刻苦。像古代的孙康冬夜映雪光读书;车胤夏夜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孙敬头悬梁读书,无不是刻苦才能有成就的。必须记着,不要懈怠,不要骄傲自以为聪明,不要半途而废,不要止步于略有成就,这样一定能有大成就。

 

4.勤耕作,勉读书。(永安《姜氏宗谱》)

【译文】

勤劳耕作,努力读书。

 

5.先读书:士为四民之首丕振家声,于是乎在其才者,天分既优加以学问之功,自可上希乎贤哲;其不才者,资秉虽下泽以诗书之气亦可默化其愚顽,愿我族人加意栽培,晋心督课文章原可华目匪特宗族有光宠也。(明溪瀚仙镇岩里《谢氏家训》)

【译文】

为人首先要读书:读书人是各种人中最高贵的,能够大振家族的名声,所以说有读书才能的人,自己天分本身优秀然后接受学问的薰陶,就可以尊敬仰慕先贤明哲,向他们学习;没有读书天赋的人,资质禀赋虽然比较差,但是用诗书去熏陶也能够慢慢地改变他们的愚昧和顽固,希望我门中族人能够用心栽培后代儿孙,用心地监督考察(子孙们的)文章,希望(子孙能够通过读书)使自己眼界开阔、成为文才杰出的人,使宗族荣耀。

 

6.志远大 勤劳立业奋志芸窗,挥汗荷锄索典披图。数伏数九,栉风沐雨。鲜花不插懒人头,刻苦便成人中人。(清流《马氏千七郎公宗祠家训》)

【译文】

志向远大  要有远大理想,奋发苦读。寒来暑往,辛苦奔波。荣誉不会掉在懒人头上,刻苦才能造就国家栋梁之材。

 

7.农桑为衣食之本,当竭力于三时;经书乃仕进之阶,宜究心于朝夕。故俶载南亩,先戒嬉游;鼓箧穷经,独防荒惰。凡我子侄,耕读二途,须宜自勉,庶几家丰物阜,身享华荣。倘玩日愒时,嬉游是躭,必致家贫身贱,难辞世侮人非。(宁化《伊氏祖训》)

【译文】

农业生产是谋求衣食的根本,春、夏、秋三个农忙时节应当尽心尽力。经书是读书当官的阶梯,应当早晚用功。所以农事开始了,就不能贪玩;读书要通透经典,就要预防懒惰。凡是我族里的子孙,耕读两条路,必须自我勉励,才能够家中殷实,荣耀一身。倘若终日消耗时间,耽误在玩耍上,必定导致家中贫穷,被人瞧不起,也免不了别人欺侮诽谤。

 

8.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教人明人伦,谨言慎行而已。而能文艺者,即发科甲,居官职,犹身内事也。古人云:“不读书。不知义。”每见今之人多失其亲踈厚薄之等,辞受取予之节。境顺则骄奢纵欲,境逆则丧灭亷耻,皆由不读书故也。晦庵云:“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此诚要论矣。(宁化《张氏族规》)

【译文】

圣贤说了千言万语,都是教人明晰人伦、谨言慎行而已。能够读书学写文章,即使中了举,当了官,也只是发挥了本身的特长。古人说:“不读书,不知义。”经常看到现在的人待人既不懂亲近、疏远、交厚、轻视的区别,又不懂拒绝、接受、索取、给予的原则,处境好就自大奢侈,放纵欲望;处境差就抛弃廉耻。这都是不读书的原因啊。朱熹说:“子孙虽然蠢笨,经书不可不读。”这真是非常重要的观点。

 

9.读书要敦实行。不可徒习虚文实行不敦即使文句颇通侥幸荣矜究为名教罪人况古今来读书不敦实行者断不能上达则后之子孙读书务勉为有文有行之人可耳。(建宁滩角村《谢氏祖训》)

【译文】

读书要有实际行动。不可以枉学虚文没有实际用途,就算文章辞藻华丽通顺,侥幸获得称赞,那也不能算是名士。更可况自古以来读书不求实际的人一定不能有大作为,所以后世子孙读书一定要互相勉励,争取有知有行,做真才实学的人。

 

10.治学求精,尊师敬长;奋力拼搏,青史留芳。(建宁《吴氏祖训》)

 

【译文】

对待学问要求精进,尊敬师长;学习要努力勤奋才能后世流芳。

 

11.奋志读书

圣贤以经书绍示万世,后人明理以正其行也。故古者立德立言立功,上之为真。儒将良臣光昭史册,次亦登科发甲,号称名门。族中务须延师课子以其候于有成。(将乐《冯氏族谱》)

【译文】

发奋读书

先贤先圣把经书典籍流传给后世,后世的人通过明白其中道理来端正自己的行为。所以古人把为后世树立高尚的道德、为国为民建立功绩、为后世提出真知灼见这三大志向,尊奉为人生真理。(因为坚持这个理想),文武双全的将领、贤臣能够彪炳史册、万古流芳,即使践行不力也可以荣登进士,使宗族名声显耀。家族中务必要请先生来督教子孙读书,等着子孙能够有所成就。

 

12.教子弟以读经书,学正业以戒嬉游。(将乐《肖氏族谱》)

【译文】

应该教育弟子去研读诗书,学习正规课业,防止他们玩乐。

 

13.经书当读。朱子云:“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以诗书名为益智粽,乃立身之要图也。果其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而为国家有用之人,吾见达则致身通显以为国家为民,荣宗耀祖,即不幸穷而在下,则名山著述,亦不失为明经行修之士焉。吾愿为子弟者,体父兄之意,乘时奋勉;为父兄者,致子弟得荣有贤父兄焉,则幸耳。(将乐《傅氏族谱》)

【译文】

应该读经书。先贤朱熹说:“门中子弟虽然愚钝,经书不能不读。”通过读诗书来增长智慧,是人处世为人的最重要的谋划。如果读书能够深入钻研、细微咀嚼,定可以成为于国于民有益的人,如果自己得志就要做高官为人民为国家谋福利,并使祖宗荣耀,假如自己不太幸运,不能得志而成为普通人,那么可以潜心著作,这样也算是明白经义,修行养性的君子。我希望我门中子弟,能够体会长辈的苦心,借助机会勤勉读书;希望我门中做长辈的人,能做一个贤德的长辈使自己的子孙能够荣显,这也是极为幸运的事。

 

14.课诗书

增光门第,诵诗读书。辛勤搜讨,讹辨鲁鱼。一生职业,万事权舆。库储元凯,帷下仲舒。知人论世,莫负居诸。(将乐《汤氏族谱》)

 

【译文】

督教子孙读书

出色的家族,人人都会诵读诗书。辛勤地钻研学习,辨别经书中的错误。一生的事业,所有事情的起点都在诗书之中。要使家族中贤才济济,要像董仲舒那样专心诗书。以诗书来鉴察人品,谈论世事,不要辜负大好时光。

 

15.学莫先于读书。人性本善,知识不明,故流而为恶,圣贤经训所以使其人以趋善。况儒衣儒冠自当穷经博古,为君子之其儒。(将乐《黄氏族谱》)

【译文】

学习的首要是读书。人的天性是良善的,因为没有见识不明道理,所以会沦落到邪路,先贤先圣的著作与教诲是用来使人发展良善的。并且(作为)身着儒家冠服(的人)更应该极力钻研经籍,通晓古世之事,使自己成为君子那样的儒士。

 

16.所谓子孙,诗书宜读,听者共勉,愚者加督。(沙县《罗氏家训》)

【译文】

子孙后代,要多读诗书,子孙们应当共同勉励,至于稍微愚钝的人就要对他严加督促。

 

17.古人惜寸阴、分阴。时不可失,少年立志学习,当惜阴趋时,为一生事业成功之基础。熟记此语,终身受用。(沙县《林氏家训》)

【译文】

古人珍惜点滴时间。生怕时间被浪费,少年时立志勤学奋进应该热爱光阴,珍惜光阴努力学习是一生事业的基本。后代子孙要牢牢记住这句话,它会让你们终身受益。

 

18.务读书

家不论贫富,子女不论智愚,第一要读书。读书则能知时理,古人所谓致知、格物、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使人知为人之理,立业之方,有益于民,有功于国,而不至为非作歹,为世人所不容。

幼年读书,尤须专心一意,务要读得字字分晓,须背诵者,尤要背诵,幼年所读书,可终身不忘。谚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故读书要熟,明其义理,则为有成。

读书“十则”:静坐则神清;澄思则理透;好问则识广;多读则识博;笔勤则文兴;功纯则德进;好冷僻则有炫奇之戒;务细碎则有穿凿之嫌;无卧薪尝胆之志,则心思不至;无破釜沉舟之勇,则功夫不深。

人生有限,时光如奔电逝波,一去不返;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且不可因循姑待,白首徒悲,贪恋无益之为;虚掷韶华,误有为之学问。古人爱惜分明,真为金玉良言。

善读书,于人不置疑处,须教有疑问;人已有疑者,却要会其理,出而无疑,读书能致如此地步,才算是有悟。

少年读书,能记忆而不知其用处;中年读书,知有用而常苦善忘。其上焉者,着书立说;下焉者,摘要笔记。书中精义,经手自写,则记忆自深,且可为他人之参考。

读书在勤勉,在能刻苦。古人如囊萤、映雪、悬梁、刺股,莫不从刻苦而致有成。须记勿怠勿骄,勿自恃聪明,勿半途而废,勿安于小成,如此必可致成大器。(尤溪县汤川乡《金洋林氏族谱》,中仙乡《西河郡林氏峙峰族谱》)

【译文】

务必要去读书

不论家庭条件是贫穷还是富裕,不论子女是聪明还是愚笨,首先要让他们去读书。读书就能够明白当今的道理,即古人所说获取知识、推究事物、端正心性、使心志真诚、修养自身道德、治家、使天下太平等道理。读书可以使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建立事业的方法,可以使人对人民有用、为国家建立功勋,而不至于为非作歹,为人民、社会不容忍。

小时候读书,要格外地专心,一定要把书中的每一个字都理解明白,需要背诵的地方,要去背诵,幼小时读过的书,能够一辈子都不会忘掉。谚语说:“把书读很多遍,书中的要义自然会明白。”所以说要把书读熟,明白书中的道理,就会有所成就。

读书的“十条法则”:静坐读书可以使自己心神清爽;澄清思虑就可以是自己透彻地领悟到书中道理;喜欢提问就会使自己知识渊广;多读书可以使自己见识广博;勤于动笔就会使自己文思勃兴;一心用功就会使自己道德有所长进;喜欢读冷僻的书就要警戒自己不要卖弄奇绝的知识;专心琐碎知识就会使自己对书中内容有牵强附会的嫌疑;如果读书没有勾践卧薪尝胆那样刻苦自励的志气,那么读书所需要的思考能力就会不够;没有项羽破釜沉舟决战到底的勇气,那么做学问的功夫也不会深。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时间如同闪电、波涛一样迅速逝去,一去不回;做学问就和逆着水流行船一样,不去努力就会后退。千万不要迟延拖拉,(年少时)深深留恋着无助于人生的事情,到了头发白的时候只能白白地悲叹;白白地丢弃大好时光,耽误了有益人生学问的学习。古人对他们所爱所惜十分明确,真的是宝贵的教诲啊。

要善于读书,在书中前人没有质疑的地方,需要提出自己的疑问;前人已经质疑的地方,就要领会其中的道理,(如此这样)读完书就没有疑惑了,读书能够达到这种水平,才可以算得上是领悟了书中道理。

少年时读书,记忆力特别好却不知道记忆什么知识;中年时候读书,知道知识有用却时常苦恼记忆力不够。优秀的读书人是根据书中内容著书立说,资质一般的读书人是摘录笔记书中的内容。书中精辟的义理,通过自己抄写,就会记忆深刻,(所抄写的内容)还可以为别人做参考资料。

读书要努力不懈,要能够刻苦钻研。古代的先贤像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孙敬悬梁、苏秦刺股等,没有一个不是因为刻苦读书而使自己有所成就。需要谨记读书中不要懈怠不要骄傲、不要自以为聪明,不要半途而废,不要因为小的成就止步不前,如果这些要求都达到了,那么一定可以使自己成为有大才能的人。

 

19.子弟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小则粗知礼义,大则显宗耀祖。苦任其愚鲁成性,不受诗书之教化,何异禽兽。后之子孙,宜细思之。(尤溪联合乡《联南蔡氏族谱》)

【译文】

(门中)子弟虽然愚笨,经书不能不去读。从小处来说,读书可以使自己略知礼义道德,从大处则可以光耀门楣,使祖宗容显。如果(子弟)不接受诗书的教化,任由他们养成愚笨鲁莽的习性,这样的子弟和禽兽没有差别。后代子孙应该仔细地思考这些。

 

20.子弟宜皆读书。盖书不误人,达可光祖耀宗,穷亦知理守法。若不读书,则心不明理;不明理,则中失穷见。一切事务到头,茫无把握。礼义廉耻四字,置若罔闻,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尤溪梅仙镇《焦坑彭氏谱牒》)

【译文】

(门中)子弟应该都去读书。因为读书不会误导人,读书显达可以使祖宗光耀,(即使)读书不得志也可以(使自己)明白道理、遵守法度。如果不去读书,那么心中便不明白道理;不明白道理,那么内心就会有见识短浅的缺陷。(自己)所做的事儿从头到尾,(就会)茫然无措、没有任何把握。(不明理)就会把礼义廉耻等社会一切道德行为规范当作耳旁风一样不去重视、遵守。所以做人最值得开心的是有贤德的家人(影响自己)。

 

21.寒窗磨志、博览群书。(大田《魏氏家训》)

【译文】

 勤学奋进,博览群书。

 

22.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不能则学,不知则问。(大田梅岭《田氏家训》)

【译文】

不要怕学无所成,就怕学习不能心正意诚。书本搁置一旁,不常学习,它就像一块砖一样,毫无价值。人不能不学习,有不知道的地方就要开口问别人。

 

23.素好诗书,忠心报国; 世代上进,光耀高平。(大田玉田《范氏家训》)

【译文】

平日里要多读诗书,对国家尽忠,这样世世代代都能够有上进心,从而光宗耀祖。

 

24.学而不倦、质疑多思。勤于实践、探索真理。(大田《谢氏家训》)

【译文】

学习不要感到疲倦,要多思考,敢于质疑,多投身于实践当中去探索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