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 允 东
细细追溯黄慎从“布衣”到“画圣”的艺术之旅与坎坷的命运,我心中肃然起敬。可以说他84年的生涯是历尽艰辛,勤奋读书,刻苦学画,自学成才的生涯。黄慎出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据传,儿时的他聪明伶俐,跟父亲黄维峤认字,平时爱在沙土、灰尘上写字画画。正如他在《述怀》诗中写到的那样:“四岁分梨亦知让,七岁画图亦知书;庭前觅枣健如犊,十五学剑轻匹夫。”可是他命运坎坷,12岁那年,父亲去湖南经商,谁知两年后竟客死他乡。当时正是荒年,两个妹妹相继夭亡,可谓雪上加霜。为谋生计,他奉母命学画,为人写真。16岁别母离家拜汀州画师上官周为师。他勤学苦练,悉心钻研,画艺日进。靠卖画换取微薄收入来养家糊口,从此挑起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担,无法上学,通过科举入仕扬名的理想也随之破灭。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艰苦的艺术之路。他跟上官周学画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就把上官周画花鸟、山水、楼台的技巧都学到手了。但他自己还不满足,他明白作画要讲究气韵生动。有了技法,仍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广其识见,增其阅历,富其学养,方能丘壑内营,下笔天机,气韵生动。他觉得“予画之不工,则以予不读书之故”。于是他发奋读书,17岁时他住在庙里,白天作画卖画,晚上借佛灯攻读“毛诗、三礼、史汉、晋宋诗文,杜、韩五七言及中晚唐诗,熟读精思”。在宁化民间至今还流传着黄慎当年《借光苦读》的故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学识渊博了,眼界也开阔了。但仅此还不够,他为了拓宽视野,丰富创作题材,不断提高画艺,康熙五十八年(33岁)他离家远游,出宁化、去江西、上南京、下广东、走浙江,边作画卖画,边游览名胜,访师结友。大自然的日月、山水、草木、虫鱼,愉悦了他的心灵,启迪了他的智慧,塑造了他的风骨,从而奠定了他日后成为名画家的坚实基础。远游几年后于37岁时达扬州,定居扬州。
扬州自古繁华,经济的发达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加之富豪们附庸风雅,因此吸引了众多的文人画士。黄慎进入扬州后,深感自己循规蹈矩的工笔人物画显得俗气,很难有立足之地。突然有一天茅塞顿开,悟到亦步亦趋没有前途,“志士当自立以成名,岂肯居人后哉。”于是,他中年变法,从学习怀素的狂草入手,以草书入画,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泼墨大写意,开创一代画风。我曾拜读过《黄慎画册》,欣赏过他的《丝纶图》《归渔图》《渔翁》等艺术精品。尤其是他的写意人物画,神情毕肖,气韵生动,栩栩如生。难怪乎郑板桥评价道:“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当年的扬州可以说是“艺术家的摇篮”,孕育了许多文艺精英。当时,在画坛上与黄慎一样画风独特,性格狂放不羁的还有金农、汪士慎、李鱼单 、高翔、郑燮(板桥)、李方膺、罗聘,他们被世人称之为“扬州八怪”。
有趣的是“杨州八怪”佼佼者黄慎除了画艺怪异独特外,他的思维方式及性格特点也与众不同,显出种种“怪”相。我觉得黄慎的“怪”是有品位的怪,怪出了他的高风亮节。是其特定时代人生观、世界观的曲折反映。其“怪”源于他鄙薄功名,同情底层人民的思想。在宁化民间流传着一个《宫廷应试》的美丽传说,说的是雍正年间,皇帝要御封一名宫廷画官,比黄慎小九岁的宁化老乡雷鋐当时是太子太傅,举荐了他。对于黄慎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当官机会,只要皇帝老子一高兴就有“仕”。应试那天,其他人送上的多是美女、仙人、贤士,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之作,偏偏黄慎画了一幅宁化家乡寿宁桥头的《群乞图》献上,试图忠谏最高统治者关心庶民的疾苦。可是皇帝见画上一群骨瘦如柴,粗衫褴缕的乞丐,龙颜大怒!从此他失去了一次出仕的良机,以“东海布衣”终老一生。跟当年一些热衷名利,不惜明枪暗箭,相互倾轧的艺人相比,黄慎之品格就愈见其高尚了。他尤其喜欢从底层小人物的现实生活中广泛取材,笔下的农夫、樵夫、渔夫、乞丐等,无不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以自己饱蘸同情的笔表现他们的苦难,抒写他们的悲愤,勾画他们的乐趣。这些作品无不闪烁着他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思想火花。
他作画时喜酒,却“一瓯辄醉,醉则兴发,濡发舐笔,顷刻飒飒可了数十幅”酒后挥毫泼墨,成画如神快,真是豪爽大手笔。或许“酒”能激发他的艺术灵感,使之神思飞扬,下笔若有神吧!
他心情好,高兴时,虽“担夫竖子”索画,“亦欣然为之”;若心情不好,不高兴时,任你达官贵人奉上绢纸重金求画,他也掉头而去。“当其意有不可,操缣帛郑重请乞者,矫尾厉角,掉臂弗顾也。”
他作起画来总是进入一种半颠半狂的状态,奋袖迅扫,如疾风骤雨,追求神似,廖廖几笔,栩栩欲活。“每题画毕,必凭几掉头,往复吟哦,不能自己。”(图为黄慎的画)
真是既“怪”得可爱,又“怪”得高尚。平时“心地清,天性笃,衣衫褊袵,一切利禄计较,问之茫茫。”而这个怪杰却是一个大孝子,“所得袜材赀,尽举以奉其母。母节孝,为倾囊请于宫,建立坊表。妻与子或至无以糊其口。”据载,黄母的节孝牌坊建在宁化城北的花心街,已圮废不存。对慈母如此孝敬,真令人钦佩!
布衣黄慎正因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性格,创新的胆魄,探索的韧劲,才成其为诗、书、画“三绝”,才能成就为绝伦逸群的一代怪杰。
他的诗歌创作也取得卓越成就,在当时的文人中争相传诵。其传世文学作品《蛟湖诗钞》颇具特色。《蛟湖诗钞》我曾拜读过,他的许多诗锋芒毕露,如《杂咏》:“黄犊恃力,无以为粮。黑鼠何功,安享太仓。”“谲语类忠言,是非辩谗谄。空中悬一剑,涂蜜令人恬。”诗中大胆揭露了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大兴文字狱,告密诬陷成风的险恶世情。诗篇充分表现他为民呼号的大无畏精神,体现了叛逆性和抗争力。尤其是他的抒情小诗令人喜爱。妙趣横生,清新自然,韵味无穷。如《溪行》:“独有清溪上,环看面面山。野凫回浦曲,秋卉向人闲。洞口朝归去,松门夜不关。”诗中景物都被人格化了,被赋予极浓厚的感情色彩,因而显得空灵活脱,自然天成。就整体风格而言,正如雷鋐所言:“直抒胸意,清新高雅,亦如巉岩绝山献,烟凝霭积,总非凡境。”
而黄慎的书法以草书之妙而独具特色。理学家雷鋐曾用“疏影横斜,苍藤盘结”予以高度赞许,推崇备至。
(本文作者系宁化文联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