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帮难者、济残人。(三元区后路《邓氏家规》)
【译文】
帮助有困难的人、救济有残疾的人。
2.睦族之有四:一曰矜幼弱。幼稚先亲人难以自立,成人则须有矜悯之心,随时给助力。二曰恤鳏寡。贫者则恤以善言,富者则恤以财力资其生活。三曰周窘急。族人有衣食无着者则谋给以生路,量己之力为之接济,亦尽己之心。四曰解纷。族人有纷争者,得多人劝解,往往得心平气和,重归于好。此亲族之所贵也。于此之外若有力量捐义田设义仑立义学置义家,使合族之人生死均无所恨,实睦族之大者。(永安上坪乡铜盘村《林氏族谱》)
【译文】
和睦亲族有四个方面:一是怜悯幼小的人。没有亲人的幼儿难以自立,成年人要有怜悯之心,随时给予帮助。二是体恤鳏夫、寡妇。如果自己贫穷,就用好听的话去安抚他。如果自己富有,就用财力去资助他。三是救济困难急迫的人。族人中如果有衣食无着的人,可以帮他谋求一条生路。根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也是尽了自己的心意。四是排解纠纷。族人如果发生纠纷时,能得到多人的劝解,往往能够心平气和,重归于好。这是家族中难能可贵的事。
3.怜鳏寡 残疾孤寡翁妪最宜照顾周全,凡雏母苦贫贱最堪怜。寒则予旧絮,饥则受余。(清流《马氏千七郎公宗祠家训》)
【译文】
怜悯鳏寡 残疾孤寡的老人最应该照顾周全,孩子小母亲孤苦贫寒最可怜了,要尽量照顾周全,饥寒时给予接济。
4.睦乡邻 提倡移风易俗,和族睦邻,莫恃豪富欺贫,有事相问相助。(清流《马氏千七郎公宗祠家训》)
【译文】
乡邻之间要和睦相处 提倡移风易俗,宗族、邻里和睦相处,不要仗着权势和富裕逞强好胜,欺负穷人。乡邻间要互帮互助。
5.劝善举以成人美,助学资以励进程。(清流《显公家训》)
【译文】
做慈善的事情去成全别人的好事,助人学费以鼓励他学习。
6.对人以和为贵,器量广阔,多为他人设想。(建宁《黄氏家训》)
【译文】
待人接物要和气,以和为贵,放宽度量,多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
7.勿持富豪而欺穷困,见贫苦亲帮须多温恤。(建宁《林氏家训》)
【译文】
千万不要仗着自己有钱就欺压穷苦的老百姓,看到生活比较清贫的亲戚邻里要想着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8.贫则援之,弱者扶之。万众一心,竭躬尽力。(沙县《魏氏家训》)
【译文】
看到别人清贫,就应该支援他,碰到在社会上比较弱势的人就应该扶持他。大家都应该这么想、这么做,竭尽全力身以躬行,那么社会就会变得和谐友爱。
9.人有患难疾苦等事,切勿痛地笑人,资为话柄。当多加体恤,此为义也!(沙县《彭氏家训》)
【译文】
别人遇到困难或者疾苦的事情,千万不要嘲笑别人,把这些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柄,而应该多为他们着想,并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才是“义”啊!
10.乡邻乡亲,守望相助,亲善友爱,和睦相处。(沙县《黄氏家训》)
【译文】
和街坊邻居相处,要学会互帮互助,有困难及时提供接济,亲善友爱,与他们和睦相处。
11.遵循孝道,睦族敦宗,济困扶危,意志一同。(沙县《罗氏家训》)
【译文】
做人要讲究孝道,与族人邻里和睦相处,经常接济有困难的人,多扶持身处危难的人,一定要有这样的意志。
12.爱输将(输将:捐献、资助)。(尤溪西城镇凤元村《东村洋余氏君灿公房谱·家训十二条》)
【译文】
(要)喜欢捐助,做善事。
13.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朱子治家格言》)
【译文】
看到街坊邻居有苦难和穷困的时候,应该对他们提供帮助,多加体恤。
14.救死扶伤,奸诈勿为。(大田屏山《苏氏家训》)
【译文】
做人要勇于救死扶伤,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千万不要做奸邪狡诈的事情。
15.善者嘉之,贫难、死丧、疾病周恤之。(大田吴山《林氏家训》)
【译文】
德行高尚的人就奖励,困难户、家中有丧事、有病人的就发钱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