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家训

e三明   阅读

宁化县泉上镇李氏族规

 

俗之薄也,始于家之无教

家之无教,由于族之无规。盖父兄宗党善不为之劝,过不为之惩,浸淫渐积,越礼犯分,必至辱身玷祖。夫族众丁繁,岂能人尽诗书,士皆贤智。第族规既立,在贤者固可以守,即不肖者,亦可惩于前儆于后云。

谱牒之宜重也

今谱告成,编定字号分给。但恐有或图小利,转鬻异宗;又或视同闲物,听其遗失。轻族谱即亵祖宗,约三年于祠内照名会谱一次,遗弃者公罚银贰两。亦即于其会谱日另设一簿,令各房开明已后生殁、娶葬履历,至三十年又复增修,庶无差讹。

祖墓之宜谨也

祖先葬于数十百年前,惟赖后人保护。乃为子孙者,妄信祸福之说,名为傍祖实为挖祖,即此是祸又何言福。嗣后敢有掘冡盗葬者,众呈官起迂,削其支派。至若与祖坟甚远无碍者,亦必禀批,定出尝若干,后方许开葬。如先私开者,罚银三两,不许安葬。

侵产之宜征也

各祖祀田,原以备祭祀,并修祠与坟等用。乃有不肖子弟,值其房轮收,止图肥家;不则或假公事,妄为消耗,殊可痛恨。嗣后有蹈此辙者,除其攻追出外,仍罚银二两。

宗祠之宜洁也

余宗祠有二,众观有二。经今整理固已改观,但年深日久又必毁坏,后人宜时加修茸以妥先灵。嗣后如公议即兴,或擅自扰阻者,公罚一两。与夫顿贮私物,勾引匪类以致污秽者。即将其物归众外,仍罚银一两。若饮福之时,酗酒骂座以致相闹相斗者,罚亦如之。若祠宇住僧,原司祖先香火。凡召住持,必须择老实清洁者,不得以私意相召。

祭器之宜珍也

礼云:“祭器不假。”凡祠内所置物件,原为祭祀而设。向有不肖子弟转借他人,或移用他处以致毁坏损折。今俱锁入祭噐房内。嗣后再有蹈此辙者,公罚银一两。至族众或临丧事,其五尺櫈准借用,但出入亦须照数点明。如坏,照数赔补,不赔者亦罚银一两。

不孝之宜斥也

夫孝为百行之先,了翁云:“天下无不是底父母。”朱子云:“凡人于父母不和顺者,满腔都是杀机。”可知人一不孝,大本已失,何论其它。嗣后族中敢有不孝者,族众宜共攻殛,罚银令自新。如不改,屏之出族。

继嗣之宜重也

《律书》有云:“无子者,许令同宗昭穆相当之子承继。”又云:“继嗣非继产。”降自近世,惟利是视。元仲先生曰:“苟丰赀产则攘臂,披衰田无一亏,虽叔父犹之弃也。”又曰:“亦有序派未乖,狼野成性,本承宗祧,翻斩祭祀者;亦有田宅到手,反事所生,置继父母于罔闻者。”其言甚痛切,嗣后敢有既承而蹈此者。族众鸣官追出继业,入祠附祭。

丧事之宜慎也

程子曰:“凡人子临丧,以哀恸恻怛为本。” 至其祭奠礼仪,称家有无盖。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而无财亦不可以为说。宁俗鄙陋,凡族送殡,同姓多食其家,不知其人临丧当哀惨之时,奈何复以此累之乎?嗣后族中有丧事,惟五服之内有执事者与席,其余不准。

无归之宜殡也

凡族岂无老而无依者,至殁之日,棺椁不具,甚可悯也。嗣后如遇此等议,于各本房祖位下,当银出一两与之殡殓。盖古人掩骼埋胔,况原属同族。若有田产又未立继。令其亲房收管,永存附祭。如亲房私鬻者,查出,公殛赎回,仍罚银三两。

祭墓之必亲也

墓藏祖宗遗体,子孙永宜保守。每戚长者必率少者亲往,展视扫除,庶识认者多人,远不致遗失。嗣后祭墓之日,必带尝钱贰百文于墓前,按名分给;若不赴墓祭,则祠中亦不得与席饮福,违者罚银壹两。惟五十以上十岁以下者不用此规 。    

已上十则皆族众公议,非余等私言。凡我宗人,宜各砥行立节,毋相犯,共相免焉,可矣!            

 

建宁县修竹村李氏家规

 

重伦理以规家,正名分以范家,豫豢养以兴家⑴,严游手以全家,

敦忍让以和家,教诗礼以传家,务正业以兴家,端好恶以齐家,肃闺门以宜家,谨嫁娶以成家,息争讼以保家,积阴徳以名家。

 

建宁县修竹村李氏家训

 

孝父母

父母吾身之本,少而鞠育长而教训,其恩如天地。不孝父母,是得罪天地,天所祷也,凡我族人,切不可失养失敬以乘天伦。

和兄弟

兄弟吾身之依,生则同胞,居则同巢,如手如足,不和兄弟,是伤残手足,伤残手足难为人矣,凡我族兄弟,切不可争业争财以伤骨肉。

睦宗族

宗族吾身之亲,千枝同本,万脉同源,始出一祖,不睦宗族,是不敬祖宗,不敬祖宗则近禽兽,凡我族人,切不可相残相欺,以伤和气。

重祭祀

祭祀礼重,报本昭穆常情,所以动先祖格也,苟不凛如在之诚实渎先祖也,凡我族人,切不可怠忽以渎光灵。

修坟莹

坟茔先祖之所栖,尽其祭扫,修其坟茔,所以妥(化) 者也,苟任其頽坏不修,必致他人之侵占,凡我族人,切不可吝费以露祖骸。

务农业

农桑衣食之必资,上可供父母,下可养儿女,所以奉生之本也,苟不勤于耕种,必致荒田无园。凡我族人,切不可偷闲懒惰,以免终身饥寒。

重敬贤

敬贤乃吾族人之重望也,贤者为人之师,其学有所传,礼有所学,不重敬贤,是人之愚昧,人之愚昧,不得为人也,凡我族人务必尊长敬贤,以示文明。

慎婚配

婚配为人伦之始,结婚合配,当审其人品性格,究其清浊,明白苟婚配不择淑女,非特为终身之害,而且倾家声之不小。

禁非为

家风坠邪,淫者十恶之首,赌博者倾家之源,凡我族人务宜告诫子弟,切不可放僻邪侈,生平甘受沾辱。

正人伦

人伦九族之源,人生所当存于方寸之中,而尊卑长幼,各得其序,纲常伦纪,各得其次,凡我族人,务必伦正名顺,万世之不易也。

重教育

文事可安邦,人才是根本,书犹乐也,能治愚,凡我族人应重培养人才,有志者事竟成。青少年应勤学习,争取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陇西李氏九修族谱》建宁修竹村1992年木刻本

 

注释:

⑴豫豢养yùhuàn yǎng 字义豫:欢喜,快乐:豫附。豫游(逸乐嬉游)。不豫之色。

同“预”。安闲,舒适:逸豫。古同“与”,参与。中国河南省的别称。豢养:1.喂养;驯养。2.养育,供养。3.比喻收买并利用。

 

建宁县花排村李氏祖训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悉本义方;

仰绎斯旨,更加推详,曰诸裔孙,听我训章;

读书为重,次及农商,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藏;

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也,可表可坊;

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祐汝,汝福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

贻羞宗祖,得罪彼苍,神则殃汝,汝必不昌;

最可憎者,分类相牋,不念同忾,偏伦异乡;

手足干戈,我民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

通以血脉,泯厥界疆,汝归和睦,神奕安康;

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建宁县花排村李氏家训

 

敬祖宗,敦孝悌,睦宗族,端伦常;

友昆仲,和夫妇,教子孙,尚勤俭;

恤孤寡,戒唆讼,安生理,勿非为;

忌毒染,慎嫁娶,勉诵读,重交游;

谨丧祭,远酗酒,出异教,省自身。

——《李氏族谱》(建宁花排村)2015年联修(十修)

 

沙县夏茂镇李氏家训

 

孝父母

父母乃吾身之本,少而鞠育,长而教训,恩同天地。不孝父母者,是乃得罪于天地,天所谴者。凡我族人,切不可失养失敬,以乖天伦。

和兄弟

兄弟为吾身之依,生则同胞,居则同巢,如手如足。不和兄弟者,是乃伤残手足,难为人矣。凡我族人,切不可争产争财,以伤骨肉。

睦宗族

宗族系吾身之亲,千支同本,万脉同源,始出一祖。不睦宗族者,是乃不敬宗祖,近乎禽兽。凡我族人,切不可相残相欺,以伤元气。

重祭祀

祭祠重礼,乃系报本昭穆之常情,所以敬先祖之格也。苟不凛如在之,是渎先祖。凡我族人,切不可怠,以致有渎先灵。

修坟墓

坟墓乃系先祖栖息之所,尽其祭扫,修其坟墓,所以妥化也,苟若任其颓毁不修,必致遭他人侵占。凡我族人,切不可吝费修筑,以致祖骸暴露。

勤务农

务农乃系衣食之必资,上可以供父母,下可以养妻儿,故为养生之本也。苟不勤力耕种,必致田园荒芜。凡我族人,切不可偷安懒惰,以致终身饥寒也。

重敬贤

敬贤系为吾族重望也,敬贤者学有所传,礼有所学,可以为人之师,不重敬贤,谓之愚昧。凡我族人,务必敬贤尊长,以示文明。

慎婚配

婚配为人伦之始,结婚合配,首当审其人品性格,究其清浊。苟其婚配而不择淑,非特终身受害,且有倾家声之虑也

禁非为

家风之坠于淫邪者,十恶之首,而赌博者,更为倾家之源。凡我族人,务宜告诫子弟,切不可放僻邪侈,致受终生沾辱。

正人伦

人伦系为九族之源,尊卑长幼,各有其序,伦常纲纪,各得其次。凡我族人,务必名正名顺,万世不易。

注:资料来自永安清·道光壬辰年《李氏族谱》沙县(夏茂)《李氏族谱》转载。

 

尤溪县本洋村李氏家训

 

敦孝悌而重天伦,笃宗族而昭雍睦,睦乡党而息争讼,重农桑而足衣食,尚节俭而节财用,讲法律而儆愚顽,兴教育而促文明,戒侵占而守创业,解仇忿而重生命,要团结而资对外。

 

大田县建设镇李氏家训

 

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耕田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