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林氏家规
士农工商各群本业,尊卑长幼礼义是循,祭祀先祖致敬尽诚,奉养双亲怡色婉容,兄弟有恭妇言勿听,夫妻和好相敬如宾,严肃男女授受不亲,童穉生事督责家训⑴,国课早完,师传隆礼,饮食以淡泊,衣服惟朴质,酒免勿嗜,赌博痛戒,莫诉讼,莫逞凶,不容六婆入门⑵,勿蓄俊仆在户,寝兴以时,远绝比匪,婚勤不慕势利,田宅不求方圆,
珍重五谷,敬惜字纸,斗秤公平,交易分明,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日日防火烛,夜夜谨贼盗,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以上三十二条皆修身齐家之要法,我族氏子孙尚其永矣,勿谖为嘱。
——《林氏族谱》2014年彩印精装本
注释:
⑴穉:穉、稺zhì【名】本义:晚植的谷类。引申为幼苗。指孩子。
⑵六婆: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牙婆,旧时汉族民间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而从中牟利的妇女。媒婆,专门为男女说亲事撮合双方的妇女; 师婆,又叫巫婆,以装神弄鬼、画符念咒的巫术作为生活来源的妇女; 虔婆,指开设秦楼楚院、媒介色情交易的妇人; 药婆,药婆是蛊药婆的简称,利用药物给人治病或加害他人; 稳婆,是旧时民间以替产妇接生为业的人。
建宁县新家训
能知足不能贪,能忍辱者天不能祸。获体面重廉耻,求医药不如养性情,多言不说不如慎细博,声名不如正心术。勤俭持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读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祖宗之泽吾享者是,当念原来积累之难,兄弟叔侄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乱,严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勿挟私仇,勿营小利。勿谨人之财产,勿饮过量之酒,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妇女,勿唆人之争讼,勿争人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持富豪而欺穷困,见贫苦亲帮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一恶。做事须循天是,出言须人心。有功名富贵固佳,无道德文章则俗,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林氏族谱》2014年彩印精装本
大田县吴山乡林氏家训
崇孝道。孝始于事亲、终于报国,移孝以作忠,即显亲以全孝,此为大孝。孝为立身大本。若不孝于亲则不能忠于国;友于兄弟;睦于宗乡党;合群于社会;必反为社会之蠹虫。如何能使人人之行为皆善?请必自孝父母始。人能以父母待子女之心,行事则万善之。本已立由是。而兄弟睦宗族而笃乡里由是。而居乡则为善人,入仕则不为贪吏。
人子事亲无穷富,当以奉养为先。富者能备供甘旨,而贪者菽水承欢各凭其力,务能承亲志和彦婉语,不可猊奉心违以始父母尤。
子之孝不如率媳妇以孝。媳妇居家之时多,奉饭起居自较周到,故俗谓孝妇胜于孝子。
人之事有一分力则应尽一分力,不能稍有吝惜。有兄弟分家,各丰衣足食。而于父母身上应尽之事,竟彼此推诿计较分毫,此谓之大不孝。
人之事亲晨昏定省。久出为告返为面亲。父母谢世后,有远行务必拜墓而去。
父母教育子女,未有先存子女报答之念者,子女幼而能志于学,长而能忠于事。百进而能立德立功言,为国社会有用人才,皆所以报答父母教养之心,皆所以报答父母教养之心,皆孝之大者。
亲有过失,子女当以婉言柔声委屈进谏。万一亲志不从,则俟亲心愉悦时再说,不陷父母于不义,此为孝之一端。
坟墓乃先人以藏遗体之所。年时务须拜扫家庙,乃先祖神灵栖托之处。年节必修,祭祀力之所及,不以代而远不顾,勿以路遥而不往。届时族人相处,正可以联族谊而敦一本之亲。
孔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后世陋俗有划股断指,以疗亲病者此迷信,谈背人伦之旨,非子女行孝所当为。
葬亲陋俗风水,说谓先人葬佳地,后人可至富贵,从无此理。从无此事。所以历代家训皆以此为诫。安先人体魄之地,惟择高埠土质乾燥僻静,不易受人畜破坏之处为佳,从来贫富贵贱无常与风水何干。古代帝王之家,亦同此理。今则火葬事简费省,当事亲亲生所意愿而行,不违亲意却是尽孝道。旧俗丧亲必请僧念经超度,声乐鼓吹,奢侈浪费于死者何益,历代家训谆谆告戒应警惕。
大田县吴山乡林氏家训
凡林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内外有别,尊幼有序。
礼义廉耻,兼修四维,士农工商各守一业。
气必正,心必厚,事必公,用必俭,学必勤,动必端,言必堇。
事君必忠吁,居官必廉慎,乡里必和平。
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
毋富而骄,毋贫而滥,毋信妇言伤骨肉,毋言人过长薄风,
毋忌嫉贤能,伤人害物,毋出入公府,营私召怨,毋奸盗谲诈,饮博斗讼,毋满盈不戒,妙微不谨,毋坏名丧节,灾己辱先。
善者嘉之,贫难、死丧、疾病周恤之,不善者劝诲之不改,与众弃之,不许入祠。
以共绵诗礼仁厚之泽,敬之,戒之毋忽。
大田县谢洋乡林氏家训
一、百善孝为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遵从父母教导,进出家门要和父母打招呼,对父母讲话态度恭敬,语气亲切,父母亲打骂时,不管对不对,都不能顶嘴,即使自己有道理,也要等到父母下火以后才说明清楚,在吃饭的餐桌上,也一定要让父母先动筷子,子女才能动手吃饭,父母亲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给长辈打洗脸水,洗脚水,帮助长辈剪指甲等细活。
二、土肥生官咱(芦苇),家穷出敖人(厉害,有本事的人)。这是谢洋乡林氏注重教育,人才辈出的原因,历代以来,谢洋林氏培养了许许多多的科举名人,近代,由于谢洋自然条件比较差,经济来源受到限制,读书是改变命运,改变人生的最佳出路,因此,人们更加重视读书,甚至有许许多多的家长为了孩子读书,到外地打工或者在县城租住房子专人伺候孩子读书。
三、天上雷公,地下舅公。长辈教育孩子们要按规程行事,切莫随心所欲,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古今中外皆然。 谢洋林氏特别敬重“舅公”(即舅舅,包括母舅、妻舅),将“舅公”的地位与天上的大神雷公等同起来,足见“舅权”在林氏后裔心目中的至高无上。可以这么说,在所有亲友之中,“舅公”的威望最大,所受到的尊重也最多。对舅公不能大不敬或者说三道四,不礼貌,否则林氏族人都会给他一定的宗族压力。
四、好事不可尽做,坏事不可做绝。凡事都有度,因果关系,好事即关心帮助他人的事永远是有的,坏事做绝了就触犯法律。这是谢洋林氏教育晚辈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五、家庭不和,给人看衰。教育孩子们从小就要做到家庭和睦、和谐、团结,做到一分谦让,家庭成员之间不要事事针尖对麦芒,多给对方说的机会,多为对方着想,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亲情无价。做到给家里人一分惊喜,制造戏剧化效果,往往很多矛盾在玩笑中灰飞烟灭。要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多为家庭做一点,少为自己考虑一些。要互相沟通,很多矛盾都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从而使矛盾激化。要有豁达,人生短暂,应创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凡事想开点,不要事事斤斤计较,不要勾心斗角,不要贪小便宜,心胸开阔一点,乐于感恩的人活得轻松愉快。
大田县谢洋乡林氏家规
一、要尊敬师长,见到老师、长辈、等要主动热情打招呼,不可一见避之;在小路相遇,晚辈要站路边,让长辈先走。
二、家庭就餐应遵从“长者先,幼者后”的原则,不可无视父母、长辈和客人而自己先行就坐进餐。
三、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要独立完成,今日事今日座完,不可马虎了事,不可依赖父母,不可无故拖延。
四、说有益于别人的语言,不说伤害别人的语言。
五、族亲之内不论年龄大小,都要按照族亲辈份称呼,不可没大没小乱叫,否则会被族亲认为没有教养。
大田县谢洋乡
林氏廉政文化建设三字经
县南端,谢洋乡,自然美,风景优。
九姓氏,林姓多,虽大同,也有异。
注重孝,当乃先,名利前,品自显。
孝长辈 ,睦宗亲,正心术,重教养。
端人品,讲礼节,勤读书,笃勤俭。
奉先堂,十八塘,种莲藕,教育先。
身为官,情系民,慎用权,要清廉。
戒诱惑,操守严,名与利,莫痴恋。
须铭记,法无边,牢狱苦,莫试探。
陷囹圄,丢颜面,害自身,家离散。
贪欲多,壑难填,天网恢,法如山。
知足者,心自妥,保廉洁,切莫贪。
学清官,须自勉,清廉功,要常练。
宗亲间,需互勉,常提醒,共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