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联锵
古话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大多数政协委员没有“铁肩”,也没有“妙手”,但都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写提案、报信息、献计献策,就是政协委员报国为民、履职作为的主要渠道和方式。
我原是永安市包装装潢厂厂长,民建三明市第一、二、三届副主委兼永安总支主任。1987年——2003年担任永安市政协第七、八、九、十届政协委员,第九、十届常务委员。1993年——2007年担任三明市政协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在长达30多年的两级政协委员生涯中,共撰写了58件提案,以企业改革为主,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治安、行风等诸多方面,很多内容与民生有关,其中90%的提案被有关部门采纳,有11件被永安政协评为优秀提案,3件被市党政领导批示和督办,5件形成呈阅件报市委和市政府领导,有1件被永安新闻媒体跟踪报道,为永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20多年来,自己认真履职,为民解忧,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人生的价值,至今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回顾政协委员的历程,体会最深的有这么几件事:
一、5600多集体职工享受全民职工待遇参加社保
福建省人民政府(1989)24号文关于《福建省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暂行规定》中将养老保险委托人民保险公司经办和管理。经过几年来运转,集体企业退休职工每月领不到100元退休金,与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在社保公司月均领260元相差一倍多,这直接关系到全市5600多名集体企业职工未来老有所养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
1995年3月,我向永安政协提交《建立统一社会保障机构的建议》。永安市政府在1995年10月批准出台《永安市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暂行规定》,将集体企业职工全部纳入社保,补缴自1989年以来社保费,1988年12月前工龄视同缴费工龄,享受与国有职工同等待遇。(1995年12月16日省政府出台(1995)37号文《关于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由人民保险公司移交给社会劳动保险机构统一管理的通知》第四条规定:1989-1995年在人保投保职工保龄予以确认,工龄不能视同缴费年限,可按实际工作年限补缴)。
永安文件出台后,许多集体企业反映无力补缴社保费。我调查后,再次向政协提交《集体企业养老金转社保应保行政法规的连续性》的提案,时任永安市政协副主席兼提案委主任郭常咏亲自召集办案单位市劳动局、体改委、社保公司现场协商办案,充分听取提案人反映。会后,市里又补充规定:70岁以上退休职工不要补缴保险费,困难企业可分三期补缴保险费。这样既保证保险费征缴,又照顾企业的实际困难,还使退休职工提高了退休金。该提案1996年被评为优秀提案。5600多名集体企业职工养老金享受全民职工待遇。
二、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
1999年前后,各地掀起了一股组建企业集团的潮流,永安也有一些企业盲目跟风,而不顾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主要原因是当时商业银行对不同所有制及不同规模的企业设定不同贷款条件,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比大企业严格得多,个体私营企业甚至没有资格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永安市中小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提供70%的就业机会,但并不是都能组建成企业集团。针对这种形势,我向永安市和三明市政协提交《建立中小企业管理机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提案,得到时任永安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林文德批示:“李委员的提案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请严耀红同志阅处,并尽快形成中小企业服务公司(暂定)筹组方案,争取四月底前正式启动。目前抓紧时间商李委员、人行、国资、经委、体改等,广泛征求意见。”
三明市经委明经综(1999)31号文对我的提案也作了答复:“建议很中肯,拟建立三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和三明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用担保和服务。此项工作将在近期拿出试点方案,然后向市(县、区)全面推开,从而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和壮大。”
该提案被评为2001年优秀提案。
永安市中小企业服务公司开业后,副市长兼董事长林文德问我:“你提案后为什么不来贷款呢?”我说:“提案是为民营企业解决贷款难而提的,政协委员不是为自已而写呀。”
三、关注1800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
2000年前后,永安市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实施产权到位,职工置换身份到位,基本实现企业改革脱困,同时大力发展个私经济,促使永安市经济稳步发展。一时下岗、失业、转岗或再就业人数剧增至18000多人(据永安劳动服务公司接收职工档案统计)。这些下岗职工从原来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由于总量大、人数多、时间集中,所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临这一新情况,我向永安政协提交《广就业、低收入的再就业特区》的提案,从工商注册、税收优惠、资金支持、场所支持等四个方面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得到永安市劳动局肯定,并从加快发展经济,积极扩大就业、开展社区就业、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开展特殊群体帮扶落实工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而促进了就业,稳定了社会。该提案在2003年被评为优秀提案。
四、促进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2000年永安市实施畅通工程时,将大榕树站点移到德克士餐厅门口,做成港湾式停车站,占用了慢车道,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车只能拐上人行道。这路段是永安最繁华商业街,致使人与非机动车共挤和抢道,每逢双休日,德克士餐厅服务员领着孩子在门口跳舞,增加不安全隐患,群众反映强烈。2002年我向政协提交《确保行人的安全,要重于汽车畅通》的提案。公安局交警大队回复:“开辟港湾式停靠站效果还比较理想,路不堵了,车速提高了。因此建议港湾式停靠站不予改变,继续使用。”交警回复只强调汽车在快车道畅通,忽视慢车道和人行道同样存在道路的拥挤和安全问题。这个提案被列入政协重点提案后,7月4日,叶培坤主席亲自与有关部门到现场召开办案面商会,现场观察一个多小时,经过现场协商,交警大队肖教导员答复:“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让出一米作为非机动车道,退还人行道。”11月9日,时任政协主席叶培坤又亲自现场督办,终于让快车、慢车、行人各行其道,三道畅通。
《永安报》以《既是两难 又是双赢》为题作了跟踪报道。记者说:“从参会对象看,这似乎是一场‘力量’不对等的面商会,一边是提案方的各民主党派、政协委员,都是无形政权的‘议员’,而提案承办方都是重权在握的政府官员。承办方更多考虑社会机器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而提案方则更多地反映百姓切身利益、生命安全,但从会议结果看,基本实现双嬴的目的。”
永安西门方向大溪桥原是木质桥面,在1968年洪水来临时,桥北面人行道倒塌,致使几十人丧生。1969年修建水泥桥面,使用20多年,汽车通过时全桥震动,桥面每十米内都有两三道裂纹。我在1997年就向政协提交《西门大溪桥急需维修的建议》的提案,永安建设局答复:“该桥建于1969年,由公路部门负责管理维护,建议市政府敦促公路部门负责实施。”这回复不冷不热。
第二年另一位常委和三明委员也反映要及时维修大溪桥未果。之后我利用市长向政协常委会通报工作机会,又提出大溪桥维护事情。终于盼到曙光,2000年市政府拍卖六角楼地块500多万元,用于维修加宽西门大溪桥费用。2001年2月大桥改造指挥部成立,因为将大桥拓宽一倍,加大桥墩必须放炮,通告大桥全封闭式施工。人员与车辆要绕到北大桥进城,大约多花一个多小时。公交公司虽增加一条绕到北大桥进城的专线,也要40分钟左右,而且是定时的。由于桥西面大溪居委会辖区内有十个企业,就业人员2300多人,上下班要通过该桥返市区,居民620户2000多人、下渡村村民600多人以及上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们要在该桥通过,居民反映很强烈。因此大桥施工开始的时候,白天在大溪桥两头砌好围墙,晚上就被人推倒,施工陷入僵局。我每天上下班都必须通过这里,看到这种现场,即向永安政协提交《修复大溪桥应留人行便道的》的提案,提出五点可操作性建议,被永安交通局采纳,永交复(2001)09号答复函:“大桥改造指挥部已留出一条三米宽的通道供行人通行。感谢委员对我市交通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提案虽小,责任重大;事情虽小,忠心可鉴。回顾参加永安政协20年、三明政协14年的活动,深深地体会到政协委员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
我自豪,我曾经是个政协委员。
(本文作者系原市政协委员、永安市政协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