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人的植物信俗

e三明   阅读

  

 

植物崇拜是先将植物神化再加以膜拜。植物崇拜对象有:树神、谷神、草神、花神等。植物崇拜和动物崇拜一样,都是被人赋予了灵性。

各种各样的植物崇拜中,最具普通意义的是对树的崇拜。如客家人屋后的树林一般被看作风水林,是不能随便砍伐的,旧时的河流上建的多是木板桥,一遇洪水就毁坏,重新建桥就要砍伐大量的松、杉等木材。松木耐水作桥墩,杉木作桥面,这样村里就有一座桥会山,谁砍伐桥会山的树,必遭到村人的惩治。这样风水林和桥会山已被人“神化”了。在宁化、明溪与建宁三县交界的半寮村上村村口,立着一棵巨伞似的古樟树。古樟树枝繁叶茂,树根内凹处搭了半间小屋,小屋里设有“社公菩萨”和“土地神”,村里的老妪,每逢初一、十五都到社公庙里念经,以祈求一村人家平安福禄。这棵古樟树已禅化为全村人的保护神了。在建宁,像这样的古树不少。

花神崇拜体现在农历二月二(也有说是二月十五日)的花朝节,说是百花的生日,主妇们做暖菇糍以敬花神,男子或小孩则出去郊游和赏花。建宁是著名的莲乡,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莲花的生日,又为莲花节。这天,以观莲、赏莲为主,伴之品尝莲之系列美食和饮酒猜谜、挂莲花灯等。莲子是一种吉利果。冰糖莲不仅是建宁的传统美食,也是建宁人招待贵客的一种最高礼节。莲子莲子,连连生子,旧时,建宁人嫁娶,莲子很派用场,如男家过聘时社担里要有莲子、豆子、花生等果子,女方回社担里也一定要有这三样果子;再有,老人过世时,祭品也要有莲子、花生、豆子。这三样果子都是后继有人、多子多孙之意。建宁人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神位的祭品一定少不了莲子。各种酒宴的最后一道菜,一定是与莲子有关的甜汤。建宁人出门探亲访友带上一包莲子,成了亲友最受欢迎的礼品。过春节还有莲花莲叶的剪纸贴窗花,大厅里外挂莲花灯的习俗。莲子民歌传唱千年,莲子谚语随处可觅,莲之舞随处可观。在建宁莲乡,与莲有关的信俗早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对“五谷”的崇拜,首先表现为对粮食的崇拜。建宁乡村各家各户每天早晨第一碗饭必祭灶君和厅堂祖神。逢年过节的煎糍、暖菇糍、粽子、米粿、糯糍、豆腐、月饼等的第一碗必先祭灶君和大厅的祖神。建宁农历五月二十五日还有个五谷节。每年这天,各村都会组织村民去朝拜“五谷菩萨”、土地庙、龙王庙,以祈祷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特别是旧时,水利设施落后,农民种地靠天吃饭,更是年年祈祷天顺人意。五谷节这天,是建宁民间文艺——傩舞、龙灯舞、马灯舞、花灯舞、蚌壳舞等大汇演,表演时,器乐班一般都要演奏《五谷祭》《五谷颂》,表演的场地都集中在田间地头,以祭五谷,驱邪。这天, 各家的主妇或念经吃斋的老人,都会带上祭品去村里的土地庙、龙王庙、社公菩萨或附近的庵庙里朝拜,以求有个丰收年。这些都是每年各家各户虔诚的必修课。

 除粘谷外,就是糯谷。糯谷做成的糯糍,是建宁县城乡很普通的风味小吃。建宁人除白喜事,结婚嫁女迁居贺寿做周等酒宴,以及各种“圆工”饭,都是用糯糍做点心,配之以擂茶或米茶。现在建宁西门市场每逢圩日,都有几家卖糯糍的摊点,生意相当不错。而溪源乡大岭村却专以糯糍为主食过节,称为“糯糍节”,时间是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日。是日,家家户户蒸糍、打糍、做糍,配之以丰盛的宴席以宴亲朋,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大岭村的糯糍节主要是庆祝五谷丰收,所以又叫“丰收节”。

黄豆,建宁土话与“后子”偕音,寓意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因此,豆子与花生、莲子、红枣同为吉利果。因此每逢红白喜事酒宴蒸饭必放豆子。黄豆还可以做成豆腐,煎豆腐、豆腐包等食品,不仅是年节的供品,也是种种酒宴上的佳肴。

此外,一年四季以五谷做出的美食品种多样。过年的果品就有煎糍、大禾糍(即黄粿)、年糕(年年高,寄意新年美好生活。)清明节,家家户户做暖菇糍。其时城乡妇女就会挎一个小竹篮到田野、山地,去采鼠曲草,建宁人名为暖菇草的绿叶植物,洗尽和着米浆做成暖菇糍,其暖菇草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裹粽子的箬叶也受到了人们的崇拜,因为箬叶和闽笋一样,还成了建宁人发家致富的好产品。  

此外米粿、月饼、水饺等都离不开粮食,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建宁人对粮食的崇拜,更体现在对粮食的珍爱之中。

 

(本文作者供职于福建省建宁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