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应章览胜寄情的诗联

e三明   阅读

     耀 

 

 闽西北山区的明溪滴水岩、清流大丰山、龙岩龙硿洞等风景名胜,古代的文人墨客、朝廷命官,留下不少览胜的诗联、游记、冠名,有的还镌刻于崖壁或石碑上。其中便有明隆庆戊辰科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清流人氏裴应章(15371609年)的诗联。清道光《清流县志》“裴应章传略”记载,他从政近40年,无党无偏、家无余财、刚正不阿。清流县纪委编辑、县融媒体中心拍摄的《一镇一孝廉——奕世尚书裴应章》专题片,在清流县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节目中开播,并作为全县干部开展廉政教育的材料之一。2020年县政府拨专款维修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宫保尚书门楼”。早在20年前,清流县政协文史委编辑出版文史资料《裴应章》专辑,其中还有裴应章诗联的专栏,这一遗存不多的诗联,为研究裴应章钟情闽西北山区风景名胜,寄情山水、热爱家乡的情怀,提供了实证。诗联还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生造化,这一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也使风景名胜的历史底蕴显得厚重。

 

(图为清流城关修旧如旧的“宫保尚书门楼”。)

image.png

 明溪县滴水岩位于城郊东北不远的黄陂山下,因有一洞终年滴水而得名,又有玉虚仙人驱逐龙蛇的神话,故名“玉虚洞”。洞前有观音阁,自宋以后留下石刻碑座百余,今仍存40余处。上世纪30年代初土地革命时期,溶洞附近还作为红军战地医院。202012月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

(图为滴水岩全景导览图)

image.png

 (图为滴水岩红军战地医院)

image.png

  明万历二年(1574年)裴应章任吏部左给事中,回乡省亲时兴致盎然,游览与清流县相邻的明溪滴水岩,写下此后刻于石崖的《题玉虚洞天次韵》:

 

幽岩寂万籁,何处听琴鸣。

石室悬寒碧,琼浆泻上清。

暖风吹雪态,晴雨落花声。

北海夸玄涧,天台羡赤诚。

登临发狂兴,荏苒叹浮生。

俯愧樵渔者,山中乐太平。

(图为裴应章《题玉虚洞天次韵石刻》)

image.png

 时年37岁的裴应章,登临时心情激动,热血沸腾。光阴荏苒,人生苦短,在仕途上才几年,深感任重道远,还得只争朝夕。“俯愧”当地的百姓,面对琴鸣的山岩、暖风与晴雨交织的胜境,未能与他们乐享太平,既羡慕又愧疚。题诗的落款为:赐进士第,征仕郎左给事中,清流淡泉裴应章书。时间为万历二年甲戊九月望日(十五日)。时隔32年,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裴应章年届69岁时,从南京吏部尚书卸任,告老还乡,感慨万端。路过距家乡最后一个驿站明溪,非得重游故地,事后写下绝句《重游滴水岩》:

 

持节当年曾到此,

投簪今日又重来。

山灵亦喜重相会,

早把残题拂藓苔。

 

 (图为滴水岩部分摩崖石刻)

 image.png

当年持着给事中的符节初游,而今重游时已卸去尚书的冠簪。无官一身轻的裴应章心情愉悦,如卸重负。在仕途上一路走来,他曾经“奏对进止,雍容有度,神宗瞩目焉。”对大太监冯保欲私调三千军马,也敢于抵制,连“江陵(张居正首辅)心折应章不为忤也。”在朝廷的争斗中,万历十五年张居正被清算,波及家属,裴应章未被牵连,还从太常侍卿任上升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旨赴郧阳办案,功成后接任八十三任巡抚。任吏部左侍郎时,奉命甄别群臣,经调查取证,对贪赃枉法者一概罢免,“仅拟两人调”。面对被罢免者,刚正不阿,敢于直言:“铨人不得私干,所推毂(推荐)皆海内贤者。”卸任后才有如此的轻松和闲适,连“山灵亦喜重相会”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笔者去游览滴水岩,400余年后遗下的残碑上,还能辨认出先祖诗句中的“山中乐太平”,落款处的“左给事”“清流淡泉(字号)”。如今经清理,拂去苔痕,涂上红漆,字迹清晰,倍感欣慰。故乡建于唐武德年间的金莲寺,又名“灞涌岩”,寺旁山涧流泉湍急,跌宕有声;寺后笔山高耸,古木蓊郁。上殿侍奉客家人的保护神定光古佛,每年农历正月初六日为古佛生辰,宁化、清流、明溪三县信徒前往敬举高香膜拜祝贺。由于离县城仅5里,是裴应章青少年时代的好去处,加上祖先捐有“庙田”数亩,吃住提供方便,故留一副楹联:

泉声夜夜三春雨,山气时时五色云。

(图为清流金莲寺)

image.png

 这副楹联只有住在寺内,体验晨昏和入夜的感受,才能真切生动描绘出其灵气。裴应章入仕以后,住持将楹联镶嵌于寺门两旁的柱上。清嘉庆年间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金莲寺两次遭火焚毁,重建后楹联依然由书家的手笔置于寺门的木柱上,游人和香客称赞这副佳联点到妙处。

距清流县城百里的罗村里大丰山,棋盘峰海拔1705米,仅次于三明境内泰宁的峨嵋峰和建宁的白石顶,位居第三高峰。宋代便有道人结庐修炼,流传许多神话传说。其中便有距县城不远的下戈村少年欧阳大一,在官坊村姐姐家帮看黄牛,每日到丰山放牧。在丰山棋盘峰与仙人结缘,几经磨炼,点化成仙,成为丰山的保护神。明万历九年(1581年)正值壮年的裴应章任太仆寺少卿,提督东西马政,回乡省亲期间,登临大丰山并写下四首五言律诗:

 

岭上即事

倚仗危峰上,烟霞嶂几重。

逶迤盘古道,绝胜引仙踪。

露滴晴天雨,云低半岭松。

蓬壶何处是,天际一声钟。

 

丰山半岭,登临才一半的路程,烟霞古道、露滴、云低和苍松,构成一幅人间美景,忽听到“天际一声钟”,那便是心仪已久的“蓬壶”胜境了。登临的劲头十足,似乎有了神力相助。后来,乡人在此建有“半岭庵”。

 

顺真宫

漠漠云封洞,巍巍地接天。

芝香田有玉,火伏鼎无烟。

宝树生奇萼,琼浆濑雨泉。

山高名自胜,况复有神仙。

 

香炉峰

露积和烟湿,云飞拂曙流。

高凌宵汉迥,远眺海天浮。

光见五更日,寒生六月秋。

登临游兴爽,八极仿神游。

坐落于山垇平地的顺真宫,后有棋盘峰,前有香炉峰,不远处是神仙洞。田园生长着珍贵的兰芝,香炉峰上的硕大香炉熄火了。站在峰顶观日出,海天沉浮,高处不胜寒,游兴却爽朗,如同与欧阳真仙一道神游。

(图为大丰山棋盘峰)

image.png

 下棋峰

攀石寻真迹,悬崖一窍幽。

更无山上下,唯有日沉浮。

风马云车逝,苔枰藓蹬留。

输赢都不论,一局几春秋。

 

传说下棋峰上有块棋盘石,欧阳大一就是在这里一连数个日夜观看吕洞宾与另一仙人下四子棋。坚持不懈真诚所致,吕洞宾给忍饥挨饿的欧阳大一半个蟠桃充饥,这才点化让他成半仙的。传说流传久远,尽管世事沧桑,这一仙迹至今令人遐想,“输赢都不论,一局几千秋。”故乡的灵山秀水,让远方的游子记住乡愁。

(图为大丰山顺真道观)

image.png

 龙岩洞(龙硿洞)地处雁石镇大山里,地下暗河与钟乳石组成独特的风景,瀑布从洞顶部钟乳丛中奔泻而下不知所去,唯有出口处经后人围堵成河道,可通小船进入平湖。闽西客家联谊会邹文清先生从清乾隆编修的《龙岩州志》记载中考证,“明尚书裴应章的题龙岩诗手迹,镌于龙岩洞南壁。”

 

秋日同梅岩侍御游龙岩

用丁少鹤韵

混沌谁人一劈开,

清虚海上小蓬莱。

双龙喷雪鸣泉玉,

七月飞霜凛柏台。

石壁题痕苍苔合,

洞门封处碧云回。

岩头忽听雷声动,

新雨催诗不用裁。

 (图为龙岩龙硿洞) 

image.png

(图为裴应章在龙岩洞题诗的拓本)

image.png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太仆寺少卿、清流淡泉 裴应章书诗中的“梅岩”“柏台”即龙岩县人,明万历二年甲戌科进士,在京城任直隶巡按御史的蔡梦说,与裴应章同朝共事,又是福建同乡,多有交往。“七月飞霜凛柏台”,比蔡梦说大十三岁的裴应章,寄寓他要多磨炼以成大业。此次游览龙岩洞,是裴应章母亲刘氏逝世守孝届满,受蔡梦说回乡省亲期间的邀请去散心的。裴母的《墓志铭》由大田人、与应章同科进士、翰林院侍读生田一俊撰,蔡梦说篆。十年后,裴应章的父亲去世,其《墓志铭》是湖北人、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李盛春书,为已经出任巡按应天、广东、湖广道监察御史的蔡梦说篆。可见他们的友情笃深,在京城的交往非同一般,《裴应章传略》中记叙蔡梦说、李盛春、裴应章在朝共事,称为“三酸”,“始应章通籍即少司马李盛春、大参蔡梦说有定交,李、蔡皆刚正。”

(图为龙硿洞出口平湖秋色)

image.png

 裴应章告老还乡,休闲养病,又在城外不远的南极山下用竹木搭盖“望耕亭”,闲时到亭中观赏农人耕耘的景象。有时还到南极山的寺院小住,徜徉于田园山水,吟诗自娱,与父老谈论稼穑,其乐无穷。曾写下《宿南极山》五言律诗一首,春日里怡然的心情可见一斑:

 老兴少年同,寻芳二月中。

桃花红落雨,杨柳绿摇风。

泉连琴书润,云深榻几笼。

论心贪夜话,不觉晓鸣钟。

 

(本文作者系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永安市客联会执行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