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永安的战斗情况

e三明   阅读

  

 

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历史背景

1934年夏,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已经进行9个多月仍无取胜希望,而在进攻之敌的深远后方一直到长江流域,其守备兵力单薄,腹地广大,无堡垒封锁线。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派遣一支战略奇兵红七军团,长期深入到福建、浙江、安徽行动,执行调动围攻中央苏区之敌的特殊任务。6月下旬,红七军团奉命从福建连城前线赶回瑞金待命。中央和军委的主要领导人接见了军团长寻淮洲等,当面明确任务,要求在一个半月内赶到皖南,支援那里的群众暴动,沿途大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同时面嘱部队改编事宜,限令部队整训三天后立即出发,严格保守行动秘密。具体作战计划是:第一步:76日由瑞金出发,经连城以北、永安东南、尤溪以东,约于25日到达闽清以西地域,北渡闽江;第二步,经古田、庆元、遂昌向浙西前进,8月中旬抵达兰溪,大范围破坏浙赣铁路,并与闽浙赣边苏区红十军保持联系;第三步,8月下旬,在浙江及皖南地域,创立广大的游击区及苏维埃根据地。在出发前,由于红七军团在东线战场连续作战消耗较大,中央决定在红七军团原有4000多人的基础上,突击补充2000名战士,共计6000余人,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携带160万份宣传品。先遣队负着特殊重大战略任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孤军深入,横跨闽、浙、赣、皖四省几十个县,行程达 5000 余里,历时半年有余,先后进行了大小30多次战斗,推动了抗日宣传,钳制了国民党十几万军队,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中央根据地的压力,揭开红军长征的序幕。

二、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永安战斗概况

1.行军线路。76日,红七军团主力在寻淮洲、乐少华率领下,从瑞金出发,经长汀、宁化曹坊、连城姑田。另一部经清流蒿口坪—沙芜塘进入永安安砂。715日,主力部队到永安小陶洪砂片与红九军团一部汇合。后兵分两路,一路由小陶村—团结村—新民村—新中村—和平村—吴地村(时为岩连宁边区革命根据地)—漳平香寮—洪田上石;一路由小陶石峰村—洪田长川村—磉溪—苦竹—留山村—湍石村—上石村,两路在上石会合后,于18日到达西洋镇林田村。此后再兵分两路,一路折回迅速占领永安城郊黄历、桂口,形成对永安城的包围,之后与红九军团交接围城任务。红七军团先撤出永安城,经永安西洋—大田桃源—永安青水乡青水村—沧海村—槐甫村—槐南西华片进入大田建设挥师北上。另一路经西洋小螺—岭头,进入大田县桃源—赐福亭—下溪口—小湖村—宋京—莲花崎,于21日攻占大田县城。随后,先遣队兵分三路向湖美高才坂进发,一路经周田—许思坑—汗岭岬—西燕;一路经温镇—朱宝山—京口—昆山;一路经京口—洪坑—开星洋—宏才—大才,三路在高才坂会合后前往尤溪坂面蒋坑,后沿尤溪的团结、城关、台溪、梅仙、联合、西滨、溪尾、洋中一路顺利进军。

红九军团主力在军团长罗炳辉的带领下由建宁西南方向南移,经宁化禾口—县城—安乐—禾口—宁化县城—清流蒿口坪—沙燕塘,于720日进入永安安砂,21日到达曹远埔头—霞鹤,22日到永安县城外与包围永安的红七军团一部会师。23日下午,部队撤离永安继续东进到达西洋宿营。24日到大田桃源,然后一路护送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到古田县水口。

2.历史事件。先遣队离开了江西根据地,完全在陌生的环境行动,不只是单纯行军那么简单,获取军需物资、打开前进障碍,都要依靠战斗来解决。因此,先遣队边走边打,一路斩关夺隘,奋力打到赣东北苏区。715日,红七军团在永安小陶一带与红九军团先头部队集结并以沿途散发传单的形式发布《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因此,永安成为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如今在小陶镇石峰村等地还保存有红军原创标语近百条并有一幅红军抗日漫画,其中60%以上涉及北上抗日。同时与该地域活动的福建省军区红九军团取得联系。红七军团在红九军团向导的带领下于18日到达永安城下监视县城守敌第52师卢兴邦所部。722日,红九军团到达城下接替红七军团监视任务,占领城西北制高点,双方军政主官进行交接,红九军团将指挥部设在四六八高地,并以猛烈炮火实施威慑。723日,红九军团由八团接替七团撤离永安往西洋方向。

3.历史遗迹。先遣队在永安活动主要留下以下遗迹:小陶镇小陶村树荆堂、石峰村红军医院、团结村、吴地村;洪田镇水东村、水西村、马洪村;西洋镇林田村、内炉村;青水乡青水村、沧海村、槐甫村;槐南镇上罗溪、西华片等。特别是小陶镇小陶村树荆堂为东方军驻扎旧址、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位于小陶村后门山自然村287-289号树荆堂。坐东南朝西北,保护范围3800平方米,占地面积2536平方米,由门庭、半月池、门楼、空坪、下堂、天井、厢房、上堂、护厝组成。1931-1936年间,红十二军、红九军团、红七军团等多支红军部队在此活动,至今树荆堂的上堂、厢房、下堂墙上遗留有大量红军标语。19338月,东方军入闽第一阶段作战期间曾在此驻扎,领导广大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活动。1934715日,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洪砂一线与护送其北上抗日的红九军团先头部队汇合,并在此设立指挥部。

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永安战斗的历史意义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虽在永安的战斗时间较短,但由于在永安小陶一带与红九军团先头部队集结并以沿途散发传单的形式发布《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因此,永安成为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和集结出发地,其意义却是多方面的,也是长远的。

一是向各地百姓宣传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使永安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1934715日,红七军团和红九军团先头部队在永安小陶镇胜利会师,并与该地域活动的福建省军区红九团取得联系。在永安小陶一带,首次散发了出发时携带的在中央苏区赶印的《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等文告,还书写标语、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宣传。红军所到之处,群众从害怕、疑虑到接近、欢迎。红军的严明纪律更是给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民群众从红军的言行中,认识到共产党和红军是人民群众自己的队伍,是为穷苦人民谋利益的,共产党和红军的威望和影响,不断地传播到永安各地。

二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永安的斗争调动牵制了国民党兵力,打击了地方反动势力。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永安活动时,对永安县城采取了围而不攻策略,牵制了城内国民党一个师的兵力。同时,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从苏区冲杀过来的一支真正的红军正规兵团,具有丰富的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经验,还能单独做群众工作、政治工作、创建根据地工作,主要军事指挥员寻淮洲、粟裕等具有北伐战争和井冈山斗争经历与经验,在完成中革军委所赋予的宣传抗日、破坏交通、建立根据地三个主要任务的同时,也极大地打击了地方反动势力。

三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永安大范围活动,为永安留下了革命的种子。北上抗日先遣队自715日进入永安后,先后在小陶镇的小陶村、石峰村、团结村、新民村、新中村、吴地村,洪田镇的上石村、长川村、磉溪村、留山村,西洋镇的林田村、小螺村、岭头村,城郊的黄历村、桂口村,青水乡的青水村、沧海村、槐甫村和槐南镇的西华片等乡村活动。红九军团716日从清流进入永安的安砂镇、曹远镇、城郊、西洋镇等地活动,一路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到水口。红七军团和红九军团在永安期间,领导广大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活动,创建革命根据地,为永安留下了革命的种子。

 

(本文作者系永安市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