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城市绿道创建始末

e三明   阅读

   常章生

 

 三明市委、市政府顺应时代的要求和百姓的愿望,于2012年由三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提出建设三明城市绿道,列入福建省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的重要项目和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沿沙溪河东岸从永安、三明至沙县,建设城市绿道100公里,可以欣赏百里工业走廊和百里山水画廊的美丽景色。其中从梅列区碧桂园至三元区文笔山20公里城市绿道已经建成,将华坪山公园、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麒麟山公园和三元国家森林公园连为一体,让市民更便捷地享受绿色生态福利,是三明人民的文化之道、休闲之道、绿色之道、幸福之道。

(图为201332日,绿道一期开工) 

image.png 

规划建设三明城市绿道,对于保护和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完善城市设施、提升城市品位、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生态教育、低碳出行等多方面需求,加快推进沙县同城化和永安城市联盟,做大三明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既是落实城市布局的需要,三明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为“川”字型布局,东面一重山是生态三明、一河两岸是宜居三明、西岸是产业三明,建设城市绿道可以统筹解决生态、生活、生产的问题;又是建设民生工程的需要,三明是一个工业城市,市区人口39.5万,城区地形狭长,用地紧张,难以提供大面积的公园绿地和休闲健身场所。只有做好做足山上的文章,城市绿道建成后,可为市民提供约5万亩的生态休闲绿地。还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需要。城市绿道是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的重要载体。

根据2012725日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研究城市建设项目工作的专题会议纪要》(〔201267号)精神,市林业局负责牵头筹建三明城市绿道。于20129月立项,共分三期进行施工。其中一期工程从畔岭至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绿道,长度5公里,于20132月动工建设,2015年元旦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从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至文笔山绿道,长度11公里,于20136月动工建设,2015年春节建成投入使用。三期工程从畔岭驿站至碧桂园绿道,长度4公里,于201510月动工建设,201751日建成投入使用。根据市政府办印发的《三明城市绿道管理办法》(明政办〔201648号)精神,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城市绿道一、二期工程于20168月分别移交梅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三元区城管办管理,三期工程于201712月移交梅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管理。

三明城市绿道是三明的又一道亮丽风景和城市名片,沿线设有传统文化、生态文化和名人文化,建有“绿道八景”(道南望远、紫莲清韵、仙源活水、伊人观瀑、碧海听松、日月盈光、妙元叠翠、文笔凌云),与三明市区“老八景”遥相呼应,丰富了三明的旅游景观资源,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全线建有5个驿站、3个停车场、20座观景亭、17个观景平台、13座栈桥、18个公厕和若干休息点,以及给排水、照明、监控等配套服务设施,设有19个出入口与市区主干道相连接,开通了2条公交专线与市区接驳,十分方便市民进出绿道,成为市民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的好场所。三明城市绿道串起了城市“慢生活”,百姓更便捷地享受到了民生福利,受到市民广泛的认可和好评。据不完全统计,到绿道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市民,每天都在1万人左右,周末和节假日最多高达3万人以上。

(图为2014115日,施工中绿道仁弘桥)

image.png

 

城市绿道涉及慢行道、景观绿化、服务设施、导向标识、交通衔接等“五大系统”,不仅建设项目多、类型复杂多样,而且跨越行政隶属系统,建设难度非常大,建设初期存在以下困难:一是政策、人才、技术等准备不足。市林业局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组会、局务会进行专题研究,决定成立绿道建设工作组(2012815日成立市区城市绿道建设工作组),抽调干部集中办公,抓紧推进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同时,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先后从两区政府部门、市住建局、市政工程管理处、市园林局抽调熟悉项目征迁、道路桥梁与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人员,到绿道筹建办集中办公(20121113日设立三明市区城市绿道建设办公室)。由市林业局副局长陈美高具体分管办公室及绿道建设的日常工作,并聘请绿道建设专家顾问,解决绿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二是绿道属于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技术规范或标准和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在绿道建设过程中,基本上处于边建设边摸索边完善中。加上建设线路长、征迁难度大,项目变更多,随之带来的不可控因素增多。三是绿道征迁难度大。绿道线路长,沿线涉及130多个坟墓、1个高位水池需要迁移,多座房屋需要征迁,零星分散的菜地,青苗、果树等约40多亩需要补偿。由于涉及人员多、构成复杂、诉求多样,导致部分村民几度阻挠施工,影响了绿道建设进度。四是市民和市领导十分关注,项目建设时间紧、要求高、变化大,给项目建设带来的难度更大。绿道办通过三明电视台、三明日报社等新闻媒体,召开座谈会、进村入户宣传,以及小折页、标语、条幅等多种方式,让广大市民,特别是列东村、城东村、城南村的村民了解绿道、认识绿道、关注绿道,进而支持绿道建设。

(图为2014728日,纪熙全副市长现场指导绿道三期规划选线。)

image.png

城市绿道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市林业局党组精心组织、两区政府大力支持和市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下,克服重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绿道建设任务,向三明市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绿道建设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做到“三个强化”。强化高位推动、强化协同推进、强化上下联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协调,多次深入现场调研、做出重要指示、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等研究部署。专门成立由纪熙全副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策划、指导、推动绿道建设。梅列区、三元区政府专门组建工作班子,负责做好土地征占用和拆迁安置、林地使用报批、工作协调等。市林业、发改、财政、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部门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加快推进工作开展。城市绿道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绿道办,设在市林业局,从市林业局、住建局、梅列区和三元区林业局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并分设工作协调、质量安全、用地保障、综合服务等4个职能组,按标段派驻工地代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做好各项筹建工作。

(图为20141223日,绿道二期沥青路面施工。)

image.png

(二)把好“三个环节”。严格项目监管、严把质量监督、严格安全监管。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招投标、建设监理、合同管理、工程验收等制度。建立每周例会和现场点评机制,对各标段项目经理、五大员及监理实行点名签到,组织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人员直插项目一线,开展监督检查、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施工难题和优化线路设计。建立项目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好施工记录、试验检测资料的检查核实,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规划设计、技术规程、质量管理等工作,督促监理单位做好全程监理,特别是对重点部位和隐蔽工程的跟踪监理。同时,高标准、高质量抓好沿线绿化,严把现场核查、作业设计、整地挖穴、种苗选择、科学栽植等“五个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建章立制,细化施工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完善应急预案。配备专职安全员,实行特种岗位持证上岗和岗前教育培训制度。对危险路段实行全封闭施工,在交通路口、挡墙、边坡等重要路段布设安全警示标志、拉好警戒绳。抓好安全隐患排查,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确保整改到位。

(三)建立“三大机制”。创新用地机制、创新审批机制、创新考核机构。坚持“原生态、原产权”的原则,除涉及占用耕地和经营性项目用地外,原则上不征地、不租地、不补偿、不拆迁,不改变原有土地的权属和使用性质。在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审批、土地使用、工程招标和采购、项目资金安排、施工建设许可、管理维护等方面,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程序、加速报批,提高工作效率。实行“一月一布置、一月一考评”的制度,按月下达项目建设任务、开展百分制考核,并将考核评分结果与工程进度款、监理费支付相挂钩,得95分以上的按80%支付、6095分的按70%支付、50-60分的按40%支付、低于50分的报市住建局列入工程建设和监理黑名单,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四)抓好“三个结合”。城市绿道建设与森林培育保护、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文明宜居城市建设相结合。落实《关于加强市区周山森林生态保护工作意见》,抓好绿道沿线两侧原生态保护和林相改造。在生态脆弱区域采取栈桥形式,避免大填大挖和人工化痕迹过重的建设。制定原生态保护预案,弃土全部外运,阔叶树就地保护和移植,对未按规定弃土造成生态破坏的扣罚工程款500/平方米,对未经批准擅自采伐阔叶树的扣罚工程款500/株。在沿线划出若干区域,由12个县(市、区)分别负责种植12种有代表性的特色果树(花木),如金柑、黄花梨、罗汉松、南方红豆杉等,既修复生态,又展示地方优势产业。引进种植适宜三明生长的植物436种,形成植物园。将绿道分为14段,每段选择1个主题乔木树种栽植,如银杏、福建山樱花、羊蹄甲、黄山栾树、枫香等,与水景、夜景、雕塑等同步建设,形成特色园林景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统筹抓好绿道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将绿地绿廊与绿色出行、体育休闲、生态文化、旅游观光、夜景工程、通讯保障、休闲性土地开发等紧密结合起来,并将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贯通成网,实现绿道网与公共交通网有机衔接。充分结合现有山体、水系、绿地、道路等条件,将绿道建设与生态红线保护、涉林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市政公园、社区公园建设等结合起来,并打造以朱子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生态文化、名人文化等3大展示区域,提升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同时,注意与贵溪洋、富兴堡新区开发相衔接,将绿道建设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活动的重要抓手,彰显“生态三明、美丽三明”。

(图为201511日,绿道万人健步行。)

image.png

(五)落实“三项举措”。规范权力运行、强化资金监管、抓好廉洁自律。在决策上坚持民主集中制,重要事项报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决定。抓好公开招投标,专门制定《项目招标管理制度》,所有项目建设和采购均严格履行招标程序。对经批准邀请招标的项目,其邀请的范围、数量和投标人的施工资质、施工技术、经验等条件,由绿道办集体讨论决定。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内部审计制度。一般资金开支需经职能组负责人、召集人审签后,报绿道办领导审批。工程款须由工程队提出,经监理、业主工地代表、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召集人审签后,报绿道办领导审批。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廉政合同,履行合同义务,做到秉公办事和公开、公平、公正,不为工程指定或介绍分包单位和建筑材料、配件、设备供应商,不泄露工程保密事项,不收受礼金、礼卡、礼品,不接受施工和监理单位的宴请、健身、娱乐等活动。

三明城市绿道,为三明这个全国最绿省份最绿城市,增添了一条美丽的风景线,成为人们休闲、健身、娱乐、观光赏景、生态低碳出行的一个好去处,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三明市委、市政府为三明这个全国文明城市又办了一件实事、好事。

 

(本文作者系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原梅列区水利局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