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明大义 诗史辨忠奸 —— 民国时大田诗界五位著名爱国诗人

e三明   2022-06-13 10:50:28   阅读

■   严  垂  壁

 

在大田这座小城,喜欢诗词的人还真不少。我也算个小诗人吧!还加入中华诗词学会。我爱诗,尤其爱听诗、读诗和写诗,也爱听别人称我诗人。诗人总是喜欢褒贬人间善恶,挥写激情与感悟,散发豪迈与雄心的。民国年间,内忧外患。日寇蹂躏,越发增强大田诗人的报国壮志,大田境内名人豪杰四起,时光洗涤,许许多多往事早已黯然失色。他们留下的诗词依然鞭策着丑陋,歌颂了高尚,却只为少数人所熟悉、所记忆。拂去历史的尘埃,诗词作品记录了历史进程,也推动了社会历史进程。如今,走进了我们视线的民国大田诗界的五位爱国诗人分别是:因公旅居过岩城的蔡公时、红色武陵烈士林鸿图、林大蕃、广平开明士绅蒋超、均溪“拔贡”范士林,他们的事迹和爱国诗永远流传人间。

 

“第一位抗日烈士”

蔡公时

1928年,蔡公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战地政务委员兼外交处主任随军北伐,军队进入山东途经济南,日本方面借口革命军骚扰城内的日本侨民,出动军队蓄意屠杀中国军民6000余人。53日,蔡公时奉命以国民政府外交部山东交涉员的身份,与日方交涉,日寇竟割去他的鼻子、削去耳朵、挖掉眼珠,被残忍杀害,署员17人也被虐杀,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济南惨案”。蔡公时被李烈钧等名流赞为“外交史上第一人”和“民国以来第一位抗日烈士”。蔡公时为国捐躯后,寓居地大田的民众,自发捐钱出力,在大田县城东郊赤岩寺的右前方建“蔡公亭”,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志士。

1920年春,在国民政府任职的蔡公时,传檄福建,暂居闽中大田数月。他见城外均溪河畔的赤岩寺风光秀丽,就常流连其间,题作无数。民国版的《大田县志》在《留寓传》记载:“民国庚申年,勾当公事来田,至赤岩题诗壁间,字极潇洒。”赤岩寺,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当地著名的胜景之一。蔡公时作为军人,却文武双全,他的诗作读来常让人荡气回肠,忠义之气溢于言表。他在大田如在寺内正殿北墙上,题写了表志诗七绝二首:

岩下楼台山外山,

谁云此地是人间。

华城画角催征马,

偷得劳人半日闲。

 

书剑披离酒半酣,

几回歌笑在春三。

未除国蠹生方愧,

拼得民权死亦甘。

在赤岩寺门楼有他题的联句“赤松引禅意,岩影空人心”,首冠“赤岩”二字,署名“蔡公时书”……这些诗作与联句,文辞美、数量多,且书法刚劲,引来四方文人骚客观瞻。在大田县城,蔡公时为今人留下了许多的爱国诗章。

 

“大田革命引路人”

林鸿图和林大蕃

林鸿图烈士生于1912年,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人,1935年秋考进河北省立保定农学院林学系,曾任中共河北省立农学院地下党第一任支部书记。“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积极传播马列主义真理,撒下革命种子,引导林大蕃走上革命道路,为大田地下党创始人,在革命实践中,留下丰富多彩的大田抗战诗文。林大蕃烈士生于1916年,大田县武陵乡桃溪村人,曾经与广平蒋超创办《田民呼声》《田阳画刊》,赶走贪腐县长廖基。历任中共武陵小学中心支部书记、中共大田县委书记、闽中工委书记、闽西北特委书记,其率领的游击队在大田、永安一带活动。19459月龙门战斗失利在西洋内炉附近山上与敌人战斗时牺牲。

1938年,大田初中聘请林鸿图任教,聘为大田县抗敌后援会指导员。于是,林鸿图积极支持蒋超创办和主编的“均溪扫秋吟社”《扫秋吟集》;发动大田集美职校、大田初中、武陵小学开展红红火火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抗日宣传队,亲自带领宣传队走遍全县各区、乡,宣传抗日救国工作。举办抗日示威游行、慰问抗日将士公演等抗战文化活动,备受欢迎,爱国主义成为大田抗战文化的主旋律,留下《巧斗县长廖基》《为抗战林其蓁烈士建纪念亭》等许多动人的故事。林鸿图于三次在永安被捕入狱,后在厦门被杀害。

1941年后在省农业改进处任技士,为了抗日救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林鸿图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多次被国民政府逮捕。他不俱吊打坐老虎凳!保全的是革命气节。他能文善诗,在狱中,常写诗明志:

夜尽刑嚣暴,

五关六斩闲。

自由人酷爱,

节操我殊坚。

秦桧耻承溺,

文山义动天。

人生同一死,

忠佞载人间。

 

二狱中味怀

也曾燕市放高歌,

久禁囹圄奈我何!

眠稳何妨蚊風扰,

心坚哪怕风雨多?

国倾不御敌来侮,

家破同室反操戈。

恨对创伤忘洗耻,

未除缧绁叹蹉跎。

当时,有一特务专员夏汉初因贪污被关入狱。他说:“你们这些‘奸党’连饭都不应给。”鸿图立即严词驳斥:“你这个贪污犯有什么资格训人?你只知涂炭人民,中饱私囊,哪会知道群众的痛苦。”夏汉初被驳得面红耳赤,无地容身,急忙溜走。难友们都很佩服鸿图的正直和敢于斗争的精神。鸿图又写下无题七绝一首:

蜂蚕造物利人民,

笑恨妖魔反倒行。

国耻民患搁脑后,

争名夺利醉痴心。

在阴森的牢房里,鸿图和难友们遭受非人待遇,且国民党的监狱是疾病的温床,是死亡的鬼门关。林鸿图在长期的折磨下,体质衰弱不堪,终于一九四四年春,患腹水肿病卧床不起。这时地下党同志曾设法保释就医,但由于特务专员林润民的阻挠未能实现。他虽重病在身,但壮志依然,在病榻前写下了二首激昂、壮烈的不朽诗篇。他在《狱中吟》诗二首写道:

未酬壮志竟罹殃,

牛马生涯已七年。

马列充饥义充饿,

一樽豪气酹山川。

 

离离青草荣苏日,

鸿浩高飞入九秋。

宿愿未臻毋泄气,

凯歌定奏遍神州。

2021年,由大田县老促会牵头,耗资近百万元的林大蕃烈士纪念馆,我与周隆超会长为纪念馆写了门联:大义凛然彰日月;忠魂彪炳慰春秋。林大蕃烈士遗诗不少,多表达对腐朽政府的不满,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其一“豺狼当道惨,粮钱被剥光。衙门扶富贵,捣毁阎王殿。”其二“ 吃人历史几千秋,国碎民穷苦且忧。热血青年挥铁臂,敢将河水倒回流。”其三“阴霾风云世上黑,万民翘首呼声急。匹夫义愤发冲冠,莫怪吾曹戈枕侧”。

 

开明士绅蒋超

蒋超,1894年生于广平五峰。他9岁丧父,11岁才就读于清末名秀才林绍光办的私塾。。他擅长书法,兼有一身好拳术,为人侠肝义胆。民国年间,社会动荡。为了保卫家乡,维护乡亲利益,蒋超挺身而出,与乡里有志之士发起筹款买枪,购得土毛瑟枪、十三响枪6支,并征集民间鸟铳、刀、矛等武器,创建了广平民团。1920年春,乡民公推蒋超为大田县民团广平分团排长,次年接任分团长。由于他办团有方,军纪严明,在平定匪患,维护境内毗邻安宁做出了贡献。1925年,蒋超升任为大田县民团县总团长,而后又任省参议员。

1928年,蒋介石委任卢兴邦为中央陆军暂编第二师长,助长了卢兴邦的反动气焰。为了充实编制,便搜罗各地武装扩充势力。同年,卢兴邦统治下的大田,要求县民团改编,划归卢兴邦部属。卢兴邦委任蒋超为旅长,在威胁利诱面前,蒋超不为所动。他愤恨的是卢兴邦杀人放火、敲诈民财的卑劣行径;又憎恶卢兴邦抢占地盘,扩张势力,滥施苛捐杂税,鱼肉人民的军阀作风,故不与他同流合污。他曾写诗以明志:

覆雨翻云阋怜争,

胸田五岳恨难平。

胡虏未灭家何有?

子夜摩挲一剑鸣!

蒋超拒不接受任命,遂挂冠出走,毅然到上海、南京、北平等地游学,追求民主救国真理。他进入北京大学当旁听生接受新思想的教育。其间,他认识了爱国志士蔡公时的遗孀和教育家陶行知,深受民主思想的影响。

1933年,他回到广平,创办了万厚小学和大田县立初中(今大田一中)。创办了大田陶行知生活教育社、民众教育馆等,历任社长、馆长。蒋超学问渊博,尤长诗词,偕同知心诗友创设了“均溪扫秋吟社”,定期出刊,并定期评优给予物质奖励,一度活跃了大田文坛。蒋超还先后主持整理大田历史人物的诗文集,编撰刊印成书。

 

 

“拔贡”范士林

范士林(18821954),清宣统己西科拔贡,号松蹊,大田玉田人。他工书法,擅诗画,民国初年任劝学所长、教育局长、禁烟局长、均溪扫秋诗社长、县志坐办等,共和国成立后被选为县人民代表,任人大常委,著有《松蹊遗集》。中央军委、全国政协委员萨镇冰曾为松蹊先生题词——度日深渐为善少,于人每愧受恩多。

范士林先生生时列强举犯,清廷昏杇,伤时感世,忧心似焚。“凌夷时局痛于今,报国谁来表赤心”“剑光三尽扬雄武,不斩强胡总不休。”“壮哉游侠少年儿,百折千磨志不移。铸造河山凭铁血,好看青史纪须眉。”他高歌中山先生推翻清帝,创制新政,声援共和。他在诗中写道:“往古来今阅史篇,中华开国四千年。文明帝制推尧舜,民主功须让逸仙。”

长夜漫漫,魔鬼蹁跹。范先生不为七品乌纱所动。“笑指栋梁常漏雨,忙携蓑笠去遮床。”“解组归来径已荒,幸留瘦菊半篱黄。坚持气节凌秋雨,抖擞精神战晚霜。五斗岂困贪禄拙,双眸都为看花忙。心情不注春桃李,管领寒英一味香。”从中看出范士林先生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范先生一身正气,秉公办事,诗颂廉政爱民却惨遭极刑的陈敬县长,挥斥贪腐的前任县长林怀愉,爱憎分明。他在《陈敬》一诗写道:“官声到处颂呜谦,秉政无私直且廉。防范史胥终去弊,看轻权贵不趋炎……”                                                                                           

板荡识忠贞。民国年间,内忧外患,大田的诗人们以饱含爱国忧民的感情,用鲜红的热血甚至年轻的生命,为抗击外悔以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抒写许多感人诗篇。这一串闪亮的爱国诗人的名字,永远铭记在祖国人民的心中。

 

(本文作者供职于大田县文联)

来源:三明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