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 建 光
自朱子诞生,尤溪人文辉耀了数百年之后,渐趋凋敝。及至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代,官方史载进士仅寥寥三人。虽然,不少姓氏族谱都有某公中进士的记录,人数还不少,但均无大比年号,更无榜首姓名可考,让人犹如雾里看花。这些族谱大多为本世纪重修,多有谬误,常见将岁进士当作进士忝列,或许纂修者不理解岁进士只是岁贡在家族内的雅称,也可能故意拔高,装点家门。
一
严自泰生活在明末清初。
明朝万历皇帝在位的中后期,基本上不干任何正事,长达二十多年不上朝。福清人叶向高人称“独相”,因在万历三十六年后一人主持阁务达七年之久。万历三十八年正月二十八日,辅臣叶向高疏陈时弊,神宗见疏不理。闰三月初三日,他又向皇上条陈利害:今除水旱灾伤、外患困扰、盗贼横行外,致天下必危必乱之事主要有五端:一、承平日久,不知忧隐。二、上下融绝,君臣不通。三、士大夫好胜喜争,相互攻讦之风日盛。四、从上到下,多厚私积,致国家财力告乏,入不敷出。五、社会风气每况愈下,不可挽回。同月二十六日,礼部因京师旱灾上疏说:今日旱灾皆政务废弛所致。天下人情,莫郁于此时,郁气浮发,必结为灾。吏部也不断上疏,请予起用以前被罢斥诸臣,而点用者百不得一,登进无期,正气塞结。四海之内皆郁积,以故结成旱灾。请求皇上一举新政,以期甘霖遍天下,旱象立除。疏呈上,万历帝依旧置若罔闻。严自泰就在朝纲不举、内忧外患泛滥的危世,降生在尤溪二十三都西华村明兜寨,这一天是万历三十八年庚戍(1610年)八月十七日。
明兜寨坐落于西华村水尾。此地群山环抱,古木参天,千峰排戟,万仞开屏。高岭横天,岗峦有刀削之势,形似冲天宝炬。古传此地人杰地灵,可产麟儿。是夜月朗星稀,惠风和畅,一阵绕室祥光腾辉而起,婴儿呱呱坠地。严大纁视孩子月白风清之貌,为其取名“自泰”。三朝庆典汤饼会,生母郑氏离室出恭时,外祖母却见一蟒蛇盘床,麟角峥嵘,气吞日月,暗惊此儿必有来头,一定是栋梁之材。此乃坊间野老之言,权当一笑,无须较真。
果然,严自泰天赋异禀,自幼聪颖,才思敏捷。四岁时,举人出身的伯父严大絅为自泰启蒙,教授《三字经》《千字文》等童蒙读物,发现侄儿具有过目不忘的好记性,甚是惊喜。严自泰八岁那年的一天中午,他正与小伙伴唱儿歌,伯父朗声吟诵了一句:午枕闻儿吟好句,他回头应对道:醒时与伯读佳章。此后,伯父对他更加器重,制定详细课业,培育自泰读书成为明兜寨的头等大事。因为严家上下对他过分溺爱,也纵容了少年顽皮好斗的坏习性。其父严大纁不无感叹道,玉不琢不成器啊,遂于严自泰十二岁那年,为他延聘名师教育,文拜二十五都院兜刘碧山为教授、武拜二十七都大坪杨光眉为武师。
严自泰日夜苦读了五六年,为举子业奠定了初步基础。此时,大明江山交到崇祯爷手中,问题已堆积如山,官民矛盾不可调和,积重难返。青年严自泰开始把目光投向山外,思考报效朝廷的大事。除了通读十三经,广泛涉猎经世致用之学外,不论寒暑,苦练武功。经常孤身一人穿行在西华、台溪、坂面的林野山涧,不惧风雪,胆量过人。途中遇大雨,顺手取田边五尺见方的谷斗(脱谷农具)倒扣头顶当雨伞,黑灯瞎火独行数十里如履平地,一身硬拳轻功十分了得。
明末年间朝纲败坏,崇祯皇帝面对一个大厦将倾的烂摊子,虽焚膏继昝拼命,也难以力挽狂澜。嗟尔明朝气数已尽,崇祯煤山自缢,朱由崧于次月在南京被拥立为皇帝,改元弘光,这就是南明第一任皇帝。这一年严自泰已经三十四岁,经历了崇祯朝整整十七年民不聊生的苦难岁月。清兵大举入关,大明金瓯伤缺,居住在陪都南京的皇家贵族,仓皇南逃闽粤等地。此时淮河以北有李自成大顺军抵挡清军,唐王朱聿键抵达福建后,得到郑芝龙等人拥立,在闽北建宁府宣布监国,随后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清军南下,势如破竹,大顺败退西部,南明小王朝垂死挣扎。山河破碎,哀鸿遍野。严自泰从小习举子业,对功名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又白白浪费了一身功夫,报国无门。天下大乱,各地盗贼趁势而起,福建大田、德化、永泰三县交界地带匪患尤其猖獗。林藩裕、施克龙等人占山为王,经常侵扰偏远山村,村民惨遭虐杀,财物被洗劫一空,土匪过处顷刻变为废墟。尤溪二十三都地处边陲,对匪盗防不胜防。严自泰召集民众组成乡勇队,奋起反抗,首战即诛杀匪先锋施克龙于华坂。他智勇双全,周密部属,出奇兵,走险道,率众直捣匪穴,活捉贼首林藩裕,余部溃散。不久,林照乐、林忠等聚集贼兵反扑,与二十三都乡勇激战于大坑坪。严自泰一马当先,力战数敌,贼势将败之时,诸乡勇反而胆怯退缩,前功尽弃。寇党乘隙再度犯境,严自泰寡不敌众,单枪匹马往延平府请兵助剿,未果,又心急火燎投书道台。但是,这位道台对他所述表示怀疑,拒不出兵。末世之乱,民悬于水火的处境是多么悲惨啊!为求容身于乱世,严自泰只好抓紧训练乡勇,卫民保家。
二
国家动乱,乾坤颠倒。严自泰十分苦闷,读书人的出路在哪里呢?满清入主中原以后,虽然也以科举取士,但其考试制度与明代大为不同。新朝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满人享有种种特权,不必经过科举途径,通过世袭、特赐等方式可取得入仕资格。科举分满、汉两榜取士,若旗人参加科举,只需翻译一篇文章即可,称翻译科。后来虽然科举改为满、汉同试,但旗人瓜分了大量名额,中原以外边地汉人欲出人头地,难上加难。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清军攻克福建浦城、霞浦,隆武帝在汀州被清军俘虏,绝食而亡。随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改元永历。倚仗张献忠大西军余部李定国、孙可望势力,企图以西南一隅为根据地,与清朝抗争,但不久就相继丢失江西、福建、广东地盘。永历二年(1649年),南明夺回江西,至永历六年(1652年),光复黔、川、湘、桂大部。但是,南明最终抵挡不住清军围攻,这年正月十六日,永历帝逃至广南府城。几乎在这位多灾多难的皇帝在西南一带流亡时,郑成功替南明出了一口恶气,攻克海澄,迫使清军守将赫文兴投降,二月初二日,趁势围攻漳州府城。此时,严自泰正在赴京赶考的路上,耳闻郑成功反攻大陆清军,甚是忧虑。作为一个举子,既然南明小王朝无力提供科场给汉人崭露头角的机会,他也只好将半生学成的文武艺,货与满清帝王家了。他去年秋天乡试中举,对今年春闱信心十足,志在必得。但是,他想不到直至放榜传胪唱名,漳州府城围而不破,从此,对满清实力心悦诚服。
严自泰后来听说漳州城内粮草枯竭,士卒、百姓饿死者不计其数,甚至出现吃人肉的惨状。一时间城中尸体陈横,惨不忍睹。守城清军只得用草席裹尸,草草埋葬了事。九月廿八日,武进士金砺率清军到达漳州,五天后两军交战,漳州府城被清军解围。郑成功漳州战役失利,退回海澄、厦门诸岛屿。人吃人之说绝非危言耸听,也不是仅仅发生在漳州城的个案。当漳州府城被围攻之时,南明将领李定国把永历帝接到广南府城安顿下来后,挥戈反攻广东新会。困在新会城中的清军守将,也因为断粮缺水,上演了烹食居民的悲剧。有一户人家的女人孩子全部被吃,只有他一人幸免,寒食节那天,这位幸存者路遇清军将领,倒头便拜。守将惊讶地问道,为何拜我?那人欲哭无泪地说,我妻儿均葬身于你腹中,连坟墓都没有,我不朝你的肚子下拜,还能到哪里去拜呢?
永历六年即清顺治九年,在中国南方陷于兵燹,发生人吃人的时候,清廷在京城主持的会试、殿试已经圆满完成。严自泰春风得意,高中三甲第十二名进士,这一榜状元为程可则。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严自泰这一年四十二岁,还算年轻有为,却可惜偏偏遇到了这个乱世。
严自泰被同年称作性倜傥,藻思敏赡,下笔千言立就,绝非虚词。他这个进士距被后世称作明代最牛一届科考的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已过去一百零五年,也就是说李彬中最牛那科进士后,尤溪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迎来了又一位进士,这对严氏来说更是值得举族欢庆。严自泰当仁不让为严氏祠堂题写了两副楹联,字里行间可窥视到他的远大抱负和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一对联语曰:为国而忠于其主惠于其民总欲作天下第一流人物,居家则孝也事亲弟也事长皆可扶世上亿万载纲常。
好个第一流人物!
严自泰的确胸怀大志,却也自命不凡。同治版《南溪书院志》卷四留有他题为《南溪书院》的诗作,诗云:渊媚山辉阙里乡,圣贤钟毓岂寻常。东邹唐戌降尼父,南宋先生继素王。一脉源深归活水,万川月落拱方塘。后来岂少同初度,荏苒流光只负墙。他在末联自注曰:“予亦生万历庚戌。”意思是说孔子、朱子都是诞生于庚戌,他也生于庚戌,应当有大作为,成为天下第一流人物才不辜负造化美意。
随后,严自泰迁居尤溪县城伏狮山下升平坊,这一支严氏俗称“后严”。升平坊历来不缺人才,正德十六年辛巳进士田顼即居此终老。
据《清史稿》《清史列传》等文献记载,清代开科一百一十二次,共取进士二万六千多人,福建籍进士一千三百多人,尤溪仅仅三人。被誉为闽中阕里的尤溪县,在严自泰考中进士以后,人文再度沉默。老百姓翘首期盼,直至一百四十多年后的嘉庆元年(1796年),天可怜见,蟾宫突然开眼再次垂青尤溪,郑梦凤荣获恩赐进士,钦赐翰林院检讨。这位进士似乎并不得意,在写家乡名胜的诗词《咏明山》末联云:自惭学浅难描述,待后成名补一笺。时间又过去七十多年,陈文辉高中同治七年(1868年)武进士。由此可见,严自泰真可谓凤毛麟角,堪称清代尤溪第一流人物。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位进士都是尤溪二十三都西华人。风水轮流转,有清一代尤溪文脉深厚的气场,偏向边陲小村聚集,确实令人惊讶。天意不可违,就看二十三都文人们如何把握好这个千载难逢的运势了。
三
严自泰首仕凤阳府亳州,任知州。亳州非直隶州,是隶属凤阳府的散州。
此时天下未平,孙可望和李定国联合共同抗清,以大西军为主力的南明军队全面发起反攻,刚刚收复湖南、广西,杀死敬谨亲王爱新觉罗·尼堪,名震神州。雄踞东南沿海的郑成功抗清军队也乘机发动攻势,收复不少地方。南明小王朝的领土又一次扩大。严自泰赶上了第二次抗清高潮,且看他如何践言于行,去做天下第一流人物。
虽然江南凤阳府在顺治二年被满清占领,南明无力北顾,但严自泰在任亳州知州期间,丝毫不敢懈怠。他在去年八月参加福建乡试之前,已承认满清为正朔,自然要求自己臣以忠事君。上任伊始加紧整修城垣,并捐资建了署堂和护关桥。提倡重农贵粟,以朱子《劝农文》教化民众,勤耕勤种。体恤民间疾苦,倡议忠孝,执法严明。三年秩满,奉命转任新职。顺治十六年癸卯(1659年),严自泰升任户部河南清吏司员外郎。这是个副职,从五品,主要协助郎中掌管司事。此时,南明岌岌可危,仅剩下云南一省和四川一小块地盘。清军奋起直追,永历帝后来由腾越逃到缅甸。大清呈现一统天下的强劲之势,四方朝贺。严自泰在任期间奉公廉明,忠君爱国,得到巡抚褒奖,赞誉他心胸开阔,目光高远,任事历练老辣。治下无苛捐杂税,不见灾荒疾苦,粮满仓、草满垛,百姓殷实,政绩卓著,堪称良吏。因此,连任四届十二年。他在清吏司员外郎的最后一个任期始于康熙二年,这年吴三桂入缅甸,把永历帝带回昆明,用弓弦勒死,明朝皇统彻底灭亡,唯有明郑势力退守台湾。清军基本上占领了全国,大规模抗清活动结束。大清国祚熙熙,民心所向。严自泰在任上的卓越表现,得到巡抚亢得时的认可,向朝廷呈荐章,夸奖他为官玉洁冰清,行事雷厉风行,真有为之器。
康熙六年(1667年),严自泰擢升庆阳府司马,这一年他已经五十七岁。司马是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其实就是同知,正五品。庆阳府原隶属陕西布政司,两年前刚刚分隶甘肃布政司。严自泰以庆阳府司马身份分防宁夏府中东三路。宁夏府地处甘肃东北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中部),元灭西夏后设宁夏府路,清代设宁夏府。虽然这是个不太起眼的地方,但军事防务绝不可松懈。严自泰分防宁夏府三年,除了注重边防,力竭血枯者不止一端,尤其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最为用力。庚子秋末河水澎湃汹涌,直冲宁夏府城南廓,眨眼间由南门而冲城西廓,全城告急。严自泰急疏奏祭河神,以杀秦汉二渠威势,当夜近城一带拥沙围堰三十里,救民于倒悬,老百姓称为千古异事。
按院大人到此巡查时,看见宁夏府治河浚渠筑堤,阡陌盈畴,城垣巩固,茶马严私贩之禁,兵民获宁止之休,百姓安乐,极力赞扬严自泰克尽厥职,功不可没!朝廷嘉奖其优异政绩,特颁旨严自泰内升补京职,任户部郎中,正五品。严自泰父封赠太封君敕授奉政大夫(此为正五品文官的散官官阶,只是一个荣誉称号,类似于现在的虚衔),母郑氏封赠太宜人,夫人刘氏封赠宜人,康熙帝授赠诰命,荣耀之至。
严自泰分防宁夏府之初,适逢镶蓝旗举人杨逢泰远赴尤溪任父母官,在官署设宴为其饯行。严自泰对这位旗人极其尊重,对他到老家任知县充满期待。谁敢得罪旗人啊,严自泰《宁夏署中送杨明府之任吾尤》云:下邑何缘借使君,百年凋敝见耕耘。朱弦夜静花间月,青雉朝雊陇外云。刀笔岂须烦汉吏,馈遗无复入田文。张华博物君堪比,龙剑于今未许分。
四
俗话说,人有三衰六旺。严自泰命途多舛,内升户部不久,父亡,回家丁忧。
三年后复出,原来那个位置已不属于他。根据人事制度,丁忧复出者需重新考核,大多不能继任,降职最常见。朝廷补授严自泰为贵州司副郎部。按规矩来,他不敢有意见,身份跌回到十五年前,官阶从五品。
严自泰六十多岁任户部贵州清吏司员外郎中事,任期即将届满时,治中刘浩上疏参劾他侵匿课银。严自泰要求进京对质,圣上命户部会讯。他为人正直有主见,做事光明磊落,不怕别人栽赃诬陷,相信律法公正严明。刘浩罗列了十几条罪证,全部被驳回。哼!老子还不伺候了呢,严自泰拂袖而去。这只是坊间传言,朝堂之上,他岂敢这么放肆。无罪获免后,辞官归乡倒是真事,从此优游林下,无惧风霜,一蓑烟雨任平生。
看来尤溪人当官不宜做贵州的工作,当年才四十多岁的乡贤田顼,在升迁贵州按察司副使督学政时,以赡养七秩母亲为由上疏致仕,在升平坊安度余生。严自泰性情耿介,仗义执言,不掩不藏,可能得罪了一些小人。他游明山湖后应邀作《重修明山湖序》,开篇对形胜赞颂一番后,笔锋一转,冒出一句:“独其丹灶弈棋之说,相传以为前恒有仙人栖游其下,此其说近诞。”山有仙则灵嘛,写家乡风光名胜多为粉饰,按常理不该说那样的话。但严自泰就是这种君子之风,坦坦荡荡,实话实说,绝无恶意。该文行将收笔时,他又以身说法,证实明山湖诸神之灵应:“予自卯辰联捷,以迨宦游,凡有叩辄应,应之则立效,盖不啻耳提之面命之昭昭也。”借助为神仙美言之便,为自己科举经历也留下一笔。如果如今西华人以此宣传明山湖,一定会带来不少香油钱。
严自泰致仕后,除授经课读外,洁身自好,闭门谢客,从不修书请托,也没有人敢请他走门路。那年清廷下诏撤“三藩”,导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次年三月,即康熙十三年(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响应,福建总督范承谟及幕僚五十余人被杀。耿精忠为了发展和巩固自己的藩镇势力,以封官晋爵拉拢党羽,派遣心腹接管延平、邵武、福宁、建宁、汀洲诸府,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收买人心。严自泰也是耿精忠争取的对象,虽然有机会跻身布政使、按察使这样高位,但他不为所动。为了躲避叛臣贼子势焰,这位六十五岁的老人偷偷出城,举家远遁,栖身于二十八都蓬莱山麓水寨。耿精忠派说客紧追不舍,许以高官厚禄诱其出山。严自泰铭记先贤朱子的教诲:“臣之所贵者,忠也。”他明白此中大意,刚正不阿,严词拒绝。耿逆怒而发兵围捉,将其全家押解至福州,囚禁在靖南王庄园牢房(今福州王庄一带),软硬兼施,逼他受职。严自泰一身傲骨,坚守为人臣的气节和尊严。老百姓反对战争,期盼过安宁的日子,不能再做人吃人的恶梦了,我岂能屈服于尔曹,大义凛然怒斥道:“死即死耳,伪命容相污耶。”
严自泰表现出向死而生的勇气!
康熙帝劝谕耿精忠改过自新,继续镇闽。但他不予理睬,继续举兵攻陷浙东一带,并进逼宁都、赣州、徽州、祁门……朝廷派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为奉命大将军,挥师南下。康熙十五年十月,大军直捣福建,平定耿精忠叛乱。严自泰出狱,一家大小重获自由。康亲王深为严自泰忠义感动,向朝廷进呈奏章:“督抚司道如逢不屈,臣心无怍。宁辱其身,不降乃志。大节卓然,追芳古人如金石为心,请彰世教。”
朝廷下旨嘉奖,御赐“臣节世师”旌匾,高悬于升平坊严府正堂。
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后,迎来了煌煌盛世曙光。两年后,康熙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大败明郑海军,最后一支南明抗清势力覆灭。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夺回宝岛,如今台湾又还给大陆,是最好不过的结局了。严自泰亲眼看到大清一统天下,六年后安然离世,享寿八十岁。
严自泰的确做得天下第一流人物,生命无愧。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级作家,供职于尤溪县海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