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衍森
原三元区与梅列区之间有一个公交车站点,名叫新泉路口。因这个站点设立不久,人们对此地很陌生,都以为新泉路是新开发的“新”路,没有什么故事。其实,您错了,新泉路轶闻多多,让我撷取几则给您听听。
一、乞丐桥传奇
新泉路历史悠久,旧时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故事:路口古时有一座石拱桥与新市中路(新市中路古名已无从查考)相连,这座石拱桥名叫“乞丐桥”。也许你很惊讶,不对吧?这里现在只是两路相接,呈“T”字形,且路下没有流水,哪儿来的桥?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给大家介绍介绍三元城关肉眼能见到的名山,最出名的有两座:一座是“大山”,另一座是“文笔山”。文笔山与本文无关,这里就不说了。大山是三元城关最高最大的山,有人称之为“妙云山”,又有人美其名为“红菇山”,而俗称叫“白坂”。山上阴翳蔽日,百草丰茂,泉水甚多,故山涧也多条,其中最大的一条往山下(原三明酿酒厂方向)流淌,叫作焦溪。它水量巨大,流域达数公里长,最后注入沙溪河,并在入河处形成一湾小平地,现辟有一处小花园供人们玩乐。其中四根顶上雕有麒麟的石柱,最引人瞩目。尤其在夜间,四周彩灯闪烁,与山上麒麟阁灯火交相辉映,加上河边广场上歌舞升平,令人流连忘返。那么,您也许要问,你所说的那条涧水到哪里去了?答案是:顺着路下的水泥涵洞流入沙溪了。
话又要回到正题来了。小时候,即上世纪50年代初时,两路之间,我亲眼目睹有一座用石板砌成的拱桥。路过此处时,父辈们总是以无比崇敬的口吻对我们说,此桥叫作“乞丐桥”,建桥人是清代三元乡贤体圣公,建成时间为清朝乾隆年间。据《邓氏家谱》介绍,体圣公生性刚直,勤俭治家,资财殷富。他致富后,广济乡里,所做善事很多,特别是捐资建造“乞丐桥”一事,美名远扬,世代流传。当年,城关至梅列的路(乡间小路,公路没有开通)边,往新泉路方向进去,有一条大濠沟阻断。沟下水流湍急,险象环生,特别是下大雨时,行人进出新泉路很不方便,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目睹了这种情况后,体圣公义不容辞,便出资叫人修建一座石拱桥,方便乡人平安通行。为此,当年的延平府事张鸿恩,赠送体圣公一块匾额,上书“惠薄乡闾”五个鎏金大字,以彰显其慷慨大方、乐善好施的美德。现今70岁以上的三元原住民,都知道这座名声远扬的“义桥”。
这座桥建成之后的命名,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呢:话说这座石拱桥建成之后,险沟变通途,三元乡里为此举行了一场隆重的通桥仪式。仪式举行的当天上午,大家欢欣雀跃,齐来观光。石拱桥的两旁,人山人海,入声鼎沸;加上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场面更是热闹非常。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时间过了许久,竟没有人敢捷足先行这座崭新的石拱桥。最后,蓦地不知何处冒出一个衣着褴褛乞丐,一手拿着破碗,一手拄着一根拐杖,竟摇摇摆摆地率先走过桥去,让众人目瞪口呆。于是乎,此桥日后便被人们称作“乞丐桥”……
二、柴岭轶事
从新市中路进入新泉路,门口的右边有座大厦是城区商会大楼,商会大楼的后山叫柴岭,上面原有城区公社城东大队大片山地,上面种满了柑橘、地瓜之类的经济作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当时的城区公社城东大队在这里设有一处“忆苦思甜”基地,供大队社员使用。具体的做法是,每年正月初一的早上七点前,每位社员须先挑一担肥料到柴岭,并在岭上吃些野菜和豆腐渣等糅成的饭团,体会旧时生活之苦;“忆苦”之后,社员便鱼贯下山,然后回家打米粿,吃佳肴,体会新时代的“甜”。当年的我们,正是被后人称为知识青年的一代人,现在回忆起来,真是饶有风趣:因为我们是知青,在“广阔天地”里锻炼,当然要事事带头,移风易俗,过革命化的春节。为此,每年大年三十晚上,我们都先要准备好一担肥料,以便明早可以早些挑肥上山,回家打自己的美食米粿。是啊,现在的城区商会大厦后山,柴岭的故事,估计大家鲜有所闻吧?
三、美酒飘香
新泉路往里走,约摸一公里处,右侧有一处开阔地,也是一处令人思念的地方。它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常年绿树丛生,鲜花争妍,山水悬流,翠鸟唧啾,美如仙境。更令人追念的是,它曾经是一处美酒飘香的地方。据有关史料记载,1961年期间,当年的三明市政府拨款几万元,将列西村的12家酿酒小作坊改造、重组,创办了三明市酿酒厂,地址就在新泉路旁的这块地方。从此,这块占地2.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830平方米的沃土,从上世纪60年代初,至本世纪的2017年,就成了三明人们经常乐道的地方。近六十年来,从前期的三明土黄酒、米烧酒,直至后来的三明啤酒、日月星啤酒等名酒的芬香,至今仍为好酒者津津乐道。
四、书香芬芳
新泉路上故事多多,新鲜事物亦层出不穷。前面我写了许多美景、轶事,而现今呢?此地又成了“书香”之地。这不是我花言巧语,故弄玄虚,而是事实如此。远在文革时期,即1971年,山上的狮子坑边便兴办了三明人民教师摇篮——三明市师范学校。从此在花妍鸟语、美酒飘香的山地上,又增添了学子们的琅琅书声和嘹亮歌声。1978年的春天,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革后高考第一批骄子,也踏着豪迈的脚步,从三明各地走向三明地区第一所高校——三明师专,揭开了三明有了自己大学的新的一页,狮子坑成了山城名副其实的书香圣地。时至今日,又有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及各种人才培训学校等入驻此地,在此生根发芽,为三明源源不断培养医药人才。新泉路上,不正是山清水秀,蒸蒸日上,书香芬芳吗?
综上所述,新泉路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故事多多,令人追思……我想,如果你有闲暇,信步到此一游,定然心旷神怡。
(本文作者系市政协文史研究员、三明一中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