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宁化客家“五干”

e三明   阅读

连允东

众所周知,闽西有著名的“八大干”,而别样的宁化客家“五干”却鲜为人知。这里的“五干”是特指福建宁化客家人加工制成的田鼠干、辣椒干、咸笋干、鲤鱼干、古坑粉干五种干食品。若品尝“五干”食品,你定会感到齿颊留香、风味别具、韵味独特。

 

余香满口田鼠干

客家祖地宁化物产丰富。那余香满口的田鼠干就是其中之一。

这客家山乡野味的“田鼠干”,名字并不典雅,带有点土俗,但它却是福建著名的“八大干”之一,是客家人待客的名特佳肴。早在晋、汉的史籍中,就有记载我国先人食“老鼠干”的习俗。据史料记载:老鼠干、腊狐狸等野味的猎取与熏烤是畲、瑶同胞的创造,被客家人在长年的迁徙中接受过来。经过改进,成为今天宁化的地方名菜。

001.png 

客家人一般在每年的秋冬季节大量捕捉山鼠和田鼠,也就是在晚稻收割的季节进行。这个季节生活在山间稻田里的山鼠、田鼠食了大量的山野果子、田间稻谷,营养丰富,体肥肉嫩。加上气候凉爽,它们就四处活动。或是山垄田头,或是沟边地里,随处可见它们活动的足迹。这是捕鼠的大好时机。

山村人捕鼠,就地取材,土法上马。用的是自制的简易竹筒捕鼠器:上山砍几根大小适中的毛竹,截锯成长短相同,每节5公分至8公分的竹筒两节相套,在大竹筒上凿锯几个小方洞,大小竹筒的两端,装上两根两头系紧的竹弓,借助竹弓的弹力,在小竹筒上系一根细苎麻,为两节竹筒的警戒线,在小竹筒里,安放上炸香的肉渣、生地瓜片或炒米之类的食物作诱饵。当山鼠、田鼠闻到香味时便会悄悄地从洞里钻出来偷吃。因苎麻的阻隔,山鼠、田鼠在急切中咬断警戒线,借助竹弓弹力,两个竹筒相套,把老鼠头紧紧挟住,直至毙命。儿时的我常跟大人傍晚背着几十个竹筒捕鼠器到田边山上,选择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安放捕鼠器,待第二天清早前往收捕鼠器时就能捕捉到几十头贪吃的山鼠或田鼠。

捕到老鼠后,把它的肚皮剖开,去掉内脏,立即升起一堆炭火,并撒些糠在炭火上,使之产生浓烟,把去毛的老鼠放到架子上,拿到炭火上去熏烤,直到把鼠熏成红铜色为止。还有一种熏烤方法是:在铁锅里撒上糠,将去毛的老鼠放在竹架上再放入锅里加盖,用微火将老鼠熏烤至焦黄色即可。若是山野中偶然捕捉的几只山鼠或田鼠,人们就会就地将老鼠杀好,取一些干稻草点燃熏烤老鼠,直到老鼠呈焦黄色,透出一股肉香方止。

老鼠干的食法更有一番讲究。人们把老鼠干用清水洗净,然后去掉头和尾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伴以冬笋、萝卜、大蒜、猪肉丝,佐之以些许辣椒一起炒,然后放入味精、食盐、生姜丝、水酒等佐料,一盘色、香、味皆佳的炒老鼠干就大功告成。如果你闻到喷香准会让你口生馋涎,吃起来香香的、嫩嫩的,越嚼越有味,使人回味无穷。

002.png 

取之于山野的老鼠干不仅味美,而且还有它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肾强身之功效。客家人不仅认为老鼠干是补冬的上品,也是待客的上等佳肴。每当亲朋好友来临,热情好客的客家人便会把自家酿的醇香爽口的米酒烫热,端上一盘刚出锅的香喷喷的老鼠干当下酒菜。喝上一口甜滋滋的米酒,夹进一块香喷喷的老鼠干,别有一番山珍风味,好不惬意。

 

色红味辣辣椒干

每每看见红通通的辣椒干上市时,那缕缕乡思就热辣辣地袭上心头。

我的家乡是福建宁化的一个小山村。家乡那红红的辣椒干以其鲜美、皮薄、透明、味香、脂多、辣味适中六大特色而闻名中外。

003.png 

辣椒大概始产于秦代。据著名医药家李时珍说:“秦椒,花椒也。始产于秦,今处处可种。”其实,辣椒原产于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地区,15世纪西班牙探险家将其作为商品,横渡太平洋传到东南亚,接着很快输入我国。据测200多年前就传入宁化。宁化辣椒干有灯笼椒、指天椒、牛角椒三个品种,其中以辣味浓烈的牛角椒为最优,被名列全国“八大名椒之一”。

儿时的我对辣椒的记忆,便是门前菜园里种的一蓬蓬的牛角椒,家乡人称为“金娃娃”。立夏之后,母亲就在菜园里种植辣椒苗。慢慢地,翠绿的小叶间开出一朵朵小百花,花谢便挂着一只只青绿的、弯弯的、形似牛角的牛角椒。到了秋天,辣椒成熟了,菜园里便呈现一片红艳艳的壮丽图景。霜降时节,母亲就动员我们去摘红透的牛角椒,红灿灿的辣椒采下后,用水洗净,晒干或烤干,就成了可以备常年食用的辣椒干。也可把辣椒干碾碎研末贮用。在宁化农村几乎家家都会腌制辣椒,制作出各种辣椒食品。母亲是腌制辣椒的好手,她用牛角椒粉末与豆腐、茶油、大蒜头等拌在一起,加工制作成的“霉豆腐”,其色泽鲜红、香浓味辣、经久耐放。另一种方法就是将红辣椒切碎,拌上农家自制的豆豉,加上高度白酒,然后装入玻璃瓶中封闭瓶口,过两三个月,开启瓶口,就有一股浓浓的香味在空中萦绕,闻之口中生津,垂涎三尺。

据科学分析,辣椒干具有一定的食疗和药用价值。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和维生素C。宁化辣椒干仅维生素C一项,每100克辣椒的含量就达171毫克,是西红柿含量的14.2倍,被誉为“维生素C大王”。蛋白质的含量则是西红柿的3倍多。适度食用可促进胃液分泌,刺激肠道的蠕动,增强食欲;并有兴奋发汗,驱寒活血、散风等功效,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高山水冷引起的不适。山民们隆冬季节下水田劳动,常常要吃些辣椒,用来驱湿御寒,预防感冒。难怪乎谚云:“二小菜三分粮,辣椒吃了当衣裳。”此外,制作药品内服能健胃,外用消炎止痛。

红红的宁化辣椒干,是客家祖地的名优特产,是加工辣酱、辣粉的上好原料。丰收年景年产量约占福建省总产量的1/3,成了福建外贸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畅销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地区。我想,这也是宁化辣椒干为什么那样红的原因吧。

 

芳香嫩脆咸笋干

我的家乡是客家祖地福建省宁化县治平畲族乡,那里四面环山,满山遍野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毛竹,以产纸和冬笋、笋干、竹帘著称。咸笋干是家乡独具风味的山珍,芳香嫩脆,驰名中外。

004.png 

阳春三月,翠竹青青,谷雨过后五六天正是砍竹麻、挖笋的日子。此时,村民便三五成群上竹山挖春笋。制作上等的咸笋干,要挖那些刚出土的或还未出土的春笋。这种笋肉厚质嫩(当地称“黄爆菇”笋,此笋不能长成毛竹,也不能做纸)。其制作方法是:将挖回的新鲜笋剥皮洗净,切成小笋片,放置锅里加水煮熟,捞起放置谷笪或大的簸箕摊开放在太阳底下曝晒。然后把晒干的笋干又放置锅里并放入水、食盐、味精等配料让其炆透入味,煮至笋香四溢时即可捞起再放置到太阳底下晒干为止。最后用缸或箩筐收藏好,放置干燥通风处以防潮变味。咸笋干贮藏越久越香。新鲜的咸笋干颜色呈褐色,表面有层白白的盐霜,看似黑乎乎的,其貌不扬,吃起来却香香的、嫩嫩的,越嚼越有味。据科学分析,笋肉中维生素C含量比芒果高两倍,胡萝卜素含量比蘑菇多一倍以上,并含有磷、铁、脂肪和多种氨基酸。而且它还是一种很好的抗癌食品,粗纤维促进肠胃蠕动,降低胆固醇,同时减少致癌物质在肠道停留的时间,有防治便秘和预防结肠癌的作用。味道香醇、营养丰富的咸笋干最普通的食法就是用来配擂茶、稀粥。另一种食法是咸笋干蒸猪肉,将咸笋干洗净后与猪肉一起蒸,有一种特别的笋香。让你越吃越想吃。此外,还可用水浸泡后炒肉丝、炒酸菜、炒辣椒等。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鸡鸭鱼肉吃腻了,时鲜蔬菜应有尽有,但笋干这种山珍还是备受青睐。近年家乡咸笋干的制作又有了新的改进,包装精致、美观大方、携带方便,常作为馈赠佳品。我想,不远的将来,家乡咸笋干定会走出山旮旯,香飘海内外。

 

喷香可口鲤鱼干

朋友,要是你有缘到客家祖地福建宁化做客,可别忘了品尝那喷喷香的客家鲤鱼干。

鲤鱼干是在宁化北部安远、河龙、水茜、中沙等地乡村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食品,是一种极好的佐酒佳品。宁化境内山多、水域面积小。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末年,安远一带农民便开始利用稻田放养鲤鱼,充分利用稻田水面,做到稻养兼作。稻田主要放养鲤鱼为主,其原因有四:一是古时认为鲤鱼身份高贵。陶弘景曰:“鲤为鱼中之王,又能神变,乃至飞越山湖,所以琴高乘之。”二是鲤鱼繁殖快。《养鱼书》云:“鲤不相食,故种易蕃。陶朱公畜鱼,每岁雌雄二十四头,生子七万枚,此其验也。”三是鲤鱼食性杂,适应性强,增长快。春放鲤苗,秋冬捕捞,每尾一般重三、四两,食料丰富的可重半斤以上。四是鲤鱼抗病力强,不易随水逃失。稻田草料丰富,不用多花人工管理,一般水源较好的稻田,春季插秧后,放上几碗鲤鱼苗,秋季稻收后,每亩可捕捞鲜鱼三四十斤,多的可达五六十斤。安远、河龙一带的农家,一般每年每户可收鲜鱼一百来斤。安远稻田养鱼曾被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闻名全国。

005.png 

制作鲤鱼干颇有一番讲究,其方法:每至秋冬季节,农人就把刚从稻田里捕捞回来的活蹦乱跳的鲤鱼,挑选每条三四两的(鲤鱼的挑选很重要,以每条重三四两的最佳。如鱼太小,其鱼干则肉少骨头多;如鱼太大,其肉厚,内中难以烤干,影响鱼干质量。)尔后沿脊背破开,除去内脏,洗净沥干水分,撒上适量细盐,腌渍使鱼肉有盐味,再置阳光下晒至半干,摊放竹笪上置于锅内,锅中放米糠,加盖烧火,使锅中米糠慢慢燃起,将鱼熏烤成干,即为鲤鱼干。刚熏烤出的鲤鱼干颜色黄灿灿的,香气四溢,令人口内生津,馋涎欲滴。成品鲤鱼干可长期保藏,如放置在陶罐中或谷仓内,保存时间可达七八个月不霉变。

鲤鱼干的食用一般有二种方法:一种是蒸,即将鲤鱼干切块,加上生姜、辣椒、茶油等放置锅中蒸熟后即可食用。另一种是炒,就是将鲤鱼干切块,佐以大蒜、青椒、萝卜丝或冬笋丝放置锅中炒,待炒熟时加入少许酒娘以祛腥味,味道更佳。那可是一盘极好的佐酒菜肴,那香气让你陶醉,令你胃口大开,嚼一块香馥馥的鲤鱼干,喝上一口刚出锅的醇香酒酿,那真是惬意无比。

客家鲤鱼干原为农民自养、自制、自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宁化县稻田养鱼面积逐年扩大,鱼产量也成倍增长。乡民们把自制的鲤鱼干作为地方风味食品上市销售。在鲤鱼干之乡——安远乡,还有鲤鱼干食品加工厂,作为该乡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门径。我想,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这种营养丰富、喷香可口的客家风味食品——鲤鱼干就像“鲤鱼跳龙门”似的会跳出乡村,跳向世界各地。

韧滑细软古坑粉干

我曾品过软韧爽滑的广东马冈米粉,也尝过洁白细腻的福建兴化米粉,但总不如客家祖地宁化古坑米粉(当地称“粉干”)那样韧滑细软,味道纯正。

春日,我和几个好友来到了位于宁化县城西南部的方田乡村头村。多年未见的同学曾老师热情招呼我们坐下喝茶,客气地说:“我今天请你们品尝当地有名的——古坑粉干。”接着,他快手快脚从鸭圈里抓出一只又肥又大的正宗自养的土鸭宰了,经沸水烫毛、褪毛、破膛、去内脏、洗净后,三下五除二整只鸭子放入铁锅的沸水中煮汤,待鸭肉飘香时,揭锅捞起煮熟的鸭子切块装盘。只见他从箩筐中提出两把洁白晶莹的古坑粉干,迅捷地放入滚烫滚烫的鸭汤中煮一会,加入精盐、味精等佐料,大约10分钟左右,一大盆热气腾腾、原汁原味的“鸭汤煮粉干”就大功告成。再撒上一撮青青的葱花,便端上桌子。观其色青白相间,金黄点点;察其形粗细均匀,纹丝不乱;品其味韧滑细软,鲜香爽口。这色香味俱佳的“古坑粉干”让我们大开眼界,大开胃口,顿生食欲,欣喜雀跃。举箸间,“哗哗哗”三大碗下肚,还舍不得放下碗。一会儿功夫,一大盆“古坑粉干”一扫而光,那通透爽口,滑而不断的滋味令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006.png 

曾老师带我们来到古坑,正值手工做米粉的老罗准备制做粉干,他热情地边做边介绍:“要选用优质的早稻米为原料,做粉干的前一天将大米浸泡,然后把米磨成米浆,用石块压住挤干水分成团块。只见他把凝固的米浆团块摊开在簸箕上,端来一盆煮熟的米粉倒在米浆上面。这煮熟的米粉叫“母”,掺进米浆里作发酵用的。他把米浆块搓碎,又揉成团,然后用手掰成一条一条的。紧接着把条状的米浆放进锅里的沸水中,煮上10分钟左右,捞起甩在石臼里舂打,待到米团舂得温润发亮时才能把它们揉成团,然后放进粉筒里。罗师傅强调说:舂米团要实实在在,不能偷工减料,要舂烂舂透直到闪闪发亮为止,否则做出的粉干就不好吃。”老罗用粗绳套住榨床的杠,用力地往下一踩,粉筒里的米团受到强烈挤压,就从下面的漏子里钻出来,变成了一根根粗细均匀的米粉,那晶晶莹莹的“银线儿”,便缓缓地掉到下面的锅里。接着他又说:“我们的古坑粉干已有100多年历史,以前大都用手工制作,如今大部分改为机械化制作。我家坚持手工制作,虽然辛苦一些,但粉干原汁原味,价格比机器做的要好些,而且畅销,这样也划算”。此时他妻子就把锅里的米粉捞起,用清水洗过,整成一个个约10厘米见方的块状,放在粉答上晾干水后,放置通风有阳光处晒干,然后用一根稻草束腰,即可叠起包装。

耳闻目睹古坑粉干手工制作的全过程。我想,从一粒粒大米演绎成一根根纤细晶莹的粉干,从中渗透了宁化客家人多少智慧与汗水。这营养丰富、食用方便、滑嫩爽口、久煮不断的古坑粉干将来一定会跳出山村,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本文作者系福建省宁化县文联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