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剑斌
宁化县(古属汀州府的八县之一)今隶属于福建省三明市,既是“千年古县”“客家祖地”又是著名的中央苏区县之一。
自隋唐以来,宁化县历史上就出了50名进士,科举教育非常兴盛,充分说明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特别是清代宁化县涌现了李世熊、黄慎、伊秉绶、张腾蛟、雷这些在史学、艺术、哲学方面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一个福建闽西北的小县城能出如此多的顶尖人物,在全国也是比较罕见的。
其实宁化县的古代刻书史在全国也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较不为人所注意。
一、据《中国古代图书印刷史》一书中特别举例了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汀州宁化县学刻本《群经者辨》。此书为宋代版本,书半页8行,行15大字,版本上称为宋闽刻大字本,是现存的国家之珍宝,今保存于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善本部。
二、清流县嵩溪客家文献馆收藏了一套清代著名学者李世熊先生著的《宁化县志》。此县志是当时我国史学界所称的天下两部半名志之一,另一部是《武功县志》,可见在当时的名气之大。此《宁化县志》是古代县志中的范本,具有很高的史料研究价值。
同治八年(1869年)《宁化县志》重刊本,并且入选了第一批《福建省珍贵档案文献名录》。
李世熊,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元仲,号寒支、愧庵,明代万历三十年(1602年)九月二十日出生,于宁化泉上里龙乡(今泉上镇泉上村),隐居于阳迟山,建檀河精舍,人称檀河先生,他多次拒绝清朝官府的邀请出山为官,专心读书著述。他一生著有《本行录》《经正录》《钱神志》《物感》《史感》《寒支初集》《寒支二集》以及《狗马史记》《福建通志》等著述。在康熙二十二年,时年已83岁高龄的李世熊著出了《宁化县志》,此县志分为土地、人民、政事三部分共七卷五十二目,详尽记载了宁化县自古以来境内自然风光、山水人文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状况。
特别是李世熊先生生活在明末和清初两朝交替的动荡年代中,他编纂的著作自然非同凡响。
现在国内外多个单位和部门所珍藏的是同治八年(1869年)时任宁化知县蒋泽沅(湖南人)筹巨资增刻的《宁化县志》,书名页题“汀城上十字街李中和轩藏板”这说明此套县志为官刻本,是委托李中和书坊所刊刻,《宁化县志》刻成之后,书板实物寄存于汀州府李书和书坊。(如图一)
清同治年刊刻的《宁化县志》书半页9行,行22字。长26厘米,宽16厘米,版心是单黑鱼尾,用汀州府盛产的名贵玉扣纸雕版印刷。
全套一共七卷七册,精工精刻,用纸精良,是典型的汀州府官刻本。(如图二、图三)。
在宁化古代刻书史上,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刻工,他们所刊古籍都非常精美,赏心悦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宁化县最有名的谱师阮奠臣,他刊刻精美的嘉庆版《东溪陈氏族谱》,阴承芳刊刻的《阴静夫先生遗集》,阴兆龄刊刻的《新增幼学集锦》以及刊刻《邓氏族谱》的邱爵金等等。
爱护古籍,充分发挥古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载体作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作者系清流县政协文史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