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先贤裴应章与《郧台志》

e三明   阅读

裴耀松

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北省地方志研究人员获悉台湾学生书局曾刊印《郧台志》,后几经辗转,在台湾“中央图书馆”发现由明万历年间裴应章(福建清流籍人)主修、彭遵古编纂的孤本《郧台志》。这一研究明代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资料,随后由台湾“中央图书馆”将现存的《郧台志》全版影印,转赠华中师范大学《荆楚古籍》编纂中心收藏。2007年,由长江出版社出版发行。

001.png  

主修《郧台志》的裴应章(1536-1609年),清流县城关人,元末先祖从江西入武夷山,一支从三山迁清流定居,入清已9代。裴应章明隆庆戊辰科进士,初入行人司行人、吏科给事中,在太常寺卿任上,奉旨升任督察院右副都御史,赴郧阳提督军务,并出任八十三任巡抚。明代的巡抚,是比行省还重要的军政建制,其首脑称为封疆大吏。湖北郧阳县是地处鄂、豫、陕、川万山连界的重要山区要地,巡抚提督军务的驻地。《郧台志》记叙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至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共计114年设置抚治的史实,管辖的范围包括荆州、南阳、汉中、郧阳等8府,荆南、关南、汝南、商洛等5道,商州、安康、裕州等9州,共计65县。如此规模相当于省级建置。前后有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和刑部尚书6人出任郧阳巡抚,足见其地理、军事和治理的重要。(图为《郧台志》刊的原稿裴应章序文的复印件)

002.png 

由裴应章作《郧台志叙》序文,说到为何要修《郧台志》,是“郧台故有《志略》,迄今四十年矣”。“中间因革损益,巨典谹纲向不收载,余患其愈,久而无征矣”。《郧台志》相当于省级的通志,建置之始即抚治流民、安定地方而设立,其内容不同于一般通志的体例。刊本共10卷,10万字,为卷目体,依次为建置、舆地、宪体、宦跡、官属、游籍、兵防、储饷、奏议和著述卷。以省为纲、府州为属目,这在中国地方志中独一无二。校注本全书40余万字,还保存有价值的大臣的疏奏和诗文。记载了明代推行“一条鞭法”的经济制度,压在人民头上的“岁办”“均徭”“里甲”三大徭役的实施情况。清乾隆重修的《清流裴氏族谱》记载的皇帝敕谕中有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初六日的圣旨,因“与郧阳接境去处,僻居万山界连,四省流民潜聚,易于构乱”,要求裴应章,“尔爰兹委任,须秉公正己,率下务俾军民得所,地方宁静,所为称职。如或因循懈怠,以致误事,责有所归,尔其慎之慎之,故谕。”要求实施“操练官军民壮,修理城堡,区划军饷,作兴学校,清理讼狱,戢处亡命奸党及左道煽惑之徙。”并授予裴应章有权处置“文职五品以下,武职四品以下,敢有贪残放纵,怠缓不职,违误事机者,径自拿问,奏请发落。如遇行军之际,各该官军有临阵退缩者,许以军法从事。生擒贼寇,鞫问明白,亦听斩首示众。”(图为建于明弘治十年的郧阳钟鼓楼)

003.png 

清道光编修的《清流县志》“名臣”裴应章传略记载,裴应章抚治郧阳是“郧卒辱抚臣,将为乱,廷议非应章莫能定,被命驰往。”受命前往郧阳治乱的裴应章,率军未到之前便发布声讨文书,“未至,先檄谕以祸福,语甚切至,乱卒计穷,自缚数百里外迎应章。”“应章集众斩其魁,余无所问,阖境晏如,民德之,立祠崇祀。”由此可见,裴应章治理郧阳有功,念其功德,为生人立祠崇祀实属少见。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主修《郧台志》,也是其功德之一,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图为裴应章为《郧台志》写的序文)

004.png 

《郧台志》卷之九“奏议”中,还刊载裴应章的《禁讹言以定人心疏》《军情关系重大疏》《条议善后事以图久安疏》《议处汉中岁饷疏》等6篇奏疏。涉入到提督郧阳军务后,为稳定局面安定人心,对造谣鼓惑之徒予以惩处,善后治理提出条款,为减轻汉中地区受灾民众负担,减免岁饷等民生议题。《郧台志》刊载的礼部侍郎何洛文作的《裴公考绩序》中,记叙裴公戊子正月(1588年)抚郧,“公甫被命,单车就道。比至,盛威仪,入坐保厘(议事厅),朝见文武将吏已,延问父老,拊循卒乘,颁布条教,申严军令,周行山川险阻,指顾保扼寨方略,所宜若不知有前日之为者。”由于裴应章多次上书朝廷,说明事态已得到控制,采取各项治理措施,已经初见成效。天子欣然嘉纳,“报曰:中丞议是,其即颁示谕告,使之朕意。”圣旨诏下,军队上下,各级官员和士民“拜舞加额,欢若更生”,“四民熙熙乐业,无动容变色之警”。裴应章顺势“益振纪纲,厚风俗,兴文事,饬武备,鬟官弊,恤民隐,明刑平赋,燠休劝课”。从此“不再期而农桑蓄积,狱讼衰息,民去水火就衽席,见礼让不见陆梁。盖拯岩郡于再造,举三方而一新之。”《郧台志》校注本在介绍历任抚治郧阳巡抚中,裴应章任职三年,其功绩主要有二:一是平息“郧阳军变”,二是主修《郧阳志》,并于离任后的万历十八年(1591年)元月为《郧台志》作序。(图为郧阳抚治所在地——明都察院衙门)

005.png 

《郧台志》卷之十“著述”,刊载的诗文中,收录裴应章的七言古诗《久旱得雨识喜》40句1首,因旱魔肆虐,“树皮草根采无遗,聊资糊口当粥糜”,“老病饥饿不能出,士女仳离宁顾恤。”终于盼来一场春雨,喜出望外,这正是“千亩枯黄勃然起,须臾望满三农喜。”   

七言律诗《过九里岗用韵》:

使节西征度绝巅,

群峰环戟列吾前。

春随马足来寒谷,

云拥旌旄失远天。

遍野新牟娇霡霂,

平原细柳静峰烟。

两阶干羽虞廷化,

耀德何劳汉武船。

《柴店途中遇雪漫兴》:

二月春风芳草前,

搴帷犹自雪绵绵。

桃源却讶梅花屿,

麦陇轻铺柳絮毡。

何事平淮过半夜,

但知忧国愿丰年。

闾阎妇子看宁止,

处处还歌击壤天。

此外,在《孟夏二日郧营阅武》《次日阅城》七律中描述提督军务中的整肃意志和决心,以诗言志,别具一格。裴应章在郧阳前后三年,注重民生,深入乡里,颇有政绩。任期届满,赋诗一首,言“园中牡丹往时开不过数朵,今岁予叨转将行,花独盛开,因为赋此。”

老干寻常三五花,

独于今岁兢春奢。

芳菲晓带胭脂雨,

烂漫晴分锦绣霞。

菊苑谩教夸隐逸,

桃源应自让繁华。

花神也解怜予别,

故放新葩胜旧葩。

《郧台志》“著述”还刊载由内乡、李荫主事撰写的《裴公镇郧歌十首》(绝句),并立石裴公生祠的左右。其中第一首颂扬裴应章单车就道、日夜兼程,以龚公平渤海的气魄,在羊肠小道上急驰。绝句为:

单车西向历羊肠,

遂使妖氛净此方。

共讶龚公平渤海,

还驰叔子在襄阳。

第五首绝句,盛赞裴应章平息“军卒辱抚臣,将为乱”,立下功劳,为国家安宁作出贡献:

往日跳梁今按堵,

三边共说裴开府。

当知文武宪群工,

天为皇朝生吉甫。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裴应章为任吏部左侍郎。次年告假返乡省亲,路过清流永得里温郊黄家寨,拜访恩师赖仁敷。得知恩师已故世,一行到墓地祭奠,写下《邑禀膳赖公云山老先生传赞》,怀念“幼慕师名,因负笈从游,馆于师祠上阳山,凡七阅寒暑。”“至镇郧后顺道归省,正拟拜唔师颜,云师作古,恸也,伤哉。”师生交往情深,“章宦游每书奉慰。”盛赞恩师“学宗正脉,程氏躅芳。”清道光编《清流县志》“传略”记载,裴应章去世后,天子辍朝一日,赠太子少保,谥“恭靖”。明天启汀州府,清流县在县城建“裴恭靖公祠”,落成时裴应章生前同僚、汀州府、清流县缙绅及士人,“咸为诗歌以寄仰止之恩,亦三代直道遗意也。”清乾隆重修的《清流裴氏族谱》记载,收录诗歌45首。其一邵捷春的《裴恭靖专祠》歌吟:

剑履趋跄侍显皇,

新崇庙貌奠渔沧。

有司伏腊处丁祭,

过客经行荐甲香。

剩有勋芬侔社稷,

翻成对越俨美墙。

裴公名德谁堪并,

千古清风绿野堂。

(图为裴应章“七易寒暑”的上阳山三四洲寺学堂) 

006.png  

清乾隆重修的《清流裴氏族谱》,刊载表彰裴应章抚治郧阳有功的圣旨有三道,其中万历十七年三月二十七日颁发的对提督军务兼抚治郧阳等处地方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裴应章,“尔殚心经略,有指麾定乱之功,敷政宽平,得镇定安民之体。”“官常允肃,岁绩时成,朕甚嘉之,特进尔为通议大夫,赐之浩命。”裴应章之妻曾氏加封为淑人。另二道圣旨是对裴应章的祖父母、父母的封赠。此后裴应章升任户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工部、吏部尚书。族谱还记载,郧阳定乱有功的赏金,裴应章并非让其子汝申领取,而是全额给英年早逝的大弟应珊孤儿寡母,促使侄子汝宁年少奋发有为。初荫南京都督府经历,后任户部员外郎。汝宁之子养清天启元年福建乡试举人,初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升任监察御史。客家人尊孝悌作表率,在家族中传为美谈。国难当头之时,崇正十六年五月初十日,崇祯皇帝曾分别给汝宁父子下两道圣旨,敕曰:国家当我圉孔棘(处于危急的境地),欲得宏济时艰之士,而急切用之,此蓄艾说也,岂不贵家学哉。”圣旨对裴氏父子作为国家急用人才,是家庭养育的结果,对其家学予以肯定。(图为《族谱》记载表彰裴应章抚治郧阳有功的圣旨)

  007.png

正如明礼部侍郎何洛文《裴公考绩序》中所言:“公秀毓八闽,沉雅端亮,昭旷远挚韦布,即富经济,起家进士,官大行。”裴应章是从福建走出去的优秀人才,之所以成为安邦治郧的一代名臣,重在为官的清正廉洁,安社稷利国家。清道光《清流县志》“名臣”记载,“应章官至八座,家无余财,病革唯戒诸子明经修行,无负清白吏子孙。”“公忠直亮,无党无偏,真大臣器。”当今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作为三明市清流县的历史人物,已经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除修缮四百余年的历史文物宫保尚书门楼外,清流县融媒体中心还拍摄作为廉政教育的专题片《一镇一孝廉——奕世尚书裴应章》,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本文作者系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永安市客家联谊客家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