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三明籍著名词人陈瓘

e三明   阅读

  邓志杰

image.png

陈瓘(1057-1124),字莹中,号了翁,亦号了斋,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宋沙县(一说永安人)。陈瓘祖父陈世卿从永安贡川迁居沙县。今沙县城关第一小学内,有“陈了斋祠堂”,奉祀陈瓘。陈瓘一生坎坷艰辛。宋史本传说:“瓘平生论京(蔡京)卞(蔡卞),皆披擿其处心、发露其情慝,最所忌恨。故得祸最酷,不使一日少安。”他任过湖州掌书记、越州签书判官、明州通判,进京为太学博士,又出为沧州通判、知卫州。徽宗时,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又罢监扬州粮科院、知无为军,再还为著作郎、右司员外郎、兼权给事中,又出知泰州。崇宁中,以党籍除名,流放袁州、廉州、郴洲、通州、台州。42年间,调任凡23次,经8省历19洲县。晚年卜居江州等地,辗转而死。朝廷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谥忠肃。(图为了斋祠堂旧貌)

image.png

施耐庵因为陈瓘反对奸臣蔡京,把他写进了《水浒全传》,有第九十七回“陈瓘谏官升安抚,琼英处女当先锋”,第一百回“张清琼英双建功,陈瓘宋江双奏捷”,可见陈瓘在宋代的影响力。

陈瓘著有《了翁易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瓘于《易》实有所得,非徒以艰深文浅《易》者,正未可以难读废矣。”陆游曾读过《了翁易说》,他的《夜读了翁遗文有感》吟到:当日公卿笑迂阔,即今河洛污腥羶。阴阳消长从来事,玩易深知屡绝编。(《陆放翁全集·卷五》)。陈瓘还有《尊尧集》十一卷,《四库全书总目提纲·存目》载:“瓘以昭圣官专据王安石《日录》改修《神宗实录》,变化是非,不可传信,因作是书以辨其妄。……坐此羁管台州。”他还有《了斋文集》,据原福建师范学院图书馆1962年编印的《福建地方文献及闽人著述书目》考证:“《了斋文集》,《宋史·艺文志》作四十卷,宋有刻本,明以来未有刊本。其书久佚。”现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有《了斋文集》辑抄本,分为文三卷、诗一卷、词一卷,附录六卷。

陈瓘的词清丽自然。他的词散见于:《乐府雅词》、《花草粹编》、《历代诗余》、《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花庵词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词品》、《词综》等书中。

陈瓘比苏轼小20余岁,他的词和苏轼有许多相似之处。陈瓘词所反映的内容是广泛的,有山水风光、伤时忧患、离情别绪、酒朋诗侣,还有谈玄说理、滑稽嬉戏的文字。反映的思想感情也是比较复杂的,他抒写了对社会的不满愤慨,也抒发了怡然达观的情怀。他的词与苏轼一样,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冲破了词专门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圈子,扩大了词的题材。并且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传统,把词进一步推向散文化、口语化,为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陈瓘的词与苏轼的词也有许多不同处。苏轼词气魄宏大,豪放旷达;陈瓘词豪放达观之外,更多明朗浅切的特点,艺术技巧上不如苏轼灵动洒脱,感染力强。陈词有不少仿照苏词的地方,如:“千堆雪”(《蝶恋花》)“人生如梦”(《减字木兰花》)“月满人千里”(《卜算子》)“一轮深夜月,何处不相逢”(《临江仙》)等等。

我们注意到,北宋后期的词人并未继承苏轼的豪放词风。苏门四学士之一,最被苏轼赞赏且在词的创作上有较高成就的秦观(1049-1011),没有沿着苏轼所开拓的道路走下去。非苏门的另一杰出词人周邦彦(1056-1121)是婉约词派的集大成者。著名词人贺铸(1052-1125)的词,主要是写他的艳情。过去认为,北宋末的词是平庸浮靡的。陈词不是这样,他继承发扬了苏轼的豪放词风,使北宋末的词坛闪烁着几点清新明净的光彩。

南宋初期,由于社会的急遽变化,许多词人积极投入反抗民族压迫、恢复北方疆土的政治斗争,他们的词继承了豪放词风的传统,开了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南宋初,首先利用词作武器,直接参加当时抗战派政治斗争的是福建长乐人张元干(1091-1175)。他的《贺新郎》“梦绕神州路”是词史上的名篇。他的词为南宋爱国词人开辟了广阔的创作道路。张元干的词不仅受到苏轼的影响,由于师承关系也受到了陈瓘的影响。他曾拜陈瓘为师:“宣和庚子(1120年)春,拜忠肃公于庐山之南。陪侍杖屦,幽寻云烟水石间,”并称赞陈瓘:“先生独知尊尧、爱君、忧国,先见之明,肇于欲萌,逆料其弊,甚于中的,视之(指王安石等新党)若仇敌,甘心犯难,虽百谪、濒九死而弗悔。”(张元干《芦川归来集·卷九》)苏轼、陈瓘、张元干、辛弃疾以及辛派词人的豪放词风是一脉相承的。陈瓘的词对于两宋,特别是南宋的通俗词和滑稽词也有一定的影响。可惜陈瓘的词遗失太多,现仅可见二十三首。今选注两首,以飨读者。

 

青玉案《咏雪》

 

碧空暗淡同云绕。渐枕上,风声峭。明透纱窗天欲晓。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①。

 

使君留客金尊倒。正千里琼瑶未经扫②。欺压梅花春信早。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

注:①老,变样。  ②琼瑶,美玉,用来比喻雪。

这首咏雪词,表达了瑞雪兆丰年的喜悦。词以时间为顺序,先写夜间感到冷,表现整夜的雪飘,再写天明的所见:一片白雪皑皑。下片写雪天宴饮,最后表达了作者对农事的关心。这首词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琼瑶”“青山老”配以“珠帘”“美人”描绘了幽美壮阔的雪景,又体现了作者的喜悦。词人能以小官僚的身份关心农事,这种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醉蓬莱

问东州何处①,境胜人幽,两俱难得。狼山相望②,有高堂千尺,妙曲轰空,彩云翻袖,乐奏壶天长日③。笑我飘然。蓬窗竹户④,只延山色。

拟棹觥船⑤,径冲花浪,直造雕筵,共醺仙液⑥。仍乞蟠桃,向庐山深植⑦。未举江帆,早逢淮鸿,问故人踪迹。远老池边。陶翁琴里⑧,此情何极。

注:①东州,即蓬莱山。②狼山,在江苏省南通市南,居江海之际。③壶天,道家所称仙界。④蓬窗竹户,以蓬草为窗,竹子为门。指贫困住处。⑤棹,摇船的工具。这里用作动词,指划船。觥,古代的酒器。掉觥船,划着觥式的小船。⑥醺,酒醉的样子。⑦庐山深植,陈瓘于宣和庚子春(1120年)前后居住于庐山之南。⑧陶翁,指陶渊明,江西九江人。

这是陈瓘晚年的作品,抒写了词人理想幻灭后的苦闷。词的构思明显受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影响,想象丰富,对比鲜明,虚实相间。明朗之中有凄清,苦闷之中有飘逸。“有高堂……长日”描绘仙境景象:厅堂高大,五光十色,歌舞升平,余音绕梁。“拟棹觥船……庐山深植”描绘豪放气概和潇洒情怀。这些是虚景实写,写得灵动多姿。“境胜人幽”的仙境与“蓬窗竹户”的现实环境,“径冲浪花”的气魄与“远老池边”的感叹,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比中表现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现实政治社会的忿激不满。这些因不满而幻想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共同思想情绪。词人在晚年还有豪放奔流的情趣,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系三明市政协提案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