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悠悠 小巷深深 ——我的家乡台湾省彰化市和美镇轶事

e三明   阅读

■   叶  劲  光

 

我在三明市台联工作时,多次到台湾,主要是联络在台三明乡亲,有时也会顺便回到自己的老家看望亲人,转眼间已多年没有跟台湾家乡亲人见面了,当然电话微信始终密切联系,相互问候。往事总是难以忘记,家乡的一草一木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2021年10月24日,台商谢吉安应三明朋友邀请前来考察投资环境,朋友邀请我一起作陪。朋友介绍谢吉安来自我的老家台湾省彰化市和美镇,我不禁一阵激动,“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谈起和美镇,我们都有许多共同的语言,谈起和美的乡亲,我们都有不少共同的熟人,聊着聊着,感觉越来越近,谢吉安突然激动地走到我的身边,紧紧地拥抱着我,说声:“大哥,您是我的亲表哥。”我也意识到,眼前这位来自家乡的人竟是我的亲表弟。意外相逢,格外的高兴,朋友们也为我们兄弟在此聚会致以祝福。(图为和美街景)

image.png 

其实,我回台湾家乡时,到过谢吉安的家,只是谢吉安外出不在,没有见上面,没想到,无意中在三明见面,那种喜悦之情难以言表。谢吉安小时候在彰化市线西乡我父亲家居住过,与我家的亲人很熟,也很有感情,说起我家的事头头是道,我们兄弟谈起家事说也说不完。

和美镇是台湾历史文化名镇,我父亲的出生地,那里有我的很多亲人,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家乡,我对她的牵挂时常萦绕在心头,回味在梦境,每当踏上这片故土,我的心里总是涌上一种难以言状的澎湃。见到谢吉安,让我想起了和美镇的往事,令人感慨。我父亲小时候,曾在和美镇生活。讲起和美镇,话题特别丰富,对和美风俗文化讲起来绘声绘色,谈起往事,都是娓娓道来,他那种家乡情怀,我感受深刻。父亲和美情节,使我很早就下决心要把和美镇探个究竟。细细观察后,才发觉和美古镇蕴藏如此厚重的文化内涵,我的生命与她紧密相连。

父亲一家人早年居住在和美镇中心,主要依靠祖父种田为生,几代人都居住在这里。父亲曾告诉我,他小时候在和美生活还勉强可过,后因为祖父叶铁参加抗日活动被日本人迫害致死,生活急转直下,变得非常困难。我的祖父身上的抗日故事在家乡广为流传着,我一直希望能够多了解一些祖父的壮举。

1995年,我首次回到了台湾老家 ,来到了和美镇,乡亲们见到我都无比亲热。大家围在一起交流,聊得最多的就是我的祖父。几位年纪比较大的乡亲对我的祖父非常熟悉,带着崇敬的心情谈论我的祖父。他们告诉我,祖父生性直爽,乐于助人,干农家活是一把好手,年纪轻,在族里很有威望,因为祖父勤劳聪明,家庭和睦。那时,还处于日本统治时代,祖父不满日本人统治秘密参加了抗日起义活动被抓捕,最后杀害。祖父去世后,祖母带着5个年幼的孩子在和美镇生活困难,变卖家产过日子。尽管叶氏宗亲时有接济,但祖母还是决定带孩子回到娘家——彰化市线西乡生活。所以,我回到台湾,总要到线西乡、和美镇两个地方走访,这两个地方我的亲人最多。

祖父的故事广泛地流传着,我很想到相关部门查历史资料,但每次赴台时间总是那么仓促,感到非常遗憾,没有系统地查阅。我想,总有一天,我会把祖父的事迹了解清楚,形成完整的资料,对祖先对亲人有个交代。

和美镇是台湾省彰化县的一个乡镇,位于彰化县西北沿海平原地带,东南临彰化市,南连秀水乡,西南傍鹿港镇,西接线西乡,和美镇居彰化县各乡镇市面积第十位。气候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23℃,全年雨量大多分布在2月至9月,多寡比率依序为梅雨、台风雨或西南气流降雨,最后是春雨,冬季时东北季风风力强劲。和美镇东南临彰化市,户数27600户,人口89700人。

和美镇是台湾较早开发的地方之一,早期平埔族原居住地,清朝康熙年间,大量来自漳州泉州两地移民,这些移民与原住民和睦相处,共同创建美好生活,故取名“和美”。几百年来,历代祖先在和美这片土地上辛勤耕种,洒下汗水,让今日的和美成为彰化县的经济重镇,特色产业纺织、制伞、食品等享誉海内外,有人形容“和美所制造的雨伞,全部撑开来可以遮住半个地球”。和美镇农户集约式农业经营,生产粮食作物有稻米、玉米、甘蔗、豌豆、蔬菜、西瓜等;油脂作物有花生、大豆、油菜籽等;纤维作物有亚麻、大麻等。由于气候温和适合植物生长,一般稻子每年可收成两次。

每次回到和美镇都喜欢在街上走,观察着风土人情,别有一番情趣。镇虽然不大,确是古色古香的。城中一汪碧水绿得叫人陶醉,山水和建筑浑然一体,水中倒映古镇的影子,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繁华与沧桑的往昔岁月,都留在和美的记忆中。和美镇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石板路光滑圆润,安静、平和,踏着闪烁细微亮光的石板路,漫步其中,仿佛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巷子里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记载着历史的遗迹,诉说着古镇的沧桑。走在古巷道上,时光仿佛慢了下来。巷道里,巷中有巷,名目繁多,狭长幽深,错综复杂,却又交叉衔连,互相通达,连成古镇生生相息的流动的血脉。时间在古镇中缓缓地流淌,安静的街巷在等待每一个人的探寻。

和美镇小吃丰富多彩,街上的西餐有肯德基炸鸡店,必胜客、星巴克,咖啡馆、咖啡厅比比皆是。和美镇紧邻海边,几乎到处都能吃到刚捕获上岸的新鲜海鲜,海鲜餐厅交通很方便,能吃到的海鲜不仅有煎、煮、炒、炸,甚至最热门的鱼生,部分夜市也有海鲜制成的小吃,例如盐酥鱿鱼、烤鱿鱼等。

和美镇著名景点很多,最有名的就是道东书院。道东书院,意朱学而道东,亦意王道东来,俗称“文祠”,竟然崇拜朱熹,跟朱熹有缘,这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道东书院建于清咸丰7年(1858年),院区占地2500坪,为一座闽氏风格的四合院建筑,龙脊凤尾,殿宇宏伟;建筑格局分前后两进,外有围墙、照壁、半月池,形制完备,第一进为门厅,第二进则作为讲堂与祀堂的正殿,东西厢房为学生住读之所,两旁还有砖砌圆门可通往后堂耳房;讲堂中有一光绪年间的古匾“梯航绝学”,左右两壁分别刻有书院沿革志文。讲堂上的山墙墀头做工精细,可媲美鹿港龙山寺。闲步其间,遥想当年院中的琅琅书声,昔日书香之美宛然再现;此外,镇内团体经常在此举办民俗、文艺活动,让百年旧构更添生气。(图为道东书院)

image.png 

夜晚,住在和美镇一位亲戚家,披着苍茫的暮色,漫步在街上,有的人家的窗户已经亮起了柔和的灯光,房屋和树木就像木版雕刻似的展现在我的眼前,小街很快走到尽头,再往前走,就是阡陌小道,一片片田野。漫步在小道上,尽情地吮吸着田野清新甜美的气息,我被融化在这种伴和着泥土芳香的故乡亲切氛围中,身心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彻底的放松。这里是我的故土,世世代代生活着父老乡亲。我在三明工作,多次遇到从和美镇、线西乡到三明考察的乡亲,在三明见到家乡来人,总是那么亲切,那么开心,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

岁月悠悠,江流依旧,那幽深而悠长的小巷连接着远古与现代,仿佛那铁骑背上挥舞的马鞭与金戈处阵阵烟火,声声回音。和美的河水,浇灌了的土地和生灵,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家乡人,载负着民风古朴,创造着无数的神奇。

 

(本文作者系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市台联原会长、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原主任)